自《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上海市普陀区坚持以《条例》为统领,深刻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推向纵深、亮出新意。
一、融会贯通 守正创新
1.红色家谱砥砺初心。普陀区素有“赤色沪西”的美誉,这里是苏州河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区内红色资源丰富。2020年,普陀区系统梳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5处红色革命旧址、遗址和纪念设施并上报,其中42处入选《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集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普陀区(沪西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作英勇斗争和非凡贡献。2023年,普陀区作为上海市红色资源 (第二批)试点区,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上海所形成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红色资源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红色资源开展了调查工作,共梳理摸排了3处旧址、4处遗址和3处纪念设施。
2.红色地标独特鲜明。普陀区红色资源不仅数量丰富,还有历史悠久、以工人运动为主要代表的特点。19世纪末,上海开埠,中外资本家在横贯沪西地区的苏州河沿岸开厂兴业,催生了一大批产业工人。这些产业工人遭受着严酷的剥削与压榨,逐渐在政治上开始觉醒。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沪西内外棉三、四、五厂工人率先罢工,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揭开了沪西工人运动的序幕。为了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普陀区结合苏州河贯通和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步道”;出版了“苏河红色印记”系列丛书,获上海党史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对首批10个“普陀区党史教育基地”授牌,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红色文化浓厚浸润。中国共产党自发起成立之初,就在产业工人较为集中的沪西小沙渡,播撒革命信仰的火种,成立党团基层组织,领导赤色工运。一代代普陀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发扬“赤色沪西”革命传统,秉承赤子之心和赤诚担当,为了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普陀区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区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强调要充分挖掘和用好“赤色沪西”的独特资源,加强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和聚力联动,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克难奋进的智慧和力量,为普陀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二、联动资源 红色研学
1.搭建红联机制,夯实工作基础。普陀区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基层党建责任制、目标考核体系和巡视巡察工作。根据《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精神,建立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区委党史研究室作为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共同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统筹加强红色遗址、旧址、纪念设施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
2.开展思研联动,丰富教育形式。普陀区不断推出特色主题展陈、红色研学路线,把红色资源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亲可近的话语表达,让红色文化更可感可知。顾正红纪念馆推出《潮涌苏河·工运影迹》特色主题展览,联合市级文博场馆开展“追寻红色印记”普陀区红色主题巡展。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与韬奋纪念馆合作举办“爱中华·兴国货——广告中的爱国主义”展览,入选“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精品活动。上海造币博物馆和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共同举办“枪杆子与钱袋子——馆藏红色票据(货币)专题展”。沪西革命史陈列馆推出“半马苏河工运之声”沉浸式主题学习宣讲。区委党史研究室发布“赤色沪西”与“半马苏河”、新中国成立75周年看普陀发展、十个街镇特色路线的“2+10”红色研学线路。石泉路街道打造了一条以街区党建联盟、青年阵地和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等为现场教学点的红色路线。区委老干部局为普陀离退休干部打造新时代的“行走思政课”。
3.加强校地联动,双向赋能聚力。普陀与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有着深厚的渊源。1923年,暨南学校迁至真如地区,改组为大学,逐渐成为上海爱国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现存的理学院是当时校园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且历经抗战得以保留。万里街道挖掘暨南大学红色资源,融合“张铃微型党史馆”,开设了“万里比邻”红色文化驿站,面向辖区内党员、青少年、驻区单位精心打造具有万里特色的红色研学实践路线。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夏大学于1924年在沪西地区创办,建校之初就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地成立了党团组织。大夏大学学生积极支持沪西工人运动,郭大力翻译了《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吴亮平翻译了《反杜林论》,还涌现了田汉、周扬、吴泽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等。普陀区档案局与华东师大档案馆合作出版《华东师大在普陀》一书,记录整理华东师大及其前身大夏大学与普陀区的百年合作交往史,赓续校地文脉和融合发展。
三、传承精神 赓续血脉
1.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课堂,推进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普陀区建立了首批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华东师大-普陀区)实践教学基地4个,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劳动模范等组建的特聘教师队伍,以榜样的力量引领莘莘学子。区委党史研究室与区档案局、区教育局启动编写出版普陀乡土读物,让广大少年儿童更好地知晓普陀、了解家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区委老干部局、区教育局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 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活动,携手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分会,发挥“五老”优势,深化铸魂育人。顾正红纪念馆、曹杨新村村史馆等推出了“红领巾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推出《苏州河边的老机器》《苏州河边的爱国实业家》等课程,以点单方式提供给区内中小学校。普陀区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苏河红色印记”项目,制作青春红途游学地图,进一步让党史档案工作从书斋里和纸面上走出来、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