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革命史迹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珍品,对传承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引导乡村红色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乡村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01 规划不合理,同质化严重
开发计划应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是,较为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并没有统一协调规划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缺乏科学性,规格不够合理。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服务模式严重同质化,价格方面出现恶性竞争。
02 资源整合与品牌塑造困难
许多红色资源在开发的时候未能与当地乡村特色的自然资源、风俗节日相结合,特色不足,旅游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枯燥,且经济价值未得到有效挖掘。
区域分割更是加大了旅游资源整合的难度,难以构建统一的品牌形象,导致品牌意识淡薄。
03 红色旅游活动失去本真性
许多地方的红色旅游地的旅游活动内容相似,形式单一,参与性差。而且乡村红色旅游的开发忽视了乡村旅游中“乡村性”,“古风”与“现代”在整体中显得格格不入。
过度的城市化和商业化,从而丢失了乡村旅游中的本味,失去了乡村独有的“土味”,失去了乡村的民俗气息。
04 红色旅游专业人才不足
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在旅游行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中最能体现出来 ,已成为旅游产业的严重隐患。在红色旅游活动中大多数的从业人员都是当地村民,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下,很多村民不愿意花钱请人管理,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完善。
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由于红色旅游的开发起步较晚,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
05 红色旅游市场波动明显
红色旅游带有明显的国家政治色彩,发展不太稳定,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会明显的出现旅游高峰期。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01 优势互补,增强竞争能力
充分利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优势,发挥红色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乡村旅游资源中青山绿水的生态气息。
02 有效拓展市场边界
拓展旅游市场包括拓展旅游产品的市场和拓宽客源市场。在旅游产品方面,能将原有结构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旅游产品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加以更新、创新。
客源市场能够形成有效嫁接,同时可以吸引乡村旅游爱好者参与红色旅游活动,也可以推动红色旅游者参与体验乡村旅游活动。
03 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革命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作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气息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大力继承与弘扬。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充分整合,能够的有效保护和传承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精神遗产,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融合式的可持续发展。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发展策略
01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人才的引进及其专业素质培养,是加快旅游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应利用各种政策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投入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加大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本土人才回归以及社区居民就地就业。
同时,积极利用中专、高职和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定向培养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人才,打造人才实践和就业高地。
02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要想发展经济建设,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想做好旅游业就必须满足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基本六要素的需求。
另外政府要凭借旅游资源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顺应移动互联的大势,发展智慧旅游,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供便捷的综合旅游服务,增强游客对公共服务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03 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体验性产品
在“心灵鸡汤”盛行的年代,如果旅游活动缺乏文化内涵,文化底蕴也只有一星半点,将大大的影响人们对旅游的体验,所以应该重视文化内涵的开发。
应整合红色景区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历史故事与乡村旅游的乡村民俗文化、历史传说带给旅游者一份文化盛宴。在增强旅游者参与方面,策划与主题相适应的体验性活动。
例如,在江西的赣南,婺源等地区可以组织一些摘山茶,学唱赣南采茶戏,学唱当地民歌,唱红色歌谣,品山茶吟诵红色诗词,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苦生活。
乡村红色旅游的四种发展模式
01 红色旅游+乡村自然景观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融合红色旅游,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形成一条红色旅游路线。给予每个自然景观的红色含义,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02 红色旅游+乡村体验
把红色旅游的含义融入到农村,把长征精神融入到劳作,深入的打造农村的长征精神,吸引青少年进行农村的长征精神体验和学习。
深度解析红军的"农村包围城市",把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农村生活。这个模式没有案例,细节开发还需深入思考和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