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史,当一个民族满怀信心、开拓奋起之时,人们有理由期待史实详尽、表述客观的鸿篇巨制;当一个政党深得民心、继往开来之时,推出以史鉴今的恢宏巨著将成为必然。本着“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一系列中共党党史巨著将在国庆节前后面世,为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以下简称“第一卷”)是这系列巨著中最早推出的一部,该书记述的是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该书编纂者之一的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刘益涛研究员。
易稿12次 增加党史研究新成果
党史工作无小事,刘益涛深有体会地说,中央对党史工作非常关心。江泽民总书记曾亲自写信给党史研究室,对党史工作提出了极为重要的指导性意见。
编修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项浩大的工程,历经6载先后12次易稿。对于这样一部鸿篇巨制,自然不是几个人关起门来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集中广大党史专家的智慧。
刘益涛回忆说,编修工作启动后,他们首先整理了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以下简称“原上卷”)出版后全国各方面读者的意见,系统地梳理了原上卷出版后党史研究新成果,写出研究综述5份,近20万字。同时还向全国各地党史研究机构和一些专家学者发出近百封信函,了解原上卷反映的有关史实是否准确,论述是否恰当,是否有新的史料和新的研究成果等。通过各种方式,他们共征集到全国各地的书面材料12万字,全国150多位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共1000多条。
与时俱进 站在新的历史高度
据刘益涛研究员介绍,此次出版的中共党史第一卷是在原上卷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为什么要在原上卷出版11年后,重新编修党史新本呢?刘益涛告诉记者主要有3个原因:其一,编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原上卷,总体上反映的是当时掌握的党史史料状况和学术研究水平,距今天已过去十多年,因受当时主客观条件限制,留下不少遗憾。其二,近十多年来,在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著作和讲话中,对民主革命时期党史有不少新的论述,这些都需要党史工作者认真领会和贯彻其精神实质,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研究认识民主革命时期党史上的许多问题。其三,原上卷出版后,国内外陆续公布了大量新的档案资料,党史学界对很多党史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一些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亦建议及时对原上卷进行修订,以吸收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增补原上卷未能涉及的或阐述不够的地方。在此情况下,推出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史新本已是势在必行。
刘益涛向记者解释,与原上卷相比,第一卷的理论性更加突出。书中许多新增补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编修中注意在准确叙述党史的同时,对其中一些重大问题作理论思考,科学地总结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党自身的发展规律,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书名有变化 字数新添18万
刘益涛介绍,新本从形式上看,首先是书名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改称《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与原书名“上卷”相比,“第一卷”的有序性和历史延续性更便于党史不断地续写下去。其次是对结构的调整。原上卷只设章、节两级标题,各节的篇幅较长,一些重点问题未能突出表述,因而不够醒目。修订时,不少学者都希望增设一级标题。这样,第一卷由原来的两级标题改为三级标题,在章、节下又增加了目,使内容更加有条理,阅读起来思路更加清晰。另外,对原有的章、节标题作了较大的修改,增补了内容。将修订过程中增删相抵的字数不算,新本净增字数,由原来的56万增加到近74万。为了便于装订和阅读,新本分上、下两册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