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于2012年12月26日博客文集,现摘录、修订、补充内容并统一标题写法,以作为早期毛主席塑像的系列篇。
以前没少去海军大院,却从来没有到飞檐斗拱的黄楼看看,直到专程来这里拍摄。
来之前认真看过资料,可真到站在这尊毛主席塑像的下面,还是感慨时过境迁的差异,其实场景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时间变了。大屋檐琉璃瓦的黄楼没有那么高也没有那么宽大,倒是毛主席塑像看上去非常伟岸,如资料描述中的一样,甚至更真实、更精美、更圣洁。

【01】海军大院的毛主席塑像。 单 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 地 址:北京西三环中路19号 塑像朝向:南 立像时间:1968年7月1日 拍摄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塑像、底座、瞻仰台和周边树木绿化都很好,整个环境看上去和谐庄重、大气漂亮。 关于这尊像的建造,即便现在,也能找到不少文字记载,虽然出处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我捋了捋,大体情况是这样的: 1967年7月,海军党委决定在海军机关树立一座毛主席巨型全身塑像。海军政委苏振华、李作鹏对此事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毛主席塑像办公室”,参谋长周希汉负责组织实施。李作鹏政委要求“咱们海军既然没有领先,就要搞成最好的”。 7月13日,中央发文《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转发毛主席指示“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文件指出:“建造毛主席的塑像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每一座塑像都应当保证政治上、艺术上的高质量,传之千秋万代。这只能由中央统一规划。在适当时机、适当地点建造,才可能做好。”接此文件,海军立像工程暂停。这个时候,李作鹏说了一句话:中央制止建造不合格的塑像,而我们建造的塑像艺术性很高,用的是最好的材料。随后,建造工程继续。 周希汉参谋长对建造毛主席塑像的工作竭心尽力,他在日记中写道:除去政治意义外,毛主席塑像不仅要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还必须与办公楼的建筑规模和风格保持和谐统一。为此,他请来了梁思成参与建造工作。周希汉参谋长跑了很多地方调研,最终选择毛主席穿军大衣挥手的姿态,材料选用汉白玉大理石。 据参与设计与建造海军毛主席塑像的白澜生回忆:从设计到完工搞了近一年,海军领导要求很严,集体审看小样,通过后做了两米左右的定稿像,然后放大翻石膏模子再用汉白玉分段雕刻。为了石料段块合理,毛主席上半身和手臂用一块整石,全身一共用三块整石组合而成。 现在,有关早期毛主席塑像建造的记述已经很少了,这些文字记载实属难得。 当时,制作毛主席塑像都是赶时间,少则三五十天,多则几个月,花一年的时间算是很长了。海军的塑像制作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下足了功夫,众多大师的参与也确保了塑像的品质和安置环境的和谐。1953年修建的海军黄楼就是梁思成主持设计的,也因此,塑像体量、位置、底座及瞻仰台的设计与黄楼非常协调。白澜生时年29岁,后来参与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雕塑的设计与制作,无愧于雕塑界大师。 海军的这些做法也说明他们吃透了中央文件。

【02】2012年12月17日拍摄。 塑像总高度12.26米,“三数模式”。一眼望去,像身表面非常细腻,汉白玉石料洁白光滑,让人感觉触手可及。

【03】老照片。1968年7月1日,海军大院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礼。 场面了得!少说有两三千人,穿着灰色海军制服的官兵们列队站在毛主席塑像周围,红旗招展,数米宽的红色会标横拉在楼顶上,巨大的彩球标语从顶层一直垂到地面,会场两侧的红底金字题词碑在阳光下耀眼 …… 文字记载:“指战员们高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迈着雄壮的步伐进入会场”。

【04】老照片。 1968年10月,海军“三支两军”工作会议的北海舰队部分代表。 现在搜索海军大院的老照片也不难,而且不少,因为这里是当年最值得按下相机快门的地方。 时光慢慢流淌,影像瞬间定格,一代军人的身姿,一代军人的情怀。

【05】毛主席像章。 像章背后刻写“敬建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礼纪念/海军1968.7.1”。

【06】2012年12月17日拍摄。 在早期毛主席塑像中,海军大院这一尊绝对是精品,正如时任海军第一政委李作鹏所言“要搞成最好的”,海军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