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中共老战士郭雪萍的家属继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之后,第三次接过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授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跨越时空的崇高致敬,连接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郭雪萍(原名郭琴舫,化名吴治平,丁渔等)1906年生,四川威远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读黄埔军校高级政治训练班,受教于周恩来,参加南昌起义,担任中共涪陵县委书记、四川省委下川东特派员、江苏省委军委巡视员。白色恐怖下,为党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曾两次被捕,屡受电刑与酷刑逼供,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抗战初期郭雪萍肩负使命进入国民党中央军汤恩伯部。抗战全面爆发后随部队转战杀敌,参加漳河战斗、子洪口战斗、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鄂北会战、冬季攻势等战役“一次与日军肉搏,他的门牙被刺掉两颗”。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期间,郭雪萍率领游击第五纵队“发动民众破坏公路,使日军战车和重武器难于通过。日军败退时,他率部伏击,敌人猝不及防纷纷丢下重武器、辎重夺路逃走,他指挥部队多路截杀和追击,毙伤敌兵数百,缴获山炮、轻重机枪、冲锋枪、步枪、马枪、手枪等战利品,还生俘的几名敌兵和七匹军马,收复枣阳后,城内又缴获了不少军用物资”。
在枣阳县长任内,郭雪萍一面治理县政,一面秘密为党工作:他输送物资与经费支援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敌后抗日、壮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保护中共党员、削弱地方反动势力,因真实身份暴露,1941年2月28日被国民党顽固派假以罪名枪杀于河南漯河坡陈村,年仅35岁。曾执掌一县军政权和财物支配权的他,牺牲时却穿着一件战友所赠、已有十年历史的旧棉袍。
郭雪萍任豫鄂边游击第五纵队少将指挥官兼枣阳县长时,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落实党的抗日政策,在牺牲前,秘密为党完成了多项重要工作:
1、扩编由共产党实际掌握的抗日武装,触犯国民党‘防共限共’政策,被视作政治异己。 2、提供经费与物资,支援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开展敌后抗战。 3、释放中共枣南县委书记等一批在押共产党人,帮助身份暴露的中共党员、抗大毕业生秘密离开枣阳,保存党的骨干力量。 4、安排多名中共党员担任辖区内区长、撤换吸食鸦片的联保主任和克扣队员津贴的三青团骨干成员的宣传队长职务,改由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担任,保障中共抗日政策在国统区推行。 5、打击地方反共顽固势力,削弱国民党基层反共力量,为党组织和抗日革命武装在枣阳的发展保驾护航。 6、开办讲习班,培养部队与地方骨干,传播党的抗战理念,巩固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基础。
八十年岁月如流,英魂不朽。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郭雪萍,2005年、2015年、2025年,三枚抗战胜利纪念章先后向革命烈士家属颁授,一再确认郭雪萍在抗日战争中的特殊贡献。他是正面战场浴血杀敌的抗日将领,也是党的秘密战士,他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英雄。这沉甸甸的抗战胜利纪念章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千千万万的无名英烈。
纪念章无声,却重于千言,这是国家对抗战英雄最崇高的礼赞。郭雪萍同志的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英烈精神永在,赤诚之心永恒。
郭雪萍同志三次荣获抗战胜利纪念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