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精度的提升要靠我们自己实现,空间探测领域也该有中国人自己的商业气象星座。”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峰辉的话语透着自信。
从一名年轻的航天工程师,到带领团队构建商业GNSS掩星(一种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的折射、衍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来研究大气特性的技术)气象探测星座,多年来,李峰辉坚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共建等方面持续投入,用实干和创新诠释优秀民营经济人士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看着神舟升空、北斗组网长大的。”李峰辉早年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参与了40余颗卫星研制,牵头承担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掩星载荷系统建设任务。工作经历为李峰辉创业埋下了种子。
“目前我国气象探测系统内国产化数据占比不足百分之二十。为了实现气象数据的国产化,给行业用户提供自主的数据服务,我们需要积极构建并持续完善属于自己的商业太空大气探测体系。”李峰辉说。
2019年,他创办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以商业化路径推动我国商业气象卫星独立组网。目前,云遥宇航建设的商业气象卫星全球组网系统“云遥气象星座”已成功发射46颗气象小卫星,探测精度达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攻坚的方向。”面对难题,李峰辉坚持从科技创新中寻找破解之道。云遥宇航不断推动小卫星轻量化设计和批量化生产,探索出一条“成本可控、性能优异、应用高效”的商业星座模式。公司已完成五轮市场化融资,总额达4亿元。
目前,团队提出的构建90颗全球组网星座计划正在稳步推进。该星座建成后,将具备全球大气层实时探测能力,能够以分钟级时间尺度提供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农业气象、航海航空等领域提供支持。
“我们要让中国的商业气象数据,不再被动依赖国外平台,而是自主、及时、精准、可信。”李峰辉说,“我们打造的不只是一串卫星,更是一张数据网,为我国气象探测领域提供更多的国产化数据源。”
在李峰辉看来,新时代赋予民营企业家更宽广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民营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大潮中攻坚克难的生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