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闽南红军女部长吴珠清(组图)
作者:林强
浏览次数:
2025-08-25 14:30:1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闽粤边区地处福建省与广东省交界,革命历史悠久,当地人民富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边区党组织,其发展历程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争、争取民族解放的真实写照。闽粤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年游击战争南方八省十五块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之一。

    革命战争年代,闽粤边区广大群众不怕牺牲,不怕艰难险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谱写出一曲曲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赞歌!这其中,就有许多革命根据地的妇女,她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一个个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合格的红军女战士,历练成为一个个坚定的革命者,在各个革命战争时期,为闽粤边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在她们中间,有“革命母亲”李梨英,有客家双枪“老太婆”张华云,有永定县委书记范乐春,有中共闽粤边委副书记张昭娣,有铁骨铮铮的吴清玉,有赤胆忠心的陈树莲……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巾帼英豪之一,闽南红军女部长吴珠清。

吴珠清(晚年照)

    吴珠清,1916年生,福建省平和县安厚镇田径村人。因受闽南红三团通讯员张炳云的影响,1933年起便在家乡开始参加地下革命工作,但那时未脱产。1934年年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吴珠清参加红三团后,先在部队军衣处工作,后不久便参加在三坪举办的团训班。当时,中共闽粤边区临时特委在平和尪仔石山举办党训班,由黄会聪、吴香谷、许其伟等人负责讲课;团训班则由靖和浦中心县委共青团负责人彭德清(1955年开国少将)负责,在三坪办班。临时特委举办这两个培训班,是专门培养干部的。原漳州中心县委书记何浚在“闽变后到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成立”一文写道:在三坪办团训班,培养了林胡鳅起来负责少先队工作;训练班参加的人数不少,吴珠清、张玉英就是这个时候培养出来的。【1】1934年5月,闽粤边区临时特委妇女部成立,郑静其为部长,委员有张华云、陈树莲、邱亚足等。特委妇女部下辖饶和埔诏县委妇女部和靖和浦县委妇女部,张牛眼为饶和埔诏县委妇女部长,吴珠清则被任命为靖和浦县委妇女部长。【2】从此,吴珠清的名字和闽南、闽粤边的妇女运动紧密的连结在一起。

时任靖和浦中心县委共青团负责人的彭德清少将

    一.在五南区扎根成长

    (一).三年游击战争

    1935年年底,吴珠清在中共五南区委委员林青年的带领下来到平和县南胜邦寮山。面对着刚被国民党反动派大火烧过的邦寮山,到处是残墙断壁,遍地是破碎的瓦砾和烧焦的木头,吴珠清眼神坚定,她义无反顾的留了下来。正式开始在这片靖和浦中心区开展革命工作。

↑五南区苏维埃埃政府旧址

    初到地方工作,年轻的吴珠清凭着对革命的热情,克服重重困难,她很快熟悉党、团、妇女组织、农会等的工作情况。开始在靖和浦边区的南胜顶楼、白楼、义路、山仔边等村发动群众抗捐抗税,发动群众起来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那时敌人实行移民并村、保甲制度、实施“联保连坐法”,强迫靖和浦中心区群众移民。移民的房屋尽遭焚毁,南胜邦寮山上已无农民居住,农民群众都被迁移到了南胜。吴珠清和林素兰(朱曼平夫人)白天躲在山上被火烧过的房子里,晚上走六七里路山路到村里开会。那时支部不公开,农会也不公开,工作都是一个一个去对接,一个一个去发展。就这样,在吴珠清的努力下,南胜的龙潭、云寮、上寨、永康等四个保,都建立了支部,有了共产党的组织。

    1936年11月,林素兰和庄乞食介绍吴珠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吴珠清兼任平和县县委妇女部长。【3】

    国民党驻军一五七师“围剿”闽粤边根据地,白天放火烧山,晚上在各个路口设埋伏,企图把共产党人“围追堵死”在其包圈内。吴珠清等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及时改变工作方式方法。他们天亮时下山,到各村庄发动群众,天快黑时就上山,和敌人反动派打时间差!白天进行革命活动时,组织妇女、儿童放哨,发现敌人便衣队,便马上躲起来。敌一五七师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在政治上还打着“合作抗日”的招牌,自称是抗日的队伍,欺骗人民群众,使斗争更加残酷和艰巨复杂。当时南胜和山仔边都有民团,南胜的民团大队副陈秀林最反动。吴珠清等人组织游击队攻打陈秀林的炮楼,围了三天三夜,用面粉浇上煤油放火烧,最后敌人才开门缴枪投降。山仔边这边的民团,则被共产党争取过来,可以到炮楼开会。南胜的土匪头子陈德卿、小溪李仔海部队,还有国民党便衣队、保安团,都对中心区根据地虎视眈眈,时时剿扰。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军事上的围剿,吴珠清等靖和浦边共产党人在闽粤边区特委领导下,紧紧依靠当地群众,配合红三团主力部队及地方赤卫队武装,灵活利用游击战术,取得了一次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在政治上,对保甲长坚持以教育、分化为主,团结绝大多数人,瓦解、孤立打击少数反动分子的基本方针,争取保甲长搞两面政权;在农民内部则布置抗捐抗税、抗抽壮丁,在群众中宣传反对反动派当局开公路、建炮楼和移民并村等。

    闽粤边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中,不但多次打败了国民党的“围割”,保存了实力,巩固发展了根据地,还壮大了党员干部队伍,壮大了红军游击队的实力。这是和闽粤边区特委、中心县委的坚强领导分不开的,和吴珠清等共产党人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和根据地的广大革命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共产党党员干部和当地的群众深入联系,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二).“模范苏区”女书记及红三团的重建

    1937年6月,吴珠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为中共五南区委书记杨开化(烈士)和梁培德(后任中共平和县委书记、云和诏县委书记,烈士)。吴珠清入党后即担任区委组织委员。区委除杨开化外,还有林素兰、林青年、庄乞食、杨水皋、杨柴镭(后叛变)等人。

    杨开化被反动派大恶霸朱雀抓后不久,吴珠清即被组织任命为五南区委书记,开始肩负领导这个“模范苏区”的重任。【4】

    原红三团团长、开国中将卢胜将军在回忆文章里这样写道:“五南苏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南和闽粵边区的模范苏区。何浚和朱曼平等都在这里工作过,中共闽粤边特委的许多重要会议也在这里举行。

    五南区归平和县管辖,东南与漳浦、云霄接壤,北靠尪仔石山,与靖和浦中心区连成一片。全区包括:茅东、候洋、新寨、前岭、新美、龙心、义路、法华八个乡100多个自然村。自1931年2月起,党在这一地区开始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建立赤卫队武装,他们经常配合队伍行动,剪敌人的电线,破坏其交通,贴宣传标语,配合队伍打土豪,并把打土豪所没收的东西,如衣服、农具等分给贫苦群众,因此群众都很拥护红军游击队的行动,影响也很好。”【5】

↑五南苏区示意图

原红三团团长卢胜中将

    1937年7月16日上午,国民党反动当局驻军一五七师借点名发饷和整训为名,强行缴了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和抗日义勇军近千名指战员的枪,策划制造了“漳浦事件”。当时,部队开拔去漳浦前,区委还组织妇女做草鞋,组织运输队去欢送。哪知第二天被全部缴了械!“漳浦事件”发生后,部队战士有的被抓到漳州、厦门挖战壕,有的自己跑回来。跑回来的战士有的哭,说枪是我们的生命,枪被缴去了还有什么用?没有希望了!农民群众也担心今后怎么办?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吴珠清临危不惧,她遵照中心县委朱曼平的指示:“一要秘密宣传国民党的罪恶。他们口头说合作抗日,实际缴我们的枪,镇压革命。当局还乱抓丁、乱派捐款;二要恢复队伍、准备武器;三要募捐,解决经济。”吴珠清带领区委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宣传揭发国民党“假抗日,真缴枪”的罪恶行径,及时把跑回来的战士组织起来,编成赤卫队(后改闽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大队),队伍从十几人发展到三十多人,最后到五十多人,由赖水生带队。

↑闽南工农抗日义勇军臂章

    当时党组织经济困难,手里没有钱,吴珠清带领区委党员干部带头向群众募捐。南胜群众积极性很高,义路、云寮捐钱最多。吴珠清自己收到260多元,区委把募捐所得的钱款、粮食物品交给中心县委朱曼平及梁培德等人收,缓解了党组织的暂时经济困难。

    漳浦事件发生当夜,卢胜、王胜组织率领红三团骨干陈高顺、林少克、欧育超、林长兴等人成功冲脱国民党反动当局控制,并于次日在漳浦清泉岩将冲出来的100多名指战员重新整编,宣布重建红三团,卢胜为团长兼政委,王胜任参谋长。重建后的红三团,得到闽南各地党组织的全力支持,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中共和中区委领导的区基干连数十人全部编入红三团;五南区委除发动群众捐款捐物、献出鸟枪等武器外,还带着重建后的红三团20几个同志到尪仔石山,在山洞里用锄头挖出了原先队伍埋在地里的老式五排枪和短枪七八支,还有一部分坏枪,并由区委设法到广东大埔请铁匠师父来修理。区委副书记赖水生带头参军入伍,在赖水生的带动下,五南区有20多人参加红三团。五南区云寮保大行村党支书林兴放,为发动群众捐款支援红三团,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闽南红三团依靠扎实的群众基础,依靠各级党组织的有力支持,革命武装发展很快,至1937年底,红三团部队(闽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支队,简称闽抗三支队)己发展到300余人,闽粤边的革命武装重新得到恢复。1938年2月2日,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在平和县坂仔圳心进行整编,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下辖3个连,营长池义彪,副营长兼教导员廖成美。14日,闽南人民子弟兵在四团团长兼政委卢胜的率领下,奔赴苏北抗日前线。【6】

    新四军北上后,吴珠清继续留在五南区坚持敌后抗日斗争。3月,担任新成立的平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随后担任县委副书记兼五南区委书记、平和县委妇女部长。【7】

    全面抗战后,中国共产党贯彻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闽南各地党组织不再打土豪、不再派款。中共五南区委在漳州中心县委和以林胡鳅为书记的平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闽西南潮梅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提出的“巩固老支点,建立新支点”的工作方针,用公开合法的斗争形式,保护支点农民利益,保存支点党的工作。五南区的农民普遍参加了农民协会和农民抗日救国会,党组织通过扩大和巩固下层群众的基础,为群众调解纠纷而把工作向外开展出去,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并逐渐拓展了新区。吴珠清等五南区委党员干部争取当地保甲长支持,实行“白皮红心”政策。如坂仔东坑保长水锦,被我党争取过来,南胜、南胜圩也一样,党组织可以比较公开活动。五南辖区20多个保的农民群众在区委领导发动下起来“减租减息,抗租抗税”斗争,农民群众得到了利益、实惠,党的政治影响、威信也在群众中日益扩大和提高。【8】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2月颁布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和《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一系列反共法令。闽南的国民党当局,进一步加紧制造反共摩擦事件。6月7日,国民党福建省第五专员公署保安副司令汤涛率兵包围坂仔东坑村,制造了反共的“东坑事件”。闽南党的各级组织逐步进入困难时期。

    1939年6月,吴珠清卸任中共五南区委书记。次年春夏间,平和县委副书记、妇女部长吴珠清奉组织之命随夫林胡鳅(中共七大候补代表,时任漳州中心县委委员、平和县委书记)调永和埔边区工作。五南区委则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历经国民党当局的摧残破坏,党的组织损失严重。

    二.在永和埔靖边区、闽粤边委机关的斗争岁月

    根据南方局和闽西南潮梅特委的指示,漳州中心县委及时调换和撤退在救亡运动中暴露的党员干部,把他们转移疏散到安全地区。中心县委书记何浚调广东潮汕,广东梅县中心县委陈仲平调漳州中心县委,林胡鳅夫妇奉命调永和埔边区。

    永和埔边区,是闽西永定县、闽南平和县、广东大埔县三县相邻接壤的广大区域。这里山高林密,党的群众基础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边红军游击队红三团、红八团、红九团等革命武装主要活动根据地之一。

    根据闽西南潮梅特委“开展埔永平工作:建立边区单独组织(县形式),以打通闽西、闽南、潮梅的联系”及其他的工作部署,林胡鳅、吴珠清夫妇积极领导边区人民“发展党在农村的组织”、积极“开展群众—特别以开始的妇女群众合作运动。”【9】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林胡鳅夫妇以“割松香油”为身份掩护,白天四处奔波,联系边区各级党组织;晚上则到附近的村庄宣传革命道理,号召群众起来武装联防、斗争。在争取伪地方政权方面,在林胡鳅夫妇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永和埔靖中心区国民党芦溪乡公所叶武、叶名庆等人倾向革命,“小芦溪”保长“白皮红心”,仙洞山下的永定老吴子保甲长也被争取了过来。这些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为我党在边区的工作营造了坚实的外围群众基础,也为随后成立的中共闽粤边委机关打下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1942年2月,林胡鳅、吴珠清夫妇和朱曼平、林素兰夫妇在平和县“小芦溪”粗坑顶夯开启了中共闽粤边委机关的领导工作。【10】闽粤边委统一领导闽南特委、闽西特委及广东大埔县委,边委书记朱曼平,副书记张昭娣,常委魏金水、刘永生、李碧山等,其他委员名单不详。吴珠清在边委机关妇联会工作。【11】

↑中共闽粤边委机关旧址(平和县“小芦溪”粗坑)

    那时候生活很苦,党组织没有经费,吃饭大多靠当地革命群众接济。有时候没有吃的,便在山上挖野菜、煮田螺吃,晚上则住在山上的草寮。“南委事件”后,闽西南各地党员领导干部陆续云集边委驻地“小芦溪”粗坑隐蔽,边委驻地附近山头各搭建了6座草寮,首尾相望,互为犄角。

↑闽粤边委机关附近的草寮旧址

    为解决我党面临的经济困难,闽粤边委号召党员干部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起来开展生产自给运动。边委机关附近的“小芦溪”东溪底有陈祥安、东姑子;榕树坪有江岩、江荣达;茶寮有陈树连、江秀娣;永定老吴子李子坝排有江岩、罗炳钦等人。党员干部或开荒种田干农活,或上山烧炭,或砍竹木做手工副业,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在闽西南山区悄然展开。

    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1943年年初,吴珠清奉边委书记朱曼平之命先行回平和,以期恢复被国民党当局破坏殆尽的据点工作。吴珠清这个闽南红军女部长,告别一起战斗两年多的苏区人民,咬牙狠心泪别刚满月不久的儿子林其华,义无反顾踏上了返回平和的征途。

    三.身陷囹圄志不移

    林胡鳅、吴珠清夫妇离开平和赴永和埔靖边区前后,国民党反动派漳州师管区副司令汤涛即伙同平和县反动头子陈秀林等,包围和洗劫了平和南胜欧寮,逮捕并杀害我基点村群众40多人;汤涛纠集反动武装进攻平和山内、文峰等基点村,破坏建兴公司等生产基地,残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数十人。

    1941年2月,国民党闽南剿共保安司令部,调集保安第八团和各县反动武装,采用“自新”诱骗,移民并村,封锁山区经济等手段,疯狂“清剿”平和等县革命基点村。【12】1942年底闽南特委交通总站负责人吴酒精被捕叛变,那一带的群众受到严重摧残,党的工作关系也中断了。【13】

    吴珠清回到平和时,昔日的革命据点村峨眉山席草坪只剩下一户人家,其他的群众都被赶到山下居住。党员干部只有赖金印、张玉英几个人。

    面对如此困难的斗争环境,吴珠清没有气馁,多年的地下革命斗争经验告诉她,只要紧紧团结党员干部,争取基点村群众的支持,党的工作一定会顺利开展,据点会逐步恢复起来的。

    当时李仔海保安部队天天在坂仔东坑和峨眉山斜坑一带搜山,敌人进攻厉害,反动势力猖獗。吴珠清等人在山上不行,在群众家里也不行,要经常跑,一日数迁,和敌人“打游击”。晚上则钻山洞,住草寮,风吹雨淋、蚊虫盯咬是常事。幸好有群众支持,工作就是在这样边跑边隐蔽的残酷斗争环境下逐步展开,据点村的群众知道吴珠清等共产党人又回来了。

↑吴珠清等共产党人峨眉山上隐蔽的红军洞之一

    1943年10月(农历),时任中共永(定)、(平)和、(南)靖县委书记的林胡鳅奉调回平和。11月16日,林胡鳅、吴珠清等人在峨眉山上开会。中午会还未开完,李仔海带领保安队开始搜山围捕,还带了猎狗。由于判徒赤狗、反动保长杨玉里告密,林胡鳅夫妇先后被捕。随后,十月怀胎即将分娩的吴珠清挺着大肚子,和丈夫林胡鳅被国民党反动派连拖带拽押至伪平和县城九峰监狱。

    在国民党监狱里,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逼供。但林胡鳅、吴珠清俩人均坚称自己是农民,平时以种田、割松香油为生,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敌人绞尽脑汁,使出一计,要多次被抓坐牢的我党原欧寮苏维埃主席何清标和林胡鳅当面对质,但俩人均矢口否认认识对方,从而破除敌人的阴谋诡计。

    在狱中,同监室关着一批先后被抓的党员和革命群众。林胡鳅夫妇勉励他们意志坚定,保守党的秘密,同时又要讲究策略,不要轻易暴露身份,要永不叛党。林胡鳅要他们尽量能担保出去就担保出去,并要他们坚定信心,要坚持革命,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相信胜利终将会到来!

    1943年冬至后,吴珠清在九峰监狱生下一女儿,血衣号名林狱花。孩子刚满月,被抱至当地救济院,从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抗战时期国民党九峰监狱旧址(现平和县茶厂)

    1944年2月,遍体鳞伤的林胡鳅和妻子吴珠清被转押南靖、龙岩,目的地崇安集中营。林胡鳅一路被毒打,至福建连城时已双眼失明。12月到南平建瓯,在天寒地冻的闽北,这位闽粤赣边区闽南唯一的七大候补代表,身着单衣单裤,被敌人折磨至死,以身许党,年仅27岁。吴珠清则被继续押赴崇安集中营。

    崇安集中营(战时青年训导团东南分团)关了很多“皖南事变”抓来的人,大多是新四军,也有从地方抓来的,一共三百多人。张超是集中营第一把手。抓来的妇女二十多人被编为第四分队。除早上训练、上“洗脑课”、干拆房、建房活,吴珠清还洗菜做饭,同监室的室友都亲切的称呼她“吴大姐”。【14】

    1945年10月,根据国共合作三十条,吴珠清等三百多名政治犯被一次性全部释放。吴珠清和集中营战友陈云、钟时、刘静贞被释放后,从崇安经南平建阳到建瓯,在刘静贞家住一晚上,次日到南平分手,各自寻找党组织。吴珠清拿着几块银元和通行路条,途经福建三明三元时,被宪兵队搜查,通行路条和银元都被没收,吴珠清无法和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亦无法返回闽南平和,从此和组织失去联系。【15】

    四.解放后

    解放后,吴珠清落户三明沙县,退休前系沙县林业局属下林场职工。吴珠清多次向中共沙县县委、平和县委、龙溪地委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其地下党问题,由于时代及历史等各种原因,未能得到落实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开始拨乱反正,落实政策。1981年,吴珠清再次向上级申诉,要求解决其参加地下党的历史问题。沙县林业局党委办公室根据福建省委组织部地下党问题办公室“闽组综(1983)109号”文件精神和1982年4月17日中共沙县县委组织部批示,再次组织专人进行调查落实。沙县林业局党委办公室专人经过多方调查取证,在时任福建省委党史办主任卢叨(原闽南特委书记)、龙溪地区行署副专员陈天才(原中共平和县委书记)以及洪椰子、张玉英等6位原闽南地下党老领导、老战友的证明证实下,吴珠清的地下党问题终于得到厘清、解决。闽南地下党老同志证明吴珠清同志从1933年参加地下党至被捕前历任中共五南区委组委、区委书记、漳州中心县委妇女部长、平和县县委副书记、平和县妇女部长等职务,为党做了大量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被捕后无叛党无变节行为,对党忠诚;调查崇安集中营关押期间的问题,得到集中营狱中战友陈云(真名许平凡)、钟时、刘静贞一致证实:吴珠清“吴大姐”表现比较好,没有变节行为。

    1985年年初,躺在沙县医院病床上的吴珠清终于等到了平反的有关文件。她久久不语,拿着文件看了一遍又一遍,热泪盈眶……

↑中共三明市委组织部的批复文件(复印件)

    后记

    十几年艰难困苦的地下革命斗争生涯、两年受尽非人折磨的牢狱、集中营经历,以及解放后种种的波折、坎坷遭遇,吴珠清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伤害,晚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1985年年初,吴珠清病重住院。令她欣慰的是,她那被老区革命群众抱养的儿子林其华请长假回到身边,弟弟张火生和娘家侄女也来了。吴珠清拉着他们的手,清瘦的脸上绽开了久违的笑容。

    张火生1933年出生,和姐姐相差17岁。吴珠清望着才50出头却显得有点憔悴的弟弟,心痛不已。她自责道,都是姐姐不好,没能帮你照顾好家庭,这么一大家子人,孩子都还小,靠你一个,你辛苦了!说着说着,姐弟俩都哭了。【备注】

    待情绪稳定下来后,吴珠清问起家乡的情形,张火生知无不言。吴珠清说,她和张玉英(原龙溪地区行署专员洪椰子夫人)参加革命后,田径村先后有20多人参加红三团。金京洋的张厚蚶牺牲前担任过云和诏县委委员、闽粤边区交通总站站长,还有好几位乡亲都牺牲了。她很想念这些战友们!想念家乡的亲人!

    吴珠清自闽粤边委机关驻地“小芦溪”和儿子林其华一别后,再见面时已是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彼时林其华少年初长成。如今再见面,儿子已年届不惑、鬓也稍白;生母病体缠身,芳华不再。母子俩抱头痛哭!林其华望着病榻上日渐消瘦的母亲,强忍悲痛,他慢慢轻柔讲述着,母亲则静静的听着。在医院陪护的日子里,母子、姐弟仨朝夕相处,这竟成了彼此终生眷念的幸福时光。

    吴珠清把自己的一生革命经历大致告诉了儿子,林其华详细记录了下来,并就几个他认为重要的问题向母亲求证,吴珠清都做了如实肯定的回答。这份病房里的记录材料,成了吴珠清留在世间不多的历史记载,弥足珍贵!

    最后,吴珠清谈到儿子林其华的身世。她说林其华是1942年12月27日(农历)在平和县霞寨铜场我党地下交通站出生的。当时林胡鳅、吴珠清夫妇向闽南特委传达边委的指示精神后返回途经铜场交通站(地下交通员沈亚发家)时生下林其华,随后在沈亚发的护送下回到边委机关驻地。林其华先是寄养在“小芦溪”东山一接头户家里,怕不安全,后转移到粗坑顶夯陈明虎、陈海澄家,并经陈海澄介绍,托付给大芦溪树林庵仔顶陈海澄堂姐陈亚细抚养。吴珠清告诉林其华,他还有一个同胞妹妹林狱花,1943年11月27日生于平和县九峰监狱,被抱至救济院后杳无音信,下落不明。吴珠清要儿子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设法找到林狱花,并要告诉妹妹,不是母亲狠心不要她、抛弃她,而是母亲也身不由己,请她不要怨恨母亲!

    吴珠清说,她不知多少次梦回闽粤边的邦寮山、峨眉山、仙洞山;多少次梦到红三团和抗日义勇军;多少次梦见并肩战斗的战友、老区人民……多少次梦醒后,泪湿枕巾,再难成眠!

    吴珠清和弟弟、儿子说得最多的是老区人民对当年闹革命的共产党人及对她的好!南胜义路的罗阿姆,坂仔东坑的赖胜州、张允夫妇,霞寨铜场的沈亚发一家,小芦溪粗坑的陈家嫂子叶槽、叶杏婆媳,还有知名的不知名的广大老区人民,他们是真的好呀!说到动情处,吴珠清说她好想拖着病体再回去一趟,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当面向老区人民表示感谢,和他们再聊聊家常。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是年6月底,这位当年叱咤闽南的红军女部长,“历经艰辛不变心”的县委副书记,安详地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70岁。

    昔日的革命根据地,战争时期弥漫的硝烟早已散尽。如今的平和县,到处花果飘香,户户建新房,家家张灯结彩。只是在茶余饭后,在老一辈老区人民口中,还常会有人讲起当年的艰苦革命岁月,讲起吴珠清,讲她革命坚决,讲她机智勇敢,讲她和人民群众一条心……【16】

    【备注】:吴珠清出生原籍地是福建省云霄县景脚(马铺乡枧河),从小随母生活在平和县安厚镇田径村东陀。在家乡,老一辈乡亲大多称其为张松花。张火生系吴珠清同母异父弟弟,姐弟俩感情深厚,吴珠清病逝前,张火生为姐姐寻医问药并带三女儿张美英(时年17岁)专程到沙县护理、照顾姐姐两个多月时间。

    革命前辈吴珠清生平简介:

    吴珠清(1916-1985、6),女,平和县安厚镇人。1933年参加地下党革命工作,1936年11月入党(以平反材料确定入党时间为准),1934年5月起至1943年11月历任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妇女部长、五南区委书记、平和县委副书记、平和县妇女部长等职务,1943年11月因叛徒出卖和丈夫林胡鳅一同在平和县峨眉山被敌人围捕入狱,后转押崇安集中营。1945年10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释放后和组织失去联系,1985年年初平反,恢复党籍及老红军政治名誉待遇,当年6月病逝于三明市沙县。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闽粤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史料汇编》(二)P6,中共福建省龙溪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广东省汕头市委党史办公室;
    【2】《漳州革命老区史》(上)P152,中央文献出版社;
    【3】平反材料:“关于吴珠清同志参加地下党问题的调查报告”P2;
    【4】《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平和县组织史资料》(1926年10月-1987年12月)P37,中共平和县委组织部、党史工作委员会、平和县档案馆;
    【5】《闽南红三团】P39、P40,闽南红三团老战士编委会编;
    【6】《中共闽南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P212、P213、P215、P218-219,中共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资料与研究》第五期P13—16,中共平和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
    【7】《福建省妇女组织史资料》(1926.4-1987.12)P40-41,福建省妇联、妇运史编纂委员会 ;
    【8】《中共闽南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P244-245,中共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资料与研究》第五期P15,中共平和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
    【9】《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四辑(1939.7—1945.12)P165-166,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 编;
    【10】《平和县革命遗址概览—共产党人的老家“粗坑底”遗址》P202,平和县民政局、老区办、老区促进会、平和县委史志室 编;
    【11】《革命风云---秀芦、西新、漳汀革命斗争史略》(未正式出版),小芦溪(秀芦、西新、漳汀管委会)党史编写组;
    【12】【14】《资料与研究》第五期P48、P16,中共平和县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一九九一年五月);
    【13】《忆“闽西南经济工作队”在闽南的活动》(洪椰子、张玉英口述,陈方整理),《漳州党史通讯》1987年第4期;
    【15】平反材料:“关于吴珠清同志参加地下党问题的调查报告”P3-4;
    【16】《闽粤边革命老区巾帼英豪》---“红军女部长吴珠清”范华龄 著P144、P146,漳州市、厦门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  合编。

    感谢“平和暴动”纪念馆罗燕军馆长和福建省作家协会美女作家曾美璇女士提供相关的素材和照片。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旧址的毛主席塑像(组图)
·下一篇:无
·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旧址的毛主席塑像(组图)
·特稿精选-李德峰:百岁老兵忆峥嵘 红色关怀暖人心——北京志愿军纪念馆一行看望
·特稿:百岁老兵忆峥嵘 红色关怀暖人心——北京志愿军纪念馆一行看望文登104岁老
·特稿精选-郝春丽:从烽火平原到道德高地——衡水雷锋精神书画展览馆抗战胜利80周
·特稿:赤血映闽江:杨世宁——20世纪20年代闽南革命的青春丰碑(组图)
·特稿精选:红色文化的坚定传承者:申士荣
·特稿:延安荣誉军人学校——父母与延安娃永恒的记忆(组图)
·特稿:东进 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记皖南事变前后的父亲母亲(组图)
·红色头条-王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特稿:红土承薪火,双语传基因——“红土译韵·薪火相传”实践队纪实(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闽南红军女部长吴珠清(组图)
林强:闽南红军女部长吴珠清(组图)
特稿:闽南红军女部长吴珠清(组图)
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旧址
河北数智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辽西抗日义勇军事迹展示馆
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旧址
北票市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
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