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于都“红”忆:一场穿越时空的“渡”别与传承——“红梦启航”实践队长征出发地见证鱼水情深(组图)
作者:吴羽涵
浏览次数:
2025-07-18 09:53:5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盛夏七月,热浪翻滚,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于都河畔,无声诉说着九十年前的壮怀激烈。7月7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院“红梦启航,筑梦童心”社会实践队怀着崇敬之心,踏访这片浸染着热血与信仰的红色圣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感动中,探寻初心,汲取力量。

    凝望历史:蜡像铜塑里的家国抉择

    甫一踏入纪念馆肃穆的空间,时间仿佛凝固。一组组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和场景复原,瞬间将队员们拉回到1934年那个秋风萧瑟的渡口。“父母送儿”“妻送郎”的离别场景,成为馆内最撼动人心的篇章。年迈的父亲,沟壑纵横的脸庞上老泪纵横,那双曾为生活操劳、布满厚茧的大手,此刻却无比坚定地将年轻的儿子推向未知的征程。浑浊的泪眼中,不舍与深沉的期冀交织翻滚。年轻的妻子紧抿着唇,强忍决堤的泪水,双手紧紧攥着丈夫的衣襟,仿佛想将这一刻的温存无限拉长。

图为“父送儿”人物蜡像 吴羽涵供图

图为“妻送郎”人物铜像 吴羽涵供图

    而在另一处展柜,一盏锈迹斑驳却擦拭得异常干净的旧马灯,静静诉说着《妈妈的马灯》的故事。讲解员深情讲述:江西于都农妇钟招子将八个儿子送往长征队伍,临行前叮嘱他们“一定要打胜仗,娘在家等着你们回来”。此后,她每晚点亮马灯坐在门前等待,这一等就是十几年。“有灯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再微弱的光也能照亮儿子回家的路。”钟招子微弱的灯光,映照着她强忍泪水的脸庞和坚毅的眼神,那是母亲无尽的牵挂与最朴素的祈愿,是黑暗征途上不灭的温暖与希望。

    “乡亲们为何如此义无反顾?”队员们驻足沉思。讲解员低沉的声音道出答案:“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红军是穿透黑暗的星火,是百姓摆脱压迫、追求幸福生活的唯一希望。正是这份对光明未来的深切期许,让于都人民甘愿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将最亲的人送上战场。这份抉择,是家国大义最悲壮也最崇高的注脚。”

图为红军母亲钟招子守望儿子用的马灯 杨少鹏供图

    邂逅传承:广场上的《告别》与银发赤诚

    带着沉重而澎湃的心情走出纪念馆,队员们被渡口广场上一阵悠扬又略带悲怆的乐声吸引。一场名为《告别》的情景剧正在上演。剧中所呈现的“父母送儿”、“妻送郎”,乃至更为撕心裂肺的“托孤跪别”情节,与馆内历史遥相辉映,让抽象的文字瞬间拥有了生命的温度。

    演出结束,队员们带着好奇与敬意走进后台。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情感饱满、表演投入的演员,并非专业人士,而是由当地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自发组成的志愿演出队,平均年龄超过55岁。

    实践队队员采访情景剧志愿者。一位扮演“母亲”的退休阿姨,一边擦拭着演出时的泪水,一边告诉队员:“我们是在这片红土地上喝着贡江水、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为了台上这8分钟,大家顶着酷暑排练了整整两周!动作、台词、眼神,一遍遍抠。膝盖跪青了也不算什么。”她的眼神坚定而热忱,“能把先辈的故事演出来,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知道他们当年的付出和牺牲,再辛苦都值得,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舞台上,“父母”颤抖着将“儿子”的手郑重交予红军代表;年轻的“妻子”强忍泪水,一遍遍为“丈夫”整理其实早已平整的衣襟……这些细腻的表演,让广场上的观众屏息凝神,许多人情不自禁红了眼眶。对实践队员而言,这已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些银发志愿者,用纯粹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何为“传承”——它无关年龄与职业,只关乎心中那份对红色基因的认同与守护。他们的身影,本身就是长征精神在当代最鲜活、最动人的延续。

图为情景剧《告别》中父母送儿参加红军道别画面 王雨宣供图

    青春回响:从感动到行动的誓言

    从纪念馆内的历史回溯,到广场上话剧《告别》的沉浸式体验,实践队队员们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洗礼。“父母送儿”“妻送郎”的故事,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场景,直击心灵。退休演员们志愿付出、传承红色文化的举动,更让大家看到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延续与焕新。

    军民同心的鱼水情,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是不畏艰难、坚定前行的信念,更是代代相传、永不停歇的传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队队员们深知,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将这份感动转化为行动,在学习中砥砺奋进,在生活中关爱他人、担当责任,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纪念馆里寻根迹 青春路上铸自信(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纪念馆里寻根迹 青春路上铸自信(组图)
·特稿: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队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传承
·红色联播-龚立堂:烽火淬炼的初心印记——参观柳林革命纪念馆(组图)
·李克勤:他,象征中国健康:由器而道,由道而器,道器变通
·特稿:星火燎原,青春力行——河工大土木学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寄哀思(组图)
·特稿:铁骨抗争燃星火,丹心奉献照征程(组图)
·特稿: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入乡慰问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特稿: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踏访红色旧址,赓续抗战精神(组图)
·特稿:烽火“三杆”传薪火——三明学院师生寻踪省立永安师范抗战办学路(组图)
·特稿:一支驳壳枪承载千斤担——大坪战斗中“敢死冲锋队”队员陈古老的担当(组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吴羽涵:于都“红”忆:一场穿越时空的“渡
特稿:于都“红”忆:一场穿越时空的“渡”
简珍宜:纪念馆里寻根迹 青春路上铸自信(组
特稿:纪念馆里寻根迹 青春路上铸自信(组图
张海涛、刘梦瑶: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特稿: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
赞中华
红色联播-龚立堂:烽火淬炼的初心印记——参
李克勤:他,象征中国健康:由器而道,由道
意识形态阵地上的忠诚战士——记红色藏家杨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