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卷赣东,热血染山河”,抚州市临川区,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重点革命老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占据独特战略地位,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阵地。为充分发掘红色资源并传承红色文化,文学院秉烛班“赤韵临川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怀揣着满腔热忱,开启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
整装待发,奔赴红色热土
秉烛传薪,寻红问道。秉烛班队员在校园内集合完毕,携带课程教案、教学用具及红色文化宣传资料整装待发,踏上实践征程。抵达临川后,当地相关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和此次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在简短的欢迎仪式后,队员们迅速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即将开展的实践任务中,一场与红色文化的深度对话就此拉开序幕。

课堂传情,播撒红色火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秉烛班队走进乡村课堂,开展红色传承课与红色音乐课。在红色传承课上,队员们化身“红色故事讲解员”,采用图文展示与互动问答方式,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红色音乐课上,《映山红》《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一首首红歌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用稚嫩的歌声唱出了对祖国的深切热爱。这一堂堂充满温度的课程如同点点星火,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实地探寻,守护红色记忆
为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秉烛班队赴首批省级红色名村唱凯镇艾巷村进行实地调研。“革命成功之日,就是我回家之时。” 这是“临川才俊”李井泉的豪言,也是他理想的缩影。首站,队员们参观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色历史文化展。展厅中,丰富的图文资料与珍贵实物,将“临川才俊”群体的风采娓娓道来,生动展现了临川大地深厚的人文底蕴,而其中,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的革命历程展板尤为引人注目,青年时期的他在此踏上革命道路,怀揣理想投身工农运动,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民族解放事业奠定基石。随后,队员们聚焦李井泉故居及周边红色遗址,展开了文化保护与传承调研。故居内泛黄的手稿、陈旧的生活用品与珍贵历史影像,生动再现了李井泉从进步青年成长为革命先驱的奋斗历程。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他们深刻感受到先辈们不惧艰险、舍己奉公的伟大精神。未来,他们将把这份革命精神铭记于心、付诸于行,做好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讲述者。?
接下来,文学院秉烛班“赤韵临川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将继续深入走访调研,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心挖掘、用情讲述革命故事,以青春之力赋能红色精神传承与弘扬,书写红色文化新篇章!



队员心得
今天的红色实践之旅,让我收获满满、感动连连。上午,我们为孩子们带来红色音乐课与红色传承课。当稚嫩的童声唱响激昂红歌,当他们专注聆听革命故事时明亮的眼神,我真切感受到红色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破土、萌芽,那是传承的希望。下午,即便烈日当空,我们依然热情不减,奔赴红色名村“唱凯镇艾巷村”开展调研。漫步村中,听老人娓娓道来往昔的红色故事,指尖抚过承载历史记忆的斑驳老墙,仿佛一下穿越回那段烽火岁月。这一刻,我深刻领悟到,红色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历史符号,而是深深扎根在乡亲们的生活点滴里,鲜活而温暖。 ——王照颖
今日的三下乡活动充实且意义非凡。上午生动的红色音乐课与思政课,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红色旋律、革命故事巧妙地融入课堂。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我深切感受到红色基因传承的希望。下午踏入红色名村“唱凯镇艾巷村”,漫步在承载历史的村落,浏览着往昔奋斗故事,触摸斑驳的历史印记,那些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变得鲜活。此次实践,让我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加深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更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 ——李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