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白衣战士 红心向党——记革命烈士陈官昌(图)
作者:张鸿祥、赖光耀
浏览次数:
2025-05-23 10:46:1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长汀县四都红军后方总医院旧址

    在四都镇众多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中,有一位年轻的红军白衣战士,他在反第五次“围剿”的战火硝烟中,带领前线卫生队奔赴战场建立临时救护所,哪里战斗激烈,他们就毫不犹豫地奔赴哪里。他们不仅要救护伤员,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与国民党军队作战。这位白衣战士就在一次奔赴战争前线建立临时救护所时,与“围剿”的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他不幸头部中弹,倒在了反“围剿”的枪林弹雨中,为国英勇捐躯,他的名字叫陈官昌。

    陈官昌,是福建省长汀县四都镇下赖村(今红都村)人。1915年出生于下赖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陈官昌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租种地主的田地,每年除了交租,家里就所剩无几,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陈官昌从四五岁开始就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上山捡柴火,拔猪草,菜园里浇菜,除草等。父母亲看到陈官昌那么懂事,小小年纪就知道为父母分忧,心里很高兴,无奈家里实在穷,苦了孩子也无可奈何。

    转眼陈官昌8岁了,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亲心想再也不能让孩子像父辈那样大字不识,吃了多少亏。但是,要送孩子读书,每年要交给先生六斗谷子的学费,家里本来就穷得揭不开锅了,哪里拿得出六斗谷子?后来多亏宗族祠堂里的“蒸尝谷”资助宗亲男孩读书,每个男孩资助四斗谷子,自己只要出两斗谷子。父亲听到后,咬咬牙,就送陈官昌到学堂里读书去了。三年下来,陈官昌在学堂里勤奋读书,掌握了许多基本的文化知识。

    陈官昌14岁那一年,即1929年3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首次入闽的第一站就来到四都。红四军在四都宣传土地革命斗争,号召工农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把千百年来剥削劳苦大众的统治阶级打倒在地!

    红军的到来,让少年陈官昌看到了希望,他盼望自己快快长大,他要参加红军,帮助天下的穷人改变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1931年,16岁的陈官昌就参加了四都乡的土地革命斗争,他年少志高,充满着青春活力,不久就参加了工农红军。

    就在这一年,红军后方总医院从上杭迁到陈官昌的家乡四都下赖村,后方总医院就座落在下赖坝村里的一座祠堂里。此祠堂是一座西北向东南占地约600多平方米的大屋子,墙体为三合土夯墙,上下厅,两边配有横屋,中间为一个大雨坪。红军后方总医院是当时中央苏区的最高医疗机构,主要为前方战场受伤的红军指战员们医治伤病,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自从红军后方总医院搬到下赖村后,引起陈官昌极大的好奇心。他看到后方总医院非常繁忙,有许多战场受伤的红军战士都送到这里来。因为伤员多,因此下赖村、同仁村、渔溪村的祠堂被用作红军医院用房。总的病床达到2000多张,医护人员达到300多人。陈官昌非常羡慕红军医护人员,他们救死扶伤的崇高品德令人敬佩。陈官昌心里想,如果我也能当上一名红军医护人员,那该多好啊!

    1932年,为了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培养红色医务人才,红军后方总医院创办了“红军看护学校”,利用赖氏旺政公祠堂当教室上课。举办“看护训练班”(民间称为“红军医官学校”),招收思想进步、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男女青年参加训练班培训,每期学员70多人,按文化程度编为甲、乙、丙三个班,每期培训时间为六个月。

    陈官昌听到红军总医院招收学员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立即向红军总医院要求报名参加看护学校学习。红军总医院领导看到陈官昌年轻、好学、思想上进,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于是批准了陈官昌的请求,参加看护训练班学习。在半年的学习期间,陈官昌克服了文化水平不高的困难,每天如饥似渴的学习、钻研医学知识。短短半年时间,陈官昌学习了药物学、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急救学、传染病学、英文等,边上课边实习。半年后,陈官昌从看护培训班顺利毕业,毕业后他被留在红军后方总医院工作。

    陈官昌满腔热情的投入红军总医院的看护工作,每一批伤病员的到来,陈官昌都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认真仔细地做好护理工作。陈官昌工作积极,业务熟悉,在医护工作上精益求精,对待每一位伤病员如同亲人一般,受到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由于陈官昌是本地人,对周围环境熟悉。所以,红军后方总医院任命陈官昌为总医院卫生队队长。

    担任队长后,陈官昌经常要带领着卫生队奔赴各地战场,设立临时救护所,积极抢救伤员。陈官昌作为一位红军白衣战士,坚守岗位,以医护人员的特殊身份,积极投入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

    1934年4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空前激烈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动员所有的力量,投入反“围剿”战争,使得前方就需要建立更多的“临时前方救护所”。陈官昌受命带队前往宁化县建立前线救护所,当时,正是反第五次“围剿”白热化时期,随时都有与敌人交战的可能。陈官昌在宁化创建前方救护所的时候,被敌人发现了。陈官昌和全体卫生队员,立即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由于敌众我寡,卫生队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头部中弹光荣牺牲。陈官昌牺牲时年仅19岁。

    新中国成立后,长汀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2月追认陈官昌为革命烈士。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周恩来特型演员周红军参观宽城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长泰夫坊:真情暖兵心 齐力铸军魂(组图)
·周恩来特型演员周红军参观宽城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组图)
·特稿:特殊的长征之十四 巧取护国镇
·特稿:特殊的长征之十三 古佛台之战
·特稿:红六军团东坡战斗
·特稿:福建永安:铭记援越抗美烽火 致敬最可爱的人(组图)
·特稿:第一次看到的方言收据(组图)
·特稿:从北伐战争的硝烟中走出的开国将帅
·特稿:沽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赴天津参加“两代戎装映初心 英雄薪火耀青春——跨时
·特稿:平昌县长垭小学:讲述红色故事 培育时代新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长泰夫坊:真情暖兵心 齐力铸军魂(组
张鸿祥、赖光耀:白衣战士 红心向党——记革
他们守护山河,我们留住记忆——俄罗斯援华
特稿:白衣战士 红心向党——记革命烈士陈官
探访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组图
抗战影像记忆|年画背后的秘密
抗战影像记忆丨“刚毅坚卓”写青春
军纪严明树丰碑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老区苏区健康行”大型义诊走进诏安(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