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中红网-黄贵龙:参加抗美援朝,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组图)
作者:口述/黄贵龙,整理/曹承波、谷彦平、谷新则
浏览次数:
2025-04-18 11:20:0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人物简介】黄贵(桂)龙,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3月27日生,湖南省耒阳市东湖圩乡小田村人。1953年6月入朝作战,担任东北军区101师502团警卫排班长、自动机枪手,1957年5月复员回到家乡担任大队支书等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野心狼!”,抗美援朝战争七十多年过去了,但志愿军战歌至今还响彻在我的耳边,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桩桩难忘往事还历历在目,对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们至今念念不忘。

    我叫黄贵(桂)龙,1935年3月出生于贵州贵阳。父亲黄孝绪当时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营长,1937年冬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母亲随军,一直在部队生活,两年后(1939年),母亲也去世了。父母亲生了我兄妹俩人,妹妹叫黄贞文。父亲牺牲后,妹妹便送至耒阳县(市)上架乡南基村1队外公家,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后与耒阳县(市)八中教师曹传作(1983年担任校长)结婚,生育了两子两女,其二儿子曹承波现在耒阳市教育局工作。

    我是在1939年母亲去世后,由父亲所在部队派人送到叔叔家耒阳东湖乡小田村,由叔叔抚养。叔叔叫黄孝统,是个弹花匠,于1944年去世,那时我才九岁。随后,我便跟堂爷爷生活在一起。由于年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颠沛流离。叔叔、堂爷爷家也是家境贫寒,生活困难。我小时候没有进过一天学堂门。从小我就很懂事,主动帮叔叔、堂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事,如打过猪草,挑过煤炭,砍过柴火,扯过秧,插过田,一般农活我都干过。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战争异常惨烈,部队牺牲严重,需要补员。1953年4月东湖乡武装部工作人员到各村里进行征兵动员,号召适龄青年积极报名参军支持抗美援朝。征兵人员到我堂爷爷家来问我去不去当兵?那时我十八岁了,正是血气方刚,生龙活虎,我便毫不犹豫答应要当兵参加抗美援朝。随即,武装部同志对我非常满意,便当天组织我到耒阳县东湖医院进行体检,初检合格,随即安排我到耒阳县城黄家祠堂进行复检,我复检也合格,就这样顺顺利利当了兵。全耒阳县应征的新兵集中在耒阳县公平圩祠堂里进行入朝前军训,主要训练瞄准、射击、投掷手榴弹和拼刺刀等。一个月后,我就编入了国家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志愿军当时派一个排长来接我们这批新兵。我们从公平火车站坐车到武汉,过武汉长江时,我们新兵所在的那节火车车厢被机车推送到轮船上坐渡轮过江,然后再由机车头牵引到铁路铁轨并入另一列火车,继续往前开。经过五天五夜的长途辗转,终于到达朝鲜境内。我所编入的部队隶属东北军区101师502团队,我属警卫排,我们这支部队是一支高射炮部队,团长姓李,团长的全名我已记不清了。我们警卫排的任务就是守碉堡,保护指挥所,保卫团部机关。当时站岗放哨是,3人一班,一小时轮换一次,一个老兵带2个新兵。休息时,大家步枪也要扛在肩上,枪不离人,人不离战,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我每班都是精神抖擞,警惕性强,对周围环境和动静,都细心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细微变化。

    一天夜晚,我在站岗放哨时,一个头戴绿色钢盔的特务,偷偷摸摸地想沿着铁丝网想爬进来,被我发现,我大喊一声“谁?”,对方没回应,我又喊一声“谁?”,我托起步枪瞄准,狗特务吓得仓皇逃跑了。根据部队规定,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喊第三声没回应,便可以开枪射击。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虽然战场上敌我双方停止了攻击,但我们的警惕性时刻不能松懈。首长教导我们:一旦敌人重燃战火,我们将立即投入战斗,像停战前的志愿军战友们那样,狠狠地教训敌人。

    停战期间,连队除军事训练外,白天我们帮朝鲜人们建民房、修水利、搞好春耕生产。当时朝鲜许多民房被美军飞机炸毁,水利设施也遭到破坏。我和战友们一起上山锯树盖房子,房子陆续盖好后,快到插秧季节,可是水坝早让敌机炸毁了,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修好水坝,重新蓄水,保证了春耕春播。晚上连队就组织大家学速成识字,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大家学文化的热情高涨。

    我们502团在抗美援朝作战中荣立集体功三次,军功奖上有我的奉献,这份荣誉是我毕生荣光,我很骄傲很自豪。

    1954年冬,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结束,我们部队撤回到国内,驻扎在东北辽宁鞍山市。回国后,我们一刻没有休整,全团战士在驻地抢修构筑团部指挥所。在工地上,我挑砖、挑石头,不怕脏不怕累,总是走在前面,抢最苦最累的活干。鉴于我的出色表现,部队给我记三等功一次。

    1955年,部队培养我入党。1956年4月27日,经过党组织一年的考察锻炼,部队正式批准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时的入党介绍人是团政治处处长刘金柱和排长刘金山。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毛主席向全体志愿军发出号召,号召大家面向农村,回到农村去,支援农村建设。1957年5月,我响应组织的号召,复员回到耒阳农村。先在玄芝高级社当主任。1958年担任大队支书。1963年至1967年担任大队长。1968年至1984年担任大队副支书。担任大队干部期间,我带领全大队老百姓修马路解决村民出行难,兴修水库储水灌溉农田,抬电杆、架高压线,改善农村通电照明,大搞植树造林、改造良田,提高农民收入,在我的带领下,家乡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队在六七十年代都有推荐指标,大队干部有权有指标向上级推荐本村人去读中专、读大学、当铁路工人。在权力面前,我做到了严于律己,当好表率,把这些机会尽可能照顾家庭比较苦的人家的孩子。我当大队干部一二十年时间里,自己的子女一个都没有安排工作,虽然子女们不理解我,甚至有点怨恨我,但我无怨无悔,我觉得这一辈子时刻没有忘记党的教育,没有忘记自己入党时的誓言,没有忘记抗美援朝时牺牲的战友们的伟大奉献精神。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时时处处鼓励着我,鞭策着我,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以抗美援朝老兵的高标准要求。1981年大儿子黄太保想去参军,我没让儿子黄太保报名,当兵没去成,现在家务农。

    我年轻时身材魁梧,体质很好,现在90岁了,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记忆清晰,生活能自理。我一辈子忠于党,忠于人民。我曾经是一名抗美援朝参战志愿兵,我为自己有过这段光荣的传奇经历而倍感骄傲,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伟大奉献精神、牺牲精神鼓舞着我一辈子,激励着我一辈子。我复员回乡当了大队的干部,我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上级和全村干群的认可和肯定。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我用自己的一生的行动诠释了抗美援朝伟大精神,给502团增光添彩。为祖国,为人民,我毕生努力不止,奋斗不息。我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我光荣,我骄傲!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黄贵龙(图左谷新则,中黄贵龙,右谷彦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凉山行集结仪式启动
·下一篇:无
·特稿:赓续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河滨街道举办纪念水南娘子军连建连60周年活
·特稿:三根金条:长征路上的家国抉择(组图)
·特稿:从私人珍藏到公共财富·红色档案“活”起来(组图)
·特稿:龙海退役军人校园先锋队首场宣讲点亮国防教育之光(组图)
·特稿:她们的前世今生
·特稿:南梁感怀系列
·特稿:南梁感怀系列
·特稿:红色歌谣档案传承与发展(组图)
·特稿:红色歌谣档案传承与发展(组图)
·特稿:从华侨到英雄,追寻李林烈士的生命印迹(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红网-黄贵龙:参加抗美援朝,是我一生最宝
“赶考”路上的记忆(组图)
常州市名人较多的十个姓氏兼评说何谓名门望
四平攻坚战中的爆破战
坚守防御作战的典范——黄洋界保卫战
“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凉山行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打造党史精品课程,助
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开展“高举思想引领之旗
《中共中央发言人评民盟三中全会及国民党革
中红网-郭书文、赵美玉:初访唐山地震孤儿田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