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后,我们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宣扬铁军精神”项目组成员拜访了华山村104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胡月喜老人,初见老当益壮百岁老人我很意外,看上去只有七八十岁的样子。

胡月喜生于1921年9月,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同一年,如今除了有点耳背,做起家务事来样样能行,种地种菜不输年轻人,他100岁时还上山砍柴,走路行动自如,后来家人念他年老就不准他上山了,但平时还是天天做家务事的。
经常有人上门讨教他的长寿之道,甚至还有人深信,胡月喜的长寿有什么秘笈,老人听了都是哈哈一笑:那有什么秘笈,他能长寿原因人人几乎都可以做到,但能不能坚持就要看因人而异了。
胡月喜老人和儿子现场告诉我们,他的长寿主要有四点。一是他从不挑食,荤素搭配,什么都吃,但不贪嘴,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过量,偶尔喝一杯酒,从不抽烟。第二点就是喜欢劳动,平时在家里里外外忙忙碌碌,种田种菜,洗衣做饭样样能行。第三点注重生活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时间很规律,按时吃饭,从不熬夜。第四就是家庭和睦,如今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家人在一起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胡月喜老人用手指了指坐在一边的儿媳说,平时儿子儿媳很孝顺,老人喜欢吃菜肉馄饨、面条,儿媳隔三差五就包菜肉馄饨给老人吃,家里家外大事小活一家人都主动做,胡月喜104岁了,还没有和家人包括村里人红过脸。
我们问他身体有什么毛病?他说只有高血压需要服药。
当我们说明来意,胡月喜有些激动地说道:“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7年前我见证了华山战斗!新四军铁军精神真的是名不虚传,值得宣扬啊。”他80岁的儿子说,1944年底胡月喜也参加新四军1年,在直溪桥、西旸两场战斗中担任司务长。抗战胜利后,因家中双亲需要照顾,得到领导批准后在家照顾老人并长期务农,一直在华山脚下的小山村里默默无闻地照顾亲人。
1938年9月10日是新四军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四县抗敌总会正式成立的日子,日军得知消息,11日凌晨调动金坛、句容、丹阳等地2000多兵力,配置骑兵、炮兵、坦克诸兵种从镇江、句容、西旸、直溪桥、九里镇等地兵分五路向驻宝堰前隍的新四军一支队进行第一次“扫荡”。陈毅立即命令第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等直属机关向南面的西旸转移,部队紧急行动。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原来侦察报告没有敌情的西旸已被日军占领,撤退必经之路上的华山山顶也出现头戴钢盔的日军身影。华山位于宝堰镇南约3公里,海拔133米,是宝堰附近的制高点,此处得失关系重大。陈毅命令第二营营长张铚秀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华山。
张铚秀命令副营长带领六连在白兔桥方向钳制句容、丹阳来的敌人,四连掩护陈毅及机关人员转移,自己率五连一个冲锋夺回了华山制高点。随后张铚秀将部队分成若干战斗小组,以麻雀战的作战方式与敌周旋,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毙伤日军数十名,坚守了近5个小时,掩护第一支队司政机关绕过华山山脚安全转移至句容墓东地区。

胡月喜老人至今仍能清晰回忆起新四军突围时的悲壮场景,他住的湾码头自然村就在华山脚下,当时听到枪炮声的群众惊慌失措东躲西藏,17岁的胡月喜大着胆子到村子后面察看动静。他远远看见穿灰布军装的一队队新四军人马在枪林弹雨中疾行,队伍中有很多穿着老百姓衣服的非战斗人员,看上去都是学生。其中有两个女孩子先后被日军子弹击中倒在了稻田中,也有人牺牲在路上和树林里。
当天,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及政训班由于没有战斗经验,行动不够迅速,等到晨雾消散,队伍立刻暴露在日军的眼前,遭到日军火力的疯狂扫射和包围,团员、学员有10人牺牲,15人受伤。
战斗结束不一会,他目睹了地方游击队、地下党组织和部分村民将牺牲的同志就地掩埋,后来地方党组织又根据牺牲同志的籍贯进行了移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