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你死我活,第一位的就是要打胜仗。为此,毛主席用人不拘一格,东北战场四个政治局委员、十几个中央委员,让仅是中央委员的林总党政军一把抓;华东让资历较浅、南昌起义班长的粟裕军事负总责,起到了超乎寻常的效果。最终林、粟脱颖而出,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进行了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锁定了国共内战胜局。
林、粟,乃至彭、林、刘、徐、粟(也说彭、林、刘、粟、陈),谁是毛主席心目中的第一爱将?
个人认为,毛主席心目中第一爱将是粟裕!
原因如下:
一、粟裕是唯一从士兵成长为方面军实际统帅的高级将领。粟裕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真刀实枪砍杀出来的,这从他一身的战争创伤可以部分看出;粟裕是为数不多的长期战斗在一线的高级将领,战争就是他的命,其他都不重要;粟裕善于学习,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注意最新军事动向,最后成为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二、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高超。粟裕打的仗都是“硬仗、恶仗、险仗”,苏中七战七捷3万对阵12万,他歼敌5.3万人;孟良崮战役“大圈套小圈”,他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首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从容核对战俘人数再歼7000敌军撤走;豫东战役,他寻歼邱清泉第五军,随机应变攻克开封,又俘区寿年,在敌重兵围困圈中,猛攻黄百韬后金蝉脱壳,用兵之险之奇达近代战争极限,一战解开南线“死结死局”,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淮海战役,他60万对80万,联手中野吃下了“一锅夹生饭”。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粟裕独占其五。
林总唯独让手下注意搜集华野的战报、资料。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林彪惊叹:粟裕这样的战役也敢打呀!豫东战役结束,林彪说:我看最多有五成的把握,这样的战役我不敢下决心!
三、粟裕有战略眼光,敢于坚持真理。粟裕身处一线,却始终心怀全局,就内线外线作战、发展战略进攻和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问题三次“斗胆直陈”,三次改变中央决策,把战役规模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使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大为缩短。
四、粟裕解放战争战果最大。这一点不须再说了。800万蒋军他消灭了247.5万。“下驷对上驷”,原指望陈粟华野阻挡国民党军南线主力,掩护东北我军站稳脚跟后做大并重新入关,没想到粟裕却连连给中央和毛主席以惊喜,“担负的任务最严重,得到的成就也最荣耀”。
五、粟裕达到“以战养战”最高境界。多年的孤军奋战,养成了粟裕敢于用险的性格,同时造就了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和适应性强的特点。红军和抗日战争中,粟裕的江南和苏中根据地有人、有枪、有粮、有钱,像芒刺插在敌心脏,令日军头疼不已,让军史界至今感叹和迷惑不已!解放战争中,华野的武器、兵员等主要靠从蒋军中补充,已达到了“以战养战”的战争最高境界。
六、粟裕品德高尚。“两让司令一让元帅”。刘伯承称赞“粟裕有古名将风”。陈丕显称“粟裕是金子刻进历史的人”。
七、第四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铲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上,毛主席拉着朱总司令、贺龙,又越过多个将帅拉到粟裕,先后为纪念碑铲土奠基。
八、攻台总指挥和抗美援朝首选总司令。指挥50大军攻台和抗美援朝首选总司令,毛主席第一个想到的是粟裕,特别是抗美援朝,在多番督促粟裕病情不允的情况下,才有了又一次横刀立马彭大将军。
九、粟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人民的好儿子。1953年2月,毛泽东由陈毅陪同,坐火车从南京、徐州、济南回北京。列车经过徐州时,毛泽东凝望窗外这个当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再次深有感触地说,粟裕立了第一功。到粟裕曾经“中秋夺城”的济南后,毛泽东又说他是“人才、将才、帅才”。陈毅笑着接过话头,说粟裕是樊哙。
毛泽东似乎有些不满意,说:“粟裕,一不是樊哙,二不是韩信,三我毛泽东也不是刘邦;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是人民的好儿子嘛!”
十、58年为什么批粟呢?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难以做到完全免俗。为去除军中苏联影响,毛主席需要当时的军委负责人支持,只能舍弃一边站一边。再者,“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但希望点到为止批粟,所以请老资格、口碑甚佳的萧劲光传话,粟裕得以过关。
十一、“我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
1961年9月,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称赞毛主席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毛主席很谦虚,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是我们湖南人。”
毛主席这句话,是对粟裕同志戎马一生的高度褒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