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花悼念

献花悼念

献花悼念

敬礼宣誓

徒步前往

徒步前往

指示牌
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近日,秀篆镇中心小学组织陈龙小学等校共412名师生徒步10公里前往石东村“饶和埔诏”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重走红军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师生们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以行动致敬英雄精神,在沉浸式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
清晨8时,师生们列队出发,徒步近10公里奔赴烈士陵园。行进途中,飘扬的少先队旗指引方向,激昂的红色歌曲响彻乡野。尽管春寒料峭、路途遥远,但学生们步伐坚定、精神昂扬,展现了新时代少年不畏艰苦、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这场“行军”既是对体能的磨炼,更是对革命精神的深刻体悟。
少先队员代表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全体师生鞠躬默哀,寄托对先烈的无限哀思。校长李福进在致辞中讲述了长眠于此的烈士英雄事迹: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以热血捍卫家国尊严,用生命铸就精神丰碑。
“继承先烈遗志,争做时代新人!”在纪念碑前,全体学生高举右拳,以铿锵誓言许下承诺。六年级学生代表在献词中动情说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报效祖国,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中心小学连续多年开展徒步祭扫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体系。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让师生深刻理解了“红色基因”的内涵,更在少年心中播撒下爱国的种子。革命传统教育“走深”更“走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力量!
资料:诏安秀篆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点之一。
在诏安秀篆的虎坑村,中共虎坑支部于1927年成立,这是诏安最早的革命基点村之一。村内的婴谷堂是中共虎坑支部旧址,这一地点后来进行了修缮,成为了秀篆镇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新舞台,同时也是游客和村民了解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诏安秀篆的红色革命历史中,有许多革命人物的事迹值得铭记。例如,刘金丹、詹瑞兰、连半天等同志在秀篆虎坑村成立了党小组,开展了广泛的革命宣传活动。此外,还有许多革命者在诏安秀篆地区进行革命串连活动,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饶和埔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福建省南部建立的一个县级组织,全称为中国共产党饶(平)、(平)和、(大)埔、诏(安)县委员会。这个组织在1930年冬于大埔和村成立,最初的书记是邱宗海。后来在1931年5月,该组织在诏安石下扩建为中共饶和埔诏县委,历任书记包括刘锡三、余登仁(代)、赖洪祥、许其伟、张崇等人
饶和埔诏苏区是在1928年春平和暴动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1928年8月,工农革命军饶和埔诏独立支队在边区成立,支队长詹阿遂,党代表温仰春。1929年6月,饶和埔诏县革命委员会在诏安厚安村成立,主席谢卓元。1932年6月,成立了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余丁仁
饶和埔诏苏区是闽粤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34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闽粤边特委,统一领导包括饶和埔诏县委在内的多个县委。在闽粤边特委的领导下,乌山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党的组织得到加强,红军游击队得到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