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从红色丹霞到国家丰碑——漳州市烈士陵园“晋级”之路侧记(组图)
作者:戴伟国
浏览次数:
2025-04-11 16:07:1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红色文化园广场

军地红色讲解员培训

军休干部许篆成介绍革命英雄烈士事迹

龙师附小“丹霞红色小分队”祭扫烈士

每年清明节前夕,陈旺根都要到烈士陵园看望“战友”

学生自制卡片

用自己的双手向烈士致敬

漳州成立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

漳州举办红色讲解员大赛

驻漳部队官兵祭扫烈士

    暮色初临,灯光渐次亮起,暮烟紫如轻纱般漫过丹霞山麓的漳州南山红色文化园广场,将革命历史的铿锵悄然裹入温柔的夜色。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漳州市烈士陵园的标识在晚霞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市民们漫步在英雄大道上,感受着这座红色地标的独特魅力。

    从国务院批准漳州市烈士陵园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之日起,至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漳州市烈士陵园吸引了成倍的游客。据统计,今年清明期间,陵园累计接待200余个单位、2万余人次,参观人数较往年增长近百分之五十。

    这座始建于1954年的烈士丰碑,历经七十余载风雨,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守护者精心管护,终获国家级殊荣。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一段关于守护与传承的动人故事,更是一曲用责任与敬意谱写的时代赞歌。

    一砖一瓦,皆是敬意

    “很多烈士牺牲时还是孩子,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必须铭记。”4月5日,一位六旬阿婆在陵园内为每一座烈士墓碑献上鲜花。苍松翠柏间,16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无声诉说着英雄的荣光。

    近年来,漳州市投入千万元对陵园进行全面改造。工程人员发现,纪念碑基座的每一块花岗岩都经过特殊处理,接缝处填充了防潮材料。“这些细节体现了建设者对烈士的无限敬仰。”参与修缮的老工匠李师傅感慨道。陵园内143位烈士的墓碑被逐一核对、修复,墓体重新加固;入口处的英雄大道直通山顶,两侧的标识更显庄重。这种对历史负责、对英灵尽责的态度,正是陵园获评国家级设施的关键。

    “以前来陵园只能祭扫,想了解烈士事迹还得找工作人员。”一位参观者说道。如今,数字化展厅和VR全景线上平台实现了“线下+云端”双轨运营,新建的展厅成为漳州市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红色文化,润物无声

    “烈士们,最勇敢的人是你们,最可爱的人也是你们。”在漳州市“赓续·2025·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中,一位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这样的话语。站在陵园山顶,不远处波光粼粼的南湖、五颜六色的三角梅和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地,夹带着丹霞秋桂的十里飘香,美不胜收。如今的漳州市烈士陵园不仅是庄严肃穆的瞻仰场所,更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城市红色生态地标,荣获福建省首批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多项称号。

    清明期间,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丹霞红色小分队”分批来到烈士事迹展厅,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闽南井冈山”、抗战女英雄李林等革命先烈的故事。“没想到小学生对革命历史如此熟悉,他们的讲解生动感人。”一位游客赞叹道。

    近年来,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作用,举办了红色讲解员大赛、寻找红色故事等活动,并推出《一枚红色印章,照亮烈士回家路》等微视频广受好评。陵园创新的“五个一”志愿服务模式(敬献鲜花、擦拭描红、参观展览、聆听党课、撰写心得)已成为当地红色教育的“必修课”。数据显示,每年近3万人次的参观者中,青少年占比超过百分之六十。

    守护英烈,传承精神

    深夜的陵园值班室里,管理员老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天的巡查情况:“纪念碑广场地砖无破损、英名墙烈士名字清晰……”这位坚守24年的老党员,能准确说出园内每棵树木的栽种时间。

    “只要我还在,就要来看望我的战友们!”老兵陈旺根每年清明都会回到陵园,他说这里早已不是冰冷的墓碑,而是热血涌动的民族丰碑。陵园工作人员中不乏红三代、军嫂和退役军人,他们视这份工作为使命。2023年,漳州市组建“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成功帮助323位烈士找到亲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寻亲数量领先的城市之一。

    不忘来时路,砥砺再前行。从地方性纪念场所到国家级烈士设施,漳州市烈士陵园的“晋级”之路,折射出全社会对英烈精神的价值认同。获评国家级后,许多市民自发前来献花。夕阳下,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尊崇,永远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力量源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盘亭乡“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为红军后人提供健康守护(组图)
·下一篇:特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浙东新四军北撤和澉浦突围战80周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组图)
·特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浙东新四军北撤和澉浦突围战80周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特稿:盘亭乡“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为红军后人提供健康守护(组图)
·特稿:清明思英烈 鲜花祭忠魂——金寨县中小学校多维开展“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
·特稿:威武东北抗联第三军(组图)
·特稿:活着的一等功臣——记抗战老兵黄清友(组图)
·特稿:跨区域联动传承红色基因 甘肃高台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矩阵(组图)
·特稿:特殊的长征颂之四 大石盘战斗戴元怀牺牲
·特稿:致敬英雄·情暖老兵!从江为抗美援朝老兵庆百岁寿辰(组图)
·特稿:追寻抗战足迹 弘扬抗战精神——郑州老战士之家北京行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侧
·中红网-胡山:铁血峥嵘抒壮志 赣鄱儿女咏新篇——革命家后代见证《江西组曲》亮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浙东新四军北撤
戴伟国:从红色丹霞到国家丰碑——漳州市烈
特稿:从红色丹霞到国家丰碑——漳州市烈士
李相杰:盘亭乡“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为红
特稿:盘亭乡“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为红军
王花龙:清明思英烈 鲜花祭忠魂——金寨县中
特稿:清明思英烈 鲜花祭忠魂——金寨县中小
沈延滨:威武东北抗联第三军(组图)
特稿:威武东北抗联第三军(组图)
赵林:活着的一等功臣——记抗战老兵黄清友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