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追寻抗战足迹 弘扬抗战精神——郑州老战士之家北京行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侧记(组图)
作者:许言
浏览次数:
2025-04-11 13:56:4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习总书记论及的革命精神有很多种,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其中一种。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前景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抗击日寇、保家卫国,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发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大作用。面对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世界,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大规模地区冲突动荡起伏,不断凸显的外溢风险让国际社会更加担忧,我们要以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弘扬正确历史观,捍卫抗战胜利成果,讲好抗战历史,对于弘扬抗战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十二年前的北京行——“我把故去战友的心愿带到了北京”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由此我回想起了12年前,我们组织带领老战士之家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战士代表开展北京行活动的一些珍贵记忆。

    那是2013年的4月9日至13日,成立于2008年10月的郑州老战士之家,为了满足老战士代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战友胜利回国后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愿望,经过论证和与有关部门接洽,在爱心人士的热情支持帮助下,我们组织集结了全国各地的参加过战争的幸存的老战士,开展了“老战士之家北京行”缅怀致敬主题活动,回忆起来,至今令人感慨万千。这些大多都经历了血与火战场的硝烟,来自各军兵种的老战士,深知战争的惨烈更知和平的珍贵,他们说,“只要有风吹草动,我们依然可以上战场。”老战士们自豪地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自卫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的民族解放战争,14年的艰苦卓绝,浴血奋战,上千万中国士兵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抵挡日本侵略者,有约400万的伤亡,伤亡数千万百姓同胞,最终迫使日本在停战书上签字,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赶出了中国,我们绝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据这次活动的组织者、郑州老战士之家创办人张爱兰介绍,为了走进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与日本法西斯殊死搏斗的烽火岁月,追寻红色足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组织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得知活动信息后,全国各地老战士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热情参与。参加活动的老战士来自全国12个省市,他们中有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八路军、新四军,有参加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解放军、还有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志愿军,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也有79岁,他们个个精神饱满,以昂扬的斗志和矍铄的精神状态参与了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活动。

    4月9日,这些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集结于郑州老战士之家,乘坐郑州至北京的动车于当天下午抵达北京西站。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不顾旅途劳累首先开启了北京行第一站——“致敬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因为这是他们和牺牲在朝鲜的战友们几十年前的愿望,他们曾经跟战友们说,等打仗结束了,抗美援朝胜利了一定要到北京,登上天安门城楼……,当天,他们以非常崇敬的心情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向毛泽东主席坐像敬献花篮并举行三鞠躬,瞻仰毛泽东主席遗容,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向毛主席汇报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胜利后几十年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后,老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行进至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缓步绕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向人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随后,又雄赳赳气昂昂走过天安门广场,登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眺望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和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西侧的人民大会堂,老战士们心情激动万分,他们大声地告慰牺牲的英雄烈士和已故战友,我们代表你们来到北京了,向毛主席汇报了,登上天门城楼啦……祖国强大了,人民幸福了,你们安息吧!

    “老战士之家北京行”受到新华社的关注,记者陶叶全程跟踪采访了此次老战士之家北京行活动并于当天在新华网发布了消息,人民网第一时间做了转载,消息的原文是:

    “我把故去战友的心愿带到了北京”——郑州“老战士之家”北京行侧记

    (2013年04月11日10:26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 陶叶)北京的初春乍暖还寒。10日上午,20多位身着草绿色军装,胸前佩戴勋章的白发老人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们此行是为了缅怀半个多世纪前和他们共同保家卫国、为了祖国和平而牺牲生命的战友和烈士们。

    这群老战士平均年龄为82岁,其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也有79岁了。他们当中多数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有的人还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上午9时,老人们排成整齐的队列,进入毛主席纪念堂。他们神情凝重,虽然已是古稀之年,步履蹒跚,但穿着自己曾经的军装,仍能看出当年的飒爽英姿。在毛主席纪念堂,老人们向毛主席像三鞠躬。

    随后,他们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默哀,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和烈士。85岁的胡中堂老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告诉记者:“那场战争中,身边的多少战友都回不来了,今天我来到这里,也算是还了一个心愿。如果他们现在看到祖国的强大,在地下也就心安了。”

    这次活动是由郑州“老战士之家”组织。负责人张爱兰介绍,老战士之家是一个为老战士提供联络接待的民间组织,成立于2008年,是郑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思想品德课堂。“老战士之家”目前正规划建立一座口述战争历史影像纪念馆,现已搜集录制了100多份老战士的口述历史视频资料。

    这一系列活动结束以后,老战士们的心情难以平静。这是他们几十年的梦终于实现了。为了让老战士们平复心情,更加精神饱满的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在结束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系列活动,张爱兰带领大家回到了住宿的旅社,对当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交流,之后便安排早早休息。

    抗日战争纪念馆里的追思

    这次北京行的第二站就是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十一日一大早,老战士们便早早起床,精神抖擞地集体乘坐大巴车,来到距市中心约15公里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内街101号的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于1987年7月6日落成。198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5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国防教育基地。

    进入展馆大厅,恰逢这里正在举行“清明节的铭记——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专题活动。老战士们列队向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烈士鞠躬默哀,表达对烈士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因为提前与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了对接,老战士们的到来,受到了纪念馆方面的热情接待和精心安排。随后在纪念馆特殊安排下,老战士们跟随讲解员全面系统地参观了“伟大的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型主题展览”

    据讲解员介绍,该展览是在是在2005年《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半景画也是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内容之一,以巨幅油画与实物和模型相结合,有如身临当年的卢沟桥事变战场。据了解,主题展览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之后,作为抗战馆基本陈列长期展出。在201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80周年之际,当天,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日本侵华罪证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该展览分为"历史照片的见证"和"战争遗物的折射"两大部分,展出了130余幅日本侵华的历史照片和600多件(套)实物,全部是日本侵略者自身的产物,是首次在抗战馆公开展出。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策划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日本突然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并不是偶然的,实际上早在此以前,日本对中国的觊觎已经持续上近百年。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国内先后出现了“脱亚向欧”和“泛亚主义”两种思潮,再加上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经济危机,最终促使日本铤而走险,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并发动了侵华战争。

    在十四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肆意践踏中国大地,大肆残杀中国同胞,疯狂掠夺中国资源,蓄意摧残中国文化,犯下罄竹难书的法西斯暴行。

    老战士们依次进行了参观。展览从中国局部抗战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独占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的图谋,于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走在英烈环廊展区,可以看到抗日英烈名录碑,老战士们一一念叨着烈士的名字,并不时相互交流着,追忆英烈的伟大壮举英雄业绩。老战士李亚峰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四万万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张自忠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壮士、国民党“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是千万抗日将军的杰出代表。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学好抗战精神这一课,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汲取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养料,越是艰难越向前,有血有肉有骨气。“杨靖宇、吉鸿昌、彭雪枫都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老战士吴君仁说,“我是一名从战场上走过来的老战士,我要身体力行弘扬抗战精神,我会作画,我要把抗战英雄形象画出来,要把抗战历史画出来,把抗战故事和烈士事迹展示出来,讲给更多年轻一代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如果我们不讲他们就不知道这段历史,就会忘本,要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吴君仁老人是省市书画协会的领军人物,他创作的手绘40米长卷《长征路上》和《抗美援朝战争》及60米长卷《今日郑州》等作品均被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收藏,成为革命战争历史最生动的教科书。

    在一排展柜里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以及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使用的茶缸、油灯、刮脸刀、铜墨盒、茶叶筒等的展示勾起了老战士们深情地回忆,1938年5月,毛泽东总结全国抗战以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发表《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思想,科学地论证了中国抗战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论持久战》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广大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成为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看到八路军战士使用过的公文夹、文件箱等物品,新四军战士使用过的枪套、军鞋、搪瓷碗、皮带和绑腿,老战士们思绪万千。看到“英雄母亲”邓玉芬的雕像,大家了解到,这位密云县的普通农村妇女,先后将三个儿子送到游击队,让丈夫和两个儿子参加地方抗日武装,丈夫和5个儿子为抗战献出生命,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干部战士和伤病员。看到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武器及装备,老战士们充满自豪感。

    在日军暴行 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展区。大家看到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迫害和摧残,对中国不设防城市和大量非军事目标进行狂轰滥炸,残酷虐杀战俘,强制奴役劳工,强征“慰安妇”,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推行奴化教育,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控制中国的工矿、交通、农业、金融、贸易等经济命脉,掠夺中国经济和文化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现代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

    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地使用各种残暴手段,对中国人民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屠杀,制造了大量屠城屠村的血腥惨案。在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中,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六星期的大规模屠杀、强奸、焚掠,造成30万以上的中国军民遇害。为了彻底摧毁中国尤其是敌后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意志和生存条件,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我国城乡进行狂轰滥炸,采取了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奸淫枪杀,无恶不作,惨无人道,造成3000多万同胞死于战火,日军在华伤亡人数也达1984万人之多。

    老战士们看到一幕幕悲惨场景,一个个恨的咬牙切齿,纷纷讲述日本帝国主义在自己家乡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

    来自河南中牟县的老战士胡中堂回忆说,在我们一个并不算大的中牟县,当年日本侵略者也犯下了许许多多滔天罪行1941年6月,在东漳村用火烧等酷刑杀死多人。同年8月30日,血洗大吴村,活埋百余人、开动汽车将20多人活活压死。10月2日日军在大洪村、小洪村杀害了村民105人。10月5日,日军在七里岗东北地将70多人绑成一串,全部刺死。10月16日上午10时日军进人张庄村开始大肆烧杀抢掠,至下午4时,日军用刀挑铡刀铡、汽油烧等残忍手段屠杀无辜村民370人,烧毁房屋1000多间,财物被抢劫一空。1942年春,在大孟镇东门外设“万人坑”董岗、邵岗等村160人被日军杀害……我们中牟县广大人民群众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怒不可遏,纷纷起来同日本鬼子进行不懈地战斗。说着胡中堂老人留下了愤怒的泪水。

    据《中牟县志》记载:1938年6月9日夜,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日军侵略,竟采取“以水代兵”的愚蠢办法,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用黄河水来阻挡日军侵略。结果是黄河水汹涌咆哮,冲出大堤在豫皖苏三省形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我们中牟县首当其冲,全县被淹没村庄160多个,受灾村庄289个,1.6万人被淹死或饿死还有7万多人流离失所,逃亡在外。中牟县城绝大部分没于水中只剩下丁字口一片高地,形如孤岛,余房屋23所。这就是战争给中牟县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日军在中牟县所犯下的罪行触目惊心,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鬼子大量使用生化武器,进行罪恶的细菌战与化学战。日本政府和军部直接参与实施了对中国的细菌战和化学战。据不完全统计,日军使用生化武器多达2000余次,造成中国军民大量伤亡。

    在东方主战场 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展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战斗序列暨主官姓名表上,老战士们看到了自己熟悉的首长的名字——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赓、甘泗淇……,老战士们用手指点着,显得格外亲切和自豪。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中国已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八年之久;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已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十年之久。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通过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团结。七大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向盟国签字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中国派遣军参谋长向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呈递降书。看到陈列在展柜里的《日本投降书》和南京受降现场的桌椅,老人们说,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早就应有的可耻下场。

    仅从一九三七年九月---九四五年十月间,抗日战争中毙伤日军52万多人,伪军49万多人;俘虏日军6千多人,伪军51万多人;746名日军投诚,18万多伪军投诚。总计达到171万多人。

    为什么一个弱国能够最后战胜强国呢?为什么看来似乎弱小的军队能够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抗日战争是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八路军和新四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实行了毛主席所制定的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游击队,在战斗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到抗战末期,已经成了百万大军,并拥有二百多万民兵,这为解放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准备了条件。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在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又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这次北京行活动的副领队,也是跑前跑后一直服务老战士,确保活动成功的志愿者,笔者感触极为深刻。

    结束了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红色追寻后,大家又来到卢沟桥上,卢沟桥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今天的北京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此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卢沟桥因此成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日的象征之一。

    当日军的炮火开始轰鸣时,卢沟桥上的每一块石板和每一尊石狮子仿佛都在颤抖。战斗过后,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依旧静静地矗立着,它们仿佛成了那段历史的守护神,老战士用手轻轻抚摸着桥头的狮子,每一尊石狮子都是如此栩栩如生,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默默记录着那些英勇的瞬间。这些石狮子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勇敢和不屈,成为了中华民族坚强意志的象征。

    如今,卢沟桥已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这座古老石桥的韵味和魅力。同时,卢沟桥也是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卢沟桥和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文化。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指出:“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和最广大的同盟者,是抗日战争的主力。军队的来源主要是农民。进行长期战争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主要地也是来自农民。抗日战争必须主要地依靠农民,必须最广泛地发动农民参加,在农村建立 抗 日根据地。在毛主席正确路线指引下,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农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里办党,办政权,办人民武装,办群众组织,办工农业生产,办文化教育,办一切为一个地区独立生存所必需的事业。我们的根据地,实际上就是国家的雏型。我党依托这些根据地,发展和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坚持了长期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北京行引发的深刻思考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对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历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要以史为鉴,厚植崇军尚武的爱国主义情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凝聚团结的力量。中国人民珍爱和平但不乞求和平,中国人民反对战争但不惧怕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列强侵略和蹂躏之害,中国人民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历来崇尚“以和邦国”“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决反对弱肉强食和穷兵黩武。我们决不搞侵略扩张,但我们有战胜一切侵略的信心。昔日“睡狮”早已醒来,但世界上一切不带偏见的人们都能感到,这是一只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

    我们要始终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厚植爱国情怀,这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出来,举国上下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要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要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抗战时期,中国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要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必胜信念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心和顽强信念。抗战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民族意志与信念的较量。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全国军民始终保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红网-胡山:铁血峥嵘抒壮志 赣鄱儿女咏新篇——革命家后代见证《江西组曲》亮相国家大剧院(组图)
·下一篇:特稿:致敬英雄·情暖老兵!从江为抗美援朝老兵庆百岁寿辰(组图)
·特稿:威武东北抗联第三军(组图)
·特稿:活着的一等功臣——记抗战老兵黄清友(组图)
·特稿:跨区域联动传承红色基因 甘肃高台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矩阵(组图)
·特稿:特殊的长征颂之四 大石盘战斗戴元怀牺牲
·特稿:致敬英雄·情暖老兵!从江为抗美援朝老兵庆百岁寿辰(组图)
·中红网-胡山:铁血峥嵘抒壮志 赣鄱儿女咏新篇——革命家后代见证《江西组曲》亮
·特稿:福建武平:烈士寻亲终如愿,家属致谢赠“锦旗”(图)
·特稿:手握战场胜负密码的神秘人物(组图)
·特稿:清明 先烈功勋应被铭记(组图)
·特稿:缅怀先烈承遗志 红色基因代代传——顺昌县岚下乡开展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沈延滨:威武东北抗联第三军(组图)
特稿:威武东北抗联第三军(组图)
赵林:活着的一等功臣——记抗战老兵黄清友
特稿:活着的一等功臣——记抗战老兵黄清友
胡燕清:跨区域联动传承红色基因 甘肃高台打
特稿:跨区域联动传承红色基因 甘肃高台打造
特稿:特殊的长征颂之四 大石盘战斗戴元怀牺
鲁畅、韦绍东:致敬英雄·情暖老兵!从江为
特稿:致敬英雄·情暖老兵!从江为抗美援朝
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性创新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