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的长河奔腾不息,那些在时光深处闪耀的精神之光,从未因时代的更迭而黯淡。苏区干部好作风,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震撼人心的时代价值。

回溯到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面临着敌人残酷的军事 “围剿” 和经济封锁,环境恶劣到了极点。但苏区干部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铸就了熠熠生辉的好作风。就拿兴国长冈乡来说,当年中央苏区发行经济公债,长冈乡的干部们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工作态度。他们深知任务艰巨,但没有丝毫退缩。在推销公债的过程中,摒弃了简单粗暴的强迫摊派方式,而是采用大会动员与个别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干部们不辞辛劳,挨家挨户走访,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解公债的意义,把敌人封锁带来的困境如实告知大家。他们还将领导和骨干的力量充分结合,以身作则,带头认购。最终,长冈乡提前超额完成了认购任务。这一事迹,不仅体现了苏区干部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更彰显了他们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深知,只有让群众真正理解并支持革命事业,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敌人。这种深入群众、耐心沟通、为群众着想的工作作风,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在现代社会的各项建设中,无论是城市规划、乡村振兴,还是政策推行,都需要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让每一项决策都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

在扩红运动中,长冈乡干部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他们深知,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而扩充红军队伍是保卫革命果实的关键。于是,他们积极行动起来,首先从党团支部入手,动员党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报名参军。同时,发动乡代表会议、贫农团、赤卫军、儿童团等各方力量,广泛宣传 “先有国,后有家,踊跃当红军,保卫苏维埃” 的道理。他们不仅在思想上动员群众,还切实关心红军家属的生产生活。为了解决红军家属的困难,干部们组织群众互帮互助,帮助他们耕种土地、照顾家庭。在干部们的努力下,长冈乡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潮,出现了 “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 的感人场面。这种将革命事业与群众利益紧密结合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苏区干部的智慧和担当。如今,在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时,如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等关键时刻,无数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他们传承着苏区干部的精神,深入群众、组织群众,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力以赴。他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苏区干部在扩红运动中的表现一脉相承。

第三次反 “围剿” 时期,毛泽东原本计划在闽粤赣布置战场,但考虑到闽西北是新区,群众基础相对薄弱,最终决定千里回师,返回苏区腹地兴国。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无比正确。兴国有着良好的群众条件,而这离不开苏区干部平日里的辛勤付出。他们顺民意、谋民利,赢得了民心。在战争期间,兴国人民群众全力支持革命战争,积极为红军提供情报、物资等支持。当红军主力准备攻打富田时,发现陈诚、罗卓英两师已先赶到,情况危急。关键时刻,正是兴国人民及时报信,让红军避免陷入绝境。后来,红军在六天六夜取得三战三捷后,极度疲劳,急需休整。毛泽东率部来到兴国县的白石,在这里,有了兴国人民的支持和掩护,红军得以安心休整半个月,敌人却毫无察觉。这一历史事例深刻地体现了苏区干部好作风带来的巨大力量。正是因为他们平日里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才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在战争的关键时刻,群众毫不犹豫地与红军站在一起,共克时艰。在当今社会,这启示我们,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共同战胜困难。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那些具体的历史事例,如长冈乡推销公债、扩红运动以及第三次反 “围剿” 中苏区干部与群众的紧密协作,都生动地展现了这种作风的内涵和价值。在新时代,我们更应传承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将其融入到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个人的成长发展中。让这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