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重庆江北地方志•人物卷》(1992年版). [2]《重庆大轰炸档案史料汇编》(重庆市档案馆,2005年)中关于1940-1941年平民伤亡记录. [3]《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纪实》(厉华著,重庆出版社,1999年)第三章. [4]《中国近代音乐史》(汪毓和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中对国统区“反饥饿”文艺运动的分析. [5]《民国时期文化审查档案(1946-1948)》(重庆市档案馆藏,档案编号:CQ-CC-0467). [6]《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第二卷》(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2011年)第178页. [7]徐远举(原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的供述材料(公安部档案馆藏,档号:GA-01-1955-032). [8]渣滓洞幸存者刘德彬的回忆录《血火铸丰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9]《魔窟:来自白公馆和渣滓洞的报告》(杨顺仁著,群众出版社,1984年)第四章. [10]诗句原始照片,现存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文物编号:HY-1949-017). [11]《红岩档案解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收录的审讯记录与难友证词. [12]出自幸存者孙重的访谈记录(《红岩春秋》杂志,1986年第3期). [13]《红岩文物科技保护报告》(重庆出版社,2015年)附录三. [14]《光明日报》2019年7月23日文化版报道. [15]《重庆市红色文旅数字化发展白皮书(2020年)》(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