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爷爷讲起陈明的英雄故事。她是淮河岸边一位传奇式的双枪女英雄,与我们是一个村子的,牺牲那年才23岁。至今,她的英雄事迹仍在淮河岸边我的老家豫南长台关传颂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淮河儿女奋勇向前。
逃离苦海
陈明,1921年出生在原信阳县长台关乡(现平桥区)余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乳名长毛,幼名"麻妮",姐弟四人,排行老大,自幼就饱受苦难生活的磨难。她父亲常年累月给地主干活做工,维持不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度日如年。六岁起,陈明就开始跟随着母亲在外讨饭度日。一天夜晚,四面漆黑,风雨交加,她娘俩乞讨一日,已是精疲力尽,不料在路上又迷了回家路,非常无助,幸好被一个也是讨饭的大哥看到了,把她母女俩叫到他临时搭建的小棚子里蹲了一夜,天亮才回家。
陈明13岁时,父亲不幸患病卧床长达半年之久,家中生活更加凄苦。眼看父亲如风前残烛,不醒人世,母亲哭天不应、叫地不灵。为了让女儿有条活命,只好忍痛割爱把陈明卖给同村方家当童养媳。陈明在方家,白天放牛、拣柴、烧饭、洗碗,晚上还要推磨、洗衣等。尽管她拼命的干活,累得连腰都伸不直,但还是经常遭到婆婆的责骂和丈夫的毒打,受尽了人间折磨和凌虐。
1941年腊月的一天,天寒地冻,陈明在婆婆的威逼下,迫于生计,万般无奈,冒着冰雪严寒,去50里外的信阳城里买卖"洋麦"、"洋面"。陈明忍饥挨饿地奔波了一天,在回来的路上又遇到一伙土匪"卡条",把她的钱物抢劫一空。陈明侥幸逃跑,回到家里,婆婆却破口大骂,并用棍子打得她头破血流,还罚她跪砖头,受尽了欺压。
陈明自小就秉性刚直,很有志气,心里早就不甘忍受这种封建压迫和剥削的不平等生活了。于是,她下决心寻找机会要逃出方家。一天深夜,趁家人们都睡着后,她女扮男装逃出家门。她连走带跑,来到信南十三里桥,通过一个姓卢的老乡和新四军联络员王国文的介绍,参加了李先念的新四军五师。从此,一个在封建桎梏下挣扎的穷苦弱女,在民族抗日的伟大斗争中,获得了新生,走上了光明大道。
苦学本领
陈明参加革命后,就被组织上选送到大悟山洪山公学干部训练班学习财经和"群运"。进入学校后,她给自己重新起个名字叫"陈明",意在一生追求光明的愿望和理想。在军校里,她认真学识字、学唱歌,学理论,学政治、学军事、学枪法技能,还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织布制鞋袜等。长年在苦水中长大的陈明,不但养成了坚韧不屈的性格,而且还蕴藏极大的革命热情。在学校里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一样,不受压迫,不挨打受骂,同志间相互体贴关怀,亲如手足,使陈明感到十分温暖与幸福。在这里,她学会了很多抗日革命歌曲,常常情不自禁的从心底吟唱出来,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她快乐的歌声。开始,陈明由于没文化,学习很吃力。但她没有向困难低头,从不叫一声苦,学习认真勤奋,处处表现出她对革命知识的渴求和顽强的学习精神,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学习革命理论,学习经济财税计算方法。有时,常常为一个字一个词,她翻来复去睡不好觉。如什么是“阶级”“革命”“剥削”“压迫”“侵略者”“帝国主义”等等,她脑子里成天装着这些字词,不弄清楚从不罢休。她还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请老师回答或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诸如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如何抗日,穷人为啥受穷,富人为啥富,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短短几个月的学习时间,她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思想进步很快。由于她泼辣大胆,勤学好问,聪慧机敏,意志顽强,部队领导和老师很喜爱她,同学们也十分尊重她,被推选为妇女班长,还亲昵地称她为"陈大姐"。
陈明在学校不断学文化、学理论,还学枪法。特别是后来在学习使用武器和练习枪法期间,她不管白天黑夜,刻苦努力,苦练硬功,练就杀敌本领,练出了一手好枪法,而且会双手用枪。在学校军事表演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同学们称她为"双枪女班长"。她常常帮助别人,鼓励同学们:"抗日、革命,需要本领。现在,一定要攻下文化关,攻下枪法关,不然,出校打日寇、打汉奸靠什么?"
入学不到三个月,由于她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经张小平等革命同志介绍,陈明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临结业前的一段实习期间,陈明多次随校领导和其他同志征粮收税,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每次都非常出色地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开展群运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十分困难的时期,日寇的“三光”政策,蒋介石的包围封锁,加上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鄂豫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条件极为恶劣,生活相当艰苦。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组织决定陈明提前毕业,立即派回家乡信阳开展群众革命活动。她先后在信南谭家河、青石桥、十三里桥等地领导妇救会及群众工作,开展生产自救,减租减息,动员根据地群众扩军和支援前线等。之后,她又被党派任税收队长,在三里店、小庙、顾家洼、沙子岗、五纪屯、双井、长台关、甘岸、出山店等地为新四军广征财粮,筹集革命资金。同时,受组织派遣经常活动在信阳、长台关一带,宣传发动群众,扩大民众抗日组织,夺取反动民团的枪支,打击日伪,开展敌后工作。
1942年夏,陈明回到信南边区时,正值旱灾,当地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她就配合党领导和组织妇救会员,上山垦荒种地,挖野菜、刨树皮充饥。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以苦为荣,时时放声高歌、登台演讲,以乐观主义精神来感染和带动身边的同志。还经常向大家宣传艰苦抗战的光明前途,宣传组织起来的力量,宣传我党和人民的光荣传统。农忙季节,陈明还组织妇救会、互助队帮助贫者、孤老等收割、抢种,稍闲一点,就组织会员和民兵,参加挖塘筑坝,抢修水利的劳动,实行一手拿锄,一手拿枪,劳武结合,防备日伪偷袭。
由于她的努力工作,在一个很短时间内,信南边区母教子奋勇杀寇,妻送夫勇上战场的动人事迹蔚然成风。仅1942年下半年一次,在信南边区青石桥一带就发动群众捐了300多双鞋、袜,80多块银元,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同年秋,减租减息开展后,陈明坚决执行党的政策,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一些群众还有顾虑和糊涂认识,如果不做好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就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甚至给一些不法地主造成可乘之机。陈明在发动群众工作中,十分注意向农民群众讲清减租减息的意义、性质,帮助他们解除顾虑和明确这场斗争的目的,对违法地主展开说理斗争。经过大量的工作,群众终于发动起来了,有的村子退了押金,当众焚烧了旧田契,换了新契约,保证了农民的佃权;有的村子在减租中还退了未减或少减的租子。
在斗争中,有少数地主不老实,陈明就毫不客气。有一次,谭家河一户姓周的地主,玩弄花招,一面有意造谣言,一面威胁佃户,企图达到明减暗不减的目的,逃避斗争,对抗运动。陈明了解到这一情况,就先上门严厉教训了这个地主,然后,限期罚款,召开群众大会,进行说理斗争。陈明在会上深人浅出地讲清了我党有关减租减息的政策界限,动员群众向不法地主进行坚决斗争,后来使这个地主接受了处罚,执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并表示拥护我边区党抗战纲领。这个例子也教育了其他不法地主,推动了信南边区这一运动的顺利进行。
双枪英雄
1943年,正当我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千方百计渡过抗战艰难困苦阶段,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时,日寇连续不断地对我边区进行残酷的扫荡和清乡,一些地方伪政权也乘机大肆搜刮百姓,有些大地主依靠日本鬼子也神气起来。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动员广大的人力、物力投入抗战,发展力量,打击敌人,我边区党加强了敌后工作。
组织上多次派陈明回到家乡长台关一带负责税收工作,为根据地筹措资金,同时宣传群众,扩大组织,开展游击抗日,打击日伪气焰。当时,一部分日寇驻扎长台关一带,长台关境内“五方”混杂,日、伪、土、顽各据一方。我边区党领导的淮南支队和税收大队,经常深入群众家中,依靠群众,利用敌人矛盾,不断开展政治攻势和政策攻心,随时掌握有利时机,打击敌人,使一些中小地主不敢与新四军为敌,少数的联保主任明为日伪办事,暗联新四军,经常给游击队办事。一些伪组织也成了两面政权,为我党传递情报,筹备粮款,支援新四军。但长台关区维持会长、大地主余六(名运甫、号育生)死心塌地地为日本军效力,被封为"模范区长",我方多次发信警告他,他不予理睬,甚至扬言:新四军动不了他一根毫毛,气焰甚为嚣张。为了开辟新区,教训这个汉奸,一天夜晚,陈明带两名队员,身挂双枪,女扮男装,通过关系秘密地潜入余六家,把他从床上抓起来,讲明政策,晓以利害,严正警告了他一次。余六吓得直打哆嗦,做梦也没想到新四军要抓他,竟是如伸手探囊之易。事后余六得知,为首的那位戴礼帽、英俊潇洒的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双枪女英雄”陈明。从此以后,只要人们一提起陈大姐,余六就心有余悸,又气又怕,反动气焰有所收敛。
血与火的锻炼与考验,使陈明逐步成长为一名比较成熟的革命女干部。在其家乡,陈明以胆大勇敢的“双枪女英雄”而闻名。她曾多次剪短发、女扮男装,只身或只带少数人深入敌后,到比较开明的地主家做统战工作,为我党我军筹集了众多的资金和物质。对那些顽固的日伪敌顽和土豪劣绅,以及破坏抗日的奸商及反动分子坚决给予打击。
一次在双井五纪屯北街口,遇到一个常跑信阳的大奸商,向敌伪区运送粮食、布匹。陈明接到报告后,带着十几个人,化装进街向他罚税,他不肯受罚,抗税不交,有意暴露目标,招引日伪军前来包围。这时,从彭家湾过来五个日本兵,正在搜捕新四军,陈明先发制敌,立即双枪齐发,先打死两个日本兵,烧毁了奸商部分物品,其余的散发给老百姓,惩罚了这个奸商。枪声一晌,集就炸了,陈明乘乱带人从冯家湾方向撤退了。在撤退时,又消灭了其他三个日本兵。
一次次斗争胜利,陈明大姐的名声在信阳一带传响,日寇恨之入骨,汉奸闻风丧胆。陈明成为长台关淮河一带遐迩闻名的"双枪女队长"和“传奇女英雄”。
坚贞不屈
1943年下半年,日伪敌顽不断进犯我边区根据地,豫南信阳一带到处充满白色恐怖,陈明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为了党的工作,她从来没害过怕,更没有后退半步,依然满腔热情,风里来雨里去,坚持与日寇顽强斗争。
秋末的一天,陈明的行踪被敌探发现,在沙子岗遭日伪保安中队长周性琛暗算不幸被捕,并连夜将她押送到长台关伪区长兼伪大队长余六那里请功。余六心里害怕,不敢提审,派人严加看管,准备第二天交给日本中队长马士达。但是,陈明在当天晚上抓紧时机,向看守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讲明我党的政策,指出他们今后的出路。看守人员既害怕她,又不敢惹她,听她讲革命道理。有两个伪班长被感化,趁夜深人静,偷偷把陈大姐护送到甘岸放了。第二天,两个看守向余六报告说陈明逃跑了,余六虽又气又恨,但慑于陈大姐的威名,未敢追究,还放话说有意把陈明放了。
1944年5月5日,由于叛徒告密,陈大姐和其他一些同志在冯家湾再次被捕。余六深知这位女英雄的厉害,日伪几乎出动一个中队的兵力包围了她的住处。陈大姐被捕后,日寇驻信阳宪兵司令部急令伪长台关区和维持会,抓紧对她提审,妄图得到更多的信息,从她口中搞到我边区党和军队机密情报,并许余六事成之后封官加赏。
于是,大汉奸余六倚仗日本人的势力,做着升官发财的迷梦,利令智昏,亲自坐镇,里外层层加岗,命令伪参谋长陈南勋,其连襟书记官陈继武和流氓恶棍日伪“二队长”樊豹连夜实行突击轮流审讯。开始,他们想以高官厚禄收买陈明,陈明怒不可遏朗声说道:“我宁可掉头,决不作叛徒,你们休想从我口中得到一丝一毫的机密!”并义正词严的大骂敌人说:“你们这些无耻的民族败类,只会充当日本鬼子的狗,有什么资格同我说话,都给我滚!”敌人恼羞成怒,于是把陈明捆在树上,让敌人轮流用皮鞭抽打,用劈柴棍、红烙铁,接连烧炙她的手掌、指头、脸膛、乳房……余六不停地狂叫着:“说不说?不说,狠狠地烧!”敌人的嗥叫声伴随着“嗤嗤啦啦”的烧灼皮肉声,把陈明折磨得血肉模糊,死去活来。最后,樊豹这条披着人皮的畜牲,双手举起烧红的烙铁和烈火腾腾的劈柴,恶狠狠地说:“不说,看我把你的毛烧光,皮扒掉,换一张牛皮,看你这个臭共党、麻女人还厉害不厉害!”接着,惨无人道的烧光了陈明大姐的头发、眉毛,耳毛、腋毛……霎时间,大姐浑身上下皮肤被烧得黑乎乎的一片,几次昏死过去。但是党的好女儿陈明大姐,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正义凛然,自始至终咬紧牙关,忍着巨大的折磨和痛苦,没叫一声苦,没求一声饶,没吐一句党的机密。
山河同悲
在狱中,陈明大姐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敌人惶恐万分,束手无策,决定对大姐下毒手,由樊豹和余六的侍卫长彭华运监刑,警卫班长岳明发执行。
5月19日晚,西边燃烧的晚霞还没退尽,日伪汉奸一个武装警卫班匆匆把陈明往长台关西七里桥押送。陈明拖着沉重的脚镣手铐,拖着酷刑折磨过的十分虛弱的身子,步履艰难,但仍沿途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在穷苦的老百姓心中播下抗日的火种。
临牺牲前,陈明深情地遥望东方生育她的家乡,然后一再高呼:“乡亲们团结起来,打倒日本鬼子!打倒日伪汉奸!”“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随后,陈明大姐在七里桥大堰坡子被日本汉奸杀害,英勇牺牲。
陈明大姐牺牲后,日伪敌顽限令“匪首麻妮,五天不准收尸!”并扬言把她的人头割下来,挂在长台关街口悬首示众。但在当天晚上,乡亲们就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把陈明烈士的遗体抢运回来,悄悄地安葬在她的出生地——余寨村朱营。这位年仅23岁的双枪女英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事业,英勇奋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地人民称她为“双枪女英雄”“抗日女英烈”“人民的好女儿”。
至今长台关的老年人还记忆犹新,当年从长台关押送陈明到七里桥的沿途,她不停的唱着新四军歌曲。人们回忆说:她唱的声音很弱,但很清楚,我们现在还记得其中的几句,如“新四军里真快乐,吃穿平等,津贴一样多,不打也不骂呀。同志,你说快乐不快乐……”有的老年人还流着泪说:“她死的真惨,真英勇啊!不愧为党的优秀女儿!”
解放后,信阳县人民政府镇压了杀害陈明同志的刽子手,先烈陈明大姐的英名被载入革命史册,其家属受到人民政府的照顾。
如今,“双枪女英雄”的故事,仍在我的家乡传颂着。她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教育着、鼓舞着、激励着、鞭策着淮河两岸的人民群众奋勇向前,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伟大的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