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曾美将军是侦察遵义会议会址第一人,也是参加遵义会议的八大作战参谋之一,见证了那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曾美,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美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在战场上表现机智敏捷,英勇无畏,被选拔到红军总司令部当作战参谋。长征开始后,党中央与中革军委的职能机构合并,周恩来副主席主管军事,仍是曾美的直接领导。曾美的主要任务是整理汇集军事情报给周恩来副主席作参考用。
曾美与周恩来朝夕相处,他的名字都是周恩来让他改的。最初想改为“曾美德”,周恩来知道后,面带笑容地对他说:“不如直接把‘德’字去掉,叫曾美挺好的。”从此就叫曾美。
曾美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仅负过一次伤,当时子弹从曾美左耳后打入,穿透头部从左鼻孔下射出,竟化险为夷,堪称奇迹,战友们都说曾美“命大”,是个“福将”。被誉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党和红军新生的圣地——遵义会议会址就是由他探察选取的。
遵义,北倚娄山,南临乌江,是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后,于1935年1月7日解放了这个重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随中央军委纵队于9日下午进入遵义城。
这时蒋介石得到空军的侦察报告,说红军进入遵义地区后方向不明,批准追剿军整训待命,在乌江南岸对遵义方向警戒。这在客观上给红军休整提供了条件。毛泽东、王稼祥等向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月10日,周恩来对曾美说:“城中心有一所大宅院,你先去侦察一下。”曾美立刻找到这所大宅院,并认真察看。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看门人告诉他,这是柏辉章(黔军师长)的公馆。曾美进去一看,左侧和南面是住房,右侧有好几个腌菜缸,再进去是大厨房。中间是客厅,沿着左侧楼梯上去,有一间是能做会议室的大房间,呈长方形,面积约27平方米,房间正中央放置着一张长条桌,两边有一些大靠背椅。曾美心想这真是理想的军部驻地。
曾美仔细查看过每个房间后,立即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当即下令作战科搬进这所公寓,楼下设作战室,作战参谋就在作战室工作。彭雪枫和参谋们分住作战室南侧的房间。刚刚布置好,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便在作战室开始埋头批阅文电。这所公馆就成了红军的总司令部,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陆续都住了进来。
1935年1月15日,各军团负责人来到遵义城,就在这公馆的楼上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召开时,军委一局的作战参谋除曾美外,还有孔石泉、黄鹄显、王辉、吕黎平、罗舜初、谢汉初以及黄功发等7人。两个人组成一组轮流在楼下值班。值班过程中,只有紧急情况才能打扰楼上的领导。会议在楼上进行,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开始,一直开到深夜。会议中间休息时,周恩来仍不忘工作,来到作战室询问当日的敌我情况。
会议开了整整三天。会议结束后,总参谋长刘伯承很快就向军委直属部队全体干部战士传达了会议精神,全体官兵知道会议否定了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群情振奋,曾美脸上也绽开了笑容。
现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还保留着遵义会议的人员名册,曾美住过的房间还贴着他的名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美任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京津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高等军事学院首批学员、高级步校政委、北京卫戍区司令、河北省军区第二政委。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一大代表,全国五届政协委员。
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30日,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5年1月3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2007年1月,兴国县红研会3位副会长拜访曾美将军合影【曾美将军(左二)黄健民(左一)潘毓祥(右一)陈留弟(右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