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一大早,我们一行30多人专程赴昔阳县大寨村进行参观学习。
期间,专门到陈永贵故居瞻仰了一番。来到陈永贵故居前,大门两侧用繁体字书写的一副对联首先吸引了我的眼球。对联内容如下:“一生耕云锄月创神农新路,半世从政为官显清廉哲贤”。望着对联琢磨良久,暗自思忖道:这或许是对陈永贵一生的评价吧。
陈永贵故居是一个典型的大寨式院落。院落并不大,与四邻八舍的院落形式、规模完全一样。进得院子,只见靠左边一侧的玻璃橱窗内,陈列着大寨人艰苦创业年代用过的各种农具。靠右边一间小偏房是陈永贵的接待室。外墙上还挂着一幅红牌匾写着说明,介绍着曾经接待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墨西哥、莫桑比克、柬埔寨、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国家元首。真的不可能想象,就在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小院,有那么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的政务要员来此参观访问。
在院外透过窗户,看到里面的几案上摆着陈永贵的遗像,还有陈永贵接待客人们坐过的沙发和桌凳。而今,房间的摆设还保存着当年的原样,四壁张贴、悬挂着不少中央领导人和陈永贵的合影,真实地记录了当年的历史。
正面两个窑洞,也就是陈永贵的两间正房,一间窑洞为卧室,一间为厨房。也是陈永贵六八年到八六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据说每年他都抽出一定时间返回大寨,每次回来,也还是住在自己的农家小院,还是和以前一样与乡亲们一起下地参加劳动,还抽空搞些调查研究。
房间里一些旧时的发票也被装入镜框挂在墙上,那是陈永贵任副总理期间在钓鱼台国宾馆花费的茶饭钱。据说陈永贵调到中央工作并担任国家领导人后,他的工作报酬并没有改成薪金制,因为他没城市户口也须挣工分,不是城市户口没有供应粮,得把粗粮换成粮票到北京领取很有限的一点现金补贴在北京使用。展示这些发票,除了说明那个年代消费水平之低外,也体现了主人勤俭朴实的品格。
……
面对简陋的院落和朴实的窑洞,我想了许多许多,想得也很复杂。但当年陈永贵带领父老乡亲在“七沟八梁一面坡青石板上创高产”的战天斗地的精神,依然让我敬仰有加。我也始终坚信:当年的大寨对全国农业大发展,是起到了极大的带头、促进、推动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