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 家住宜昌市西陵区的黄健早早醒来 他要去养老中心照顾父亲黄永付
因为父亲的一个神秘的铁盒 他曾经规划了一条线路 自行前往西藏 用半个月时间重走60年前 父亲走过的万水千山
黄健一家人的合影,左一为黄健,左二为黄永付。
在养老中心 记者随黄健见到了黄永付老人 “我父亲脑梗了, 他听得到你的声音, 但是说不出话。”
黄健为父亲按着肩膀 对他轻声说 “爸,我来了。” 这样的场景 每周都会在这里发生 已经持续了近三年 从未间断
蜷缩的右手与尘封的军功章
1942年7月23日 黄永付出生于贫苦农家 1960年,18岁的他参军入伍 在西藏参加过剿匪 经历过抗美援越
战火烽烟,转战多地 黄永付荣立三等功一次 还获得过越南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 1965年复员后 他成为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的一名地质勘探员 直至2002年退休
第三排最右为黄永付。
从黄健记事起 父亲的右手就是蜷缩着的 小时候 他总想把父亲的右手掰直 但每次当他问父亲 “为什么你的手和我不一样?” 父亲摸着他的头 却从未回答
2020年,黄健替父亲收拾房屋的时候 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铁盒 跃入眼帘的 是一张泛黄的退役军人证 和一枚尘封的军功章
但在6年前 黄永付因脑梗丧失了语言能力 有些记忆 也永远尘封在了铁盒里
黄健抱起小铁盒 来到父亲的老战友代安利家中 “我想找回父亲的回忆。” 他说
代安利拿着军功章端详良久 缓缓说 “我和你的父亲, 同为重庆江津人。 1960年9月入伍后, 分配到成都军区当步兵, 后来坐了一个多月解放大卡, 抵达拉萨。”
从四川入藏的过程中 强烈的高原反应 让战士们非常不适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 代安利回忆 当时部队驻地在罗布林卡 米饭煮不熟 也没有柴火 只能烧马粪
黄健在代安利老人(右三)家中听他讲述。
有一次,部队在野外剿匪 战士们赶不及回营 便在雪窝里扎营睡觉 刺骨的雪夜 冰为榻,雪为席 许多战士的手脚都被严重冻伤
“这就是为什么, 你父亲的右手, 从未伸直过。” 他轻轻叹道
右二为黄永付。
“我回到了您战斗过的地方”
得知父亲在西藏的当兵往事后 黄健心里便萌发了一个念想 不管多远 我一定要再去父亲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2022年8月 黄健从宜昌出发前往重庆 再转车去青海 从青藏线去拉萨 路上走了两天两夜
这是他第一次进藏 当双脚踏上高原的一刻 他在内心大声呼喊: 爸,我终于回到了 您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我回到了拉萨!
在父亲当年驻扎过的罗布林卡 黄健顶着强烈的高反 坚持住在野外的帐篷里 “这里有他生活过的痕迹, 我想体验一下他当年的生活。” 他说,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 剧烈的头痛让人彻夜难眠 我无法想象父亲和他的战友们 是凭借怎样的意志 在冰天雪地里战斗的
在拉萨的十多天 黄健把父亲战斗过的地方都走了一遍 每到一个地方 他都会向当地人了解 当年这里发生的故事
上火车前 他特意买了一些青稞面 “我知道这是父亲牵挂的地方, 也是他思念的味道。” 他说,如今和平年代 祖国繁荣昌盛 如果父亲能亲眼看到高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定会感慨欣喜吧
回到宜昌 黄健马不停蹄来到养老院 一张张照片,一句句讲述 让父亲湿了眼眶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有一些话想说 却已无法表达 黄健握着父亲的手 会意地说: “您是不是想嘱咐: 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 您都说了一辈子了。”
父亲点头 抚摸着那枚无言的军功章 一遍又一遍
来源:湖北日报(记者:张泽牧 实习生:丁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