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让这张“红色名片”永远闪亮——武穴市太平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组图)
作者:张水清、吴学书
浏览次数:
2024-06-26 14:26:5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在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太平桥村太平山革命烈士陵园里,矗立着正面镌刻有“革命烈土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的石碑。陵园占地2300平方米,包括高9米的纪念碑一座,宽2米的碑文一座,52块烈士墓碑,高2米长约260米的围墙和三进门坊一座。陵园始建于2002年,2024年9月落成,陵园由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英名牌、烈士墓区等组成。碑文附记如下:

    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千万优秀儿女,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终于推倒“三座大山”,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灿烂幸福的今天。在历次战斗中,来自全国五省的五十二位革命同志,为我市的解放事业相继牺牲在太平山区。他们的丰功伟绩,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放射出万丈光芒。为缅怀革命先烈,今修建太平山革命烈士陵园,将烈士们集中安厝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一方面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另一万面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和壮烈牺牲的革命英豪,学习烈士们英勇战斗的大无畏革命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绩,继承他们的遗志,团结一心,为建设我们美好幸福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血染青山存浩气      
    东风无语祭忠魂
    愿革命烈士永远安享天国,以慰缅怀!
    余其华撰文
    公元二零零四年重阳立

    碑文精炼概述了来自全国五省的五十二位革命同志在太平山区的战斗史,深情缅怀了那些为了理念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的不朽功绩,表达了对英烈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敬读碑文,令人肃然起敬,心潮腾涌,思绪万千。

    一、离休干部吴宝生修建烈士陵园给战友“安家”

    太平山革命烈士陵园建设的发起者吴宝生是太平桥村吴家垸人,一九四七年参加解放战争,曾任十八堡区干队副队长。解放后历任龙感湖农场三分场书记、武穴市电力局副局长。离休后,思念共同战斗在太平山区而英勇牺性的战友们,萌发了在家乡太平山区修建革命烈士陵园的构想。其子吴俊华先生率先响应并捐资两万元,后又经吴宝生老人多方奔走宣传,在武穴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及余川镇党委、镇政府等有关单位鼎力支持下,许多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及电力系统的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又募捐三万余元。由离休干部会余其华设计。陵园于二零零二年秋动工,二零零四年重阳落成,历时两年整,才得以将分散的烈士遗骨移至园内集中安葬。建园期间,当地群众开山劈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曾经战斗在太平山区的的原十八堡区政委、后任××军军长张绍建;原广济县政委、后任湖北省机械厅厅长高航芝;原任广济县委组织部长、后任湖北省工商局处长的李彦发等,给予了热情的关注并带头捐资。原市委、市政府离退休的老领导张九子、林磊、董全阳、余良、夏灿明等上山予以实地指导。《湖北日报》《武汉晚报》《鄂东晚报》《湖北电力报》等多家媒休相继报道了吴家父子的善举。

    太平桥是吴宝生的故乡,也是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敌后游击战的主战场。在峥嵘岁月里,吴宝生的十几个战友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烈士,多数是武穴人,也有邻县蕲春、黄梅的,还有部分来自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看到散布在荒山野草中的46座烈士墓,有的在石头上刻了名字,有的没有任何标记,孤寂落寞,鲜为人知。
历史,不能忘记;英雄,不能被遗忘。吴宝生一直把对烈士的怀念深深藏在心中。因此,他萌发了为烈士安家的想法,也点燃了心中的激情之火,开始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的奔波。吴老把它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场战斗,一场必须打赢的战斗。

    当时,已年过八旬的吴宝生身患各种疾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支气管炎在透支着吴老的生命,用医生的比喻,就像快要燃尽的蜡烛,快要走到尽头。但他不顾年老体弱,决意要完成心心念念的烈士陵园。吴宝生凭着顽强的意志,支撑着病弱的身躯,资金的短缺成了烈士陵园修建的“拦路虎”。一生节俭的吴老自己拿出7000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他在北京上班的儿子吴俊华是第一个捐款人,捐资2万元。听说吴宝生老人要为烈士建陵园,太平桥村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一名叫刘峰的村民四处搜集烈士资料,奔走于蕲春、黄梅、武穴等地,并找村里老人指认,为46个烈士逐一确认身份。西来塆村民听说吴宝生老人要在山上建烈士陵园,主动让出自己的竹园、树林和菜地。太平桥村委会无偿捐地皮37亩,总价值40余万元,并组织200多名义务工和志愿者一起平整场地……

    如今,吴宝生老人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已有21年了,但是他的德行壮举仍在时时激荡着人们的心弦,受到后人的纪念与崇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永远活在太平人民的心中。

    二、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红色土地永远精彩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走进太平桥,踏上这片被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一种震撼、感慨、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武穴市太平山地处海拔一千多米的大别山腹地,素有“武穴屋脊”之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在历代战争中,这里均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广济(今武穴市)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策源地,也是李先念、张体学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革命战争年代,太平山地区人民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无畏,始终坚持正义,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把胜利和光明留给了子孙后代,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为武穴革命斗争史留下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太平山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为点燃革命的火种开辟了广阔天地。革命时期,星星点点的革命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点燃、蔓延、愈燃愈烈。这里原来曾是战争时期张体学(原湖北省委书记)办公的地方,也是鄂赣皖边区的工作站、联系处。每当新四军一到这里,男女老少就忙碌起来:站岗放哨、采购生活物资、传递情报、筹粮做饭、护理伤病员,机智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这里的每一道山冲、每一个垸场、每一个山寨、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烈士的鲜血。

    先烈创业垂千古,擎旗自有后来人;雏凤清于老凤声,一代接着一代干。肩负传承薪火、赓续血脉的光荣使命,离不开一代代人持续接力。太平人民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广济县太平公社民兵教导员徐义良(太平桥村人)因成绩突出,于1960年春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获得中央军委奖给的半自动步枪1支。反响极大,太平老区人民深受鼓舞。

    从小就听着长辈们讲革命故事长大的彭卫华(太平桥村人),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把这些烈士事迹通过一定的场景、图片和文字叙述出来,让子孙后代永不忘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于是萌生了创建武穴市新四军纪念馆的想法。他从市教育局退休后,自掏腰包,自带干粮,翻山越岭,调查记录,走访群众收集大量有价值的红色材料,自筹资金76万元,在太平山创建了“武穴市新四军纪念馆”,受到省、市、镇有关领导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堪称红色文化传播人。他的事迹先后在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老区建设》、湖北省总工会《工友》、《湖北日报》、《教师报》等报刊上刊登。

    三、【链接】(这里简述张体学、吴宝生等革命前辈在太平山的红色故事,以飨读者)

    故事一(深山擒谍):

    1946年8月的一天,中原突围后鄂东独二旅政委张体学带着队伍来到太平十八堡,老百姓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热泪盈眶。男人们为新四军站岗放哨,女人们为战士们洗衣做饭。但到了不久,就遭到敌人的突袭。

    这引起了张体学政委的警觉,再联系前几次来此地十分秘密,但都遭到了敌人袭击。他十分奇怪,这里是红色村庄,告密的可能性极小,那为什么敌人就像长了眼睛似的知道我们在这一带活动的呢?张政委当即召开有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和堡垒户参加的秘密会议,专门研究此事。通过摸排,一致认为来村里卖豆腐的人疑问最大。侦察员就从卖豆腐人那里入手,顺藤摸瓜,挖出了在此地教书的刘先生这个间谍,并从他的住所搜出匕首、手枪、地图等。从调查、设计、取证、诱捕到处决,只用了5天时间,就破获了敌人埋藏在大别山红色根据地的间谍网。据“刘先生”交待,他在武汉特务机关专门训练班毕业后,受军统派遣,隐姓埋名潜伏大别山,建立情报站,搜集鄂豫皖三省共产党党政高级干部活动踪迹和新四军活动情况,以教书为掩护,为国民党提供各种情报。敌特情报站被破获后,敌人再也摸不着我新四军的活动情况,太平山真正太平了。

    故事二(英勇牺牲):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吴宝生是1947年参加中共鄂东十八堡区工队,担任队长职务,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当时他与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的张钊剑、区长张厚吉、中共广济县委书记高项支负责当地武装斗争。他清楚记得张厚吉非常魁梧,大大咧咧的;张钊剑是个读书人,这两个人都是北方人。

    那次失利是由于叛徒出卖造成的。吴宝生手下有3个排,其中一排排长叫徐细和,与当地的伪保长徐子明是本家,在白崇禧桂军侵入广济后,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徐细和叛变了。一次,区工队在太平驻扎,徐细和晚上带5个人准备暗杀吴宝生。那晚,区工队集体开会,让他的阴谋落空了。后来徐细和引来一支桂军在太平将区工队层层包围,在那一次突围战斗中牺牲了3名战士,吴宝生的叔父吴松泉就是那次被捕,被枪杀于太平桥边,牺牲时只有20岁。两个多月后,鄂东支队在蕲春八斗舍祠堂遭到桂军伏击,为了掩护张体学、黄宏伸等领导人突围,在枪林弹雨,炮火猛烈轰炸中,吴宝生率队拼死抵抗,成功掩护领导人撤退,但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了几十名战士,这是吴宝生经历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也成了他一辈子挂在心上,无法释怀的事。

    故事三(宁死不屈):

    一次,时任新四军五师教导大队教导员陈炎林带人在太平桥进行宣传发动群众工作,突遭国民党自卫队偷袭。陈炎林迅速在一农户家换上长褂,到庙里的小学堂化装成教书先生,但还是被抓。被抓来的还有一名战士叫徐炎林,敌人把他们俩五花大绑,吊在庙里的大梁上,用木棍、扁担将他们打得皮开肉裂,问他们俩认不认识,他们异口同声,坚定地说:“不认识!”气急败坏的敌人无奈,又用残忍手段对徐炎林施以酷刑,用烧红的银洋往徐炎林身上烙,将肉烧得冒烟,徐炎林还是毫不畏惧,凛然不屈。

    因为国民党自卫队都不是本地人,并不认识他们,敌人见从他们身上确实得不到什么,只好丢下奄奄一息的他们,去别地清剿了。

    故事四(机智应对):

    1947年11月,中共地方武装部队负责人黄宏伸一行在太平山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敌人见就要抓到“一条大鱼”,穷追不舍,包围圈越来越小,黄宏伸边打边退到太平桥西来庵,庙里的尼姑干来弟见状,对他们说:“您们莫慌,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敌人搜不到的。”说完,迅速打开庙的后门,引导黄宏伸一行来到后山的一个隐蔽的山洞,敌人到庙里搜了半天没搜到什么,就追问她:“有没有看见‘赤匪’来过?”干来弟机智地说:“刚才有几个人从门口往东边跑去了!”敌人见状发疯似的沿着小路追去。这样,黄宏伸一行才躲过敌人的搜捕。

    故事五(特殊“礼物”):

    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太平十八堡的吴明玉及家人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和妻子打开门一看,只见张体学和几名新四军战士站在门外,他们的衣服都已被雨水打湿,紧贴在身上。夫妻俩赶紧让张体学一行进屋。吴明玉忙拿起劈柴生火帮战士们烤衣服,他妻子忙着准备食材,为新四军做饭。不一会儿,战士们衣服烤干了,饭菜做好了,吴明玉夫妇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来,“实在抱歉,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您们就凑合着吃点吧!”吴妻带着歉意的说。张体学连连感谢,并对吴明玉说:“我们今晚只是路过,休息几个小时,天亮前就要离开。”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为何急于要送蒋介石回去
·下一篇:无
·特稿: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为何急于要送蒋介石回去
·特稿:早看此书,中考稳拿这8分(组图)
·特稿:金鸡峡剿匪记(图)
·中红网红色头条:热烈祝贺《律师说法案例集(8)》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组图)
·中红网-石继增:民族脊梁
·中红网红色头条:尹力到朝阳区三间房乡接访,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要求千方百计
·特稿:追求崇高理想,献身革命事业——追忆伯父杨雄飞的革命生涯
·特稿: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到社区演讲:不忘初心 追忆前辈的人生坐标(组图
·特稿:哈尔滨经纬街道举行建党103周年文艺演出(组图)
·特稿:延安精神进校园暨云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经典朗诵大赛富源县赛区启动仪式举行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张水清、吴学书:让这张“红色名片”永远闪
特稿:让这张“红色名片”永远闪亮——武穴
早期党员伍中豪:拼将热血染青山
邵建忠: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为何急于要送蒋介
特稿: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为何急于要送蒋介石
洪荣昌、钟茂富:早看此书,中考稳拿这8分(
特稿:早看此书,中考稳拿这8分(组图)
金鸡峡剿匪记(图)
骆志勇:金鸡峡剿匪记(图)
特稿:金鸡峡剿匪记(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