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5/hs1437.jpg)
一、爸爸永远活在我心中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三日父亲不幸去世,我曾于几天后的十月二十一日写过一篇题为《爸爸永远活在我心中》的怀念文章,自己珍藏着,从未发表。
在此,我谨以这篇文章作为父亲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文章,因为,这篇文章是自己当时最朴素最真实的情感记录,充满了自己对父亲深深的爱。
罗江南 二零二四年五月十五日 于深圳
我爸爸黄霖在人生的坎坷道路上奋斗了整整八十一年,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安息在北京医院的病榻上,脸上丝毫没有痛苦,而是显得那样镇定和安详——死,对于他来说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五十八年前,他就把自己的生命和一切都交给了党,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一九二六年底,他就投师北伐;“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目睹千千万万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毅然挺身而出,在革命的危难时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又随贺龙部队开赴南昌,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当时,他身为贺龙同志的警卫连连长,双枪威震敌胆,他以他那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写下了光辉一页!
为共产主义而死——虽死无憾。爸爸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曾经四次被捕、两次被俘,一次次面对死亡的威胁都没有动摇过他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一九三三年,爸爸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在上海不幸被捕,面对着敌人的威胁利诱和严刑拷打,他痛斥叛徒特务,严守了党的机密,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气节。然而,在十年浩劫中,他却为此蒙受了不白之冤,被诬陷为“叛徒”,遭受到无情的打击残酷的迫害,“隔离审查”达八年之久,就连我们孩子也难逃厄运,统统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遭受到关押。
记得一九七四年的一天,我获准前去新建县长头岭探望爸爸,他当时被关押在荒凉的“警犬队”里,与外界与世隔绝;六、七年不见了,爸爸已是白发苍苍,可目光仍然象从前那样炯炯有神,见到孩子的到来仿佛是见到了黎明的曙光,他紧锁的眉额舒展开来,脸上绽开了笑容。他紧握着我的双手,一遍遍地把我端详,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连连地说:“长大了,我都认不出了……”。我的心就像被恶魔揪着似的,哽咽得说不出话来。透过窗户的栅栏远远望去,对面的山坡上是一堆堆杂草丛生的坟墓,好不凄凉,爸爸每天就是面对着这些坟墓而顽强地活着;对于他,生与死只有一步,但是他不要死,而要争取胜利和未来。作为一个革命者,心头的压力愈大,他愈是感到自己活着的价值,他要用他那顽强的生命去战胜人间的妖魔鬼怪。爸爸仔细地询问了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还关切地问我写了入党申请书没有,我难过地说:“现在我入团都没资格,哪有资格入党啊”……他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千万不能自卑或悲观失望,人生的道路要由你们自己来确定,靠你们自己去闯……相信爸爸总有一天会得到平反,只要你们胸怀革命大志,坚信共产主义必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们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共产党员。”
记得小时候,爸爸就是这样严格要求我们。当时他担任省委常委、副省长,尽管工作很忙,但总是抽空召开家庭会,从不放松对我们的思想和品德教育。有一回,他让我去请秘书来家商谈工作,可我没说“请”字,而是说“爸爸叫你去”,结果他在一次家庭会上把这事提了出来,批评了我,并提醒大家注意,以后无论是去请秘书还是请司机,都一定要说“请”字,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因为父亲是高级干部而轻视别人,不能有高干子弟的傲气。当时,我哥哥姐姐都在南昌二中上学,从家里走到学校要半个钟头,为此他们曾向爸爸提出要买自行车,可爸爸没有同意,他耐心地解释说:“爸爸不是舍不得几个钱,而是希望你们向老百姓的儿女看齐,不要特殊,要艰苦奋斗一辈子……”
爸爸不但这样严格要求我们,而且同样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如有不对的地方他总是主动地检查和批评自己,因此尽管他有时非常严厉,但我们还是觉得他十分慈祥。记得六岁那年,爸爸带着我去青岛养病,有一次我不慎将饭打翻,撒了一地,爸爸心疼地说:“儿啊,吃饭要用手扶着碗,要小心,我们都是老百姓,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当时我心里觉得好委屈,因此故意顶撞他一句:“你又不是老百姓!”他听后十分诧异,问我:“我怎么不是老百姓?你爷爷是老百姓,是农民,我也是老百姓出身,为什么说我不是老百姓?”我说:“你吃的好穿的好,出门坐小汽车,怎么是老百姓?”他听了我的话十分感慨,觉得我一个小孩儿家的话有意无意地道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进城后,我们的干部渐渐特殊起来了,已经不太像老百姓了。事后,他向我作了自我批评,并时常把这个轶事讲给其他同志听,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还有一次我记得更清楚,那时一九六五年的暑假,爸爸正好去鄱阳湖沿县检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为了让我长点见识把我也带上了。在沿江路码头上船那天,码头上随员众多,有关方面还特意为他准备了一艘铺着地毯的大木船,显得十分豪华,木船的两舷还缚着两艘公安快艇。爸爸一看到这情景眉头就皱上了,于是把有关同志找来商量说:“我又不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要这么大船,这么多人做什么?我们是去体验民情,去工作的。”后来,在他的提议下,有关方面重新做了安排,把那艘木船和快艇解开了,爸爸只带着少数几位与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同志登上了其中一艘公安快艇,向鄱阳湖进发了……
爸爸对我们的学习和政治上的进步也是极为关心的。记得一九七七年高考,我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本指望上一个重点大学,但由于爸爸的“历史问题”尚未解决,我的升学也受到了影响,几经周折,才录取在赣南师专;我很难过,爸爸也为他的“历史问题”影响了我感到内疚,但同时也为我下放农场八年来没有放松学习,考出了好成绩而感到高兴。他鼓励我说:“过去我是在敌人的监牢里自修大学课程,与此相比,你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已经优越无比了,你千万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不在乎学校的牌子,而在于自己,在于刻苦钻研,在于明确学习目的。”听了爸爸的一席话,我便高高兴兴地去赣南师专上学了。一九八三年,我又考取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理论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这时爸爸已经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得到了彻底平反,安排在北京定居离休,他为我学习上、政治上的不断进取而感到欣慰,一次次地来信鼓励我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嘱咐我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搞清楚什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性质、条件和道路,搞清楚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要求我争取早日入党。去年(1984),当他得知我光荣入党的消息,高兴得几夜都没有睡好觉,因为他对我多年来最大的期望终于实现了! ……
如今,爸爸已经永远地安息了,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音容笑貌,再也不能聆听他的教诲了……忘不了啊,就在他病逝的前一天,他还在询问我调到深圳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解深圳特区的建设情况,当我告诉他正在申请当兼职律师时,他频频点头,百感交集地说:“好嘛,搞经济工作离不开法制,你要又红又专(钻),一个是专长的‘专’,一个是钻研的‘钻’,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人民,对社会有所建树,才不至于虚度一生……”就在这最后一次交谈中,他还表达了一个心愿:病好后一定要回江西看看,看看八一起义旧址,看看革命老区的人民,看看共事三十多年的同志们,看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西的巨大变化……
爸爸呀,我的好爸爸,您逝世后,有多少同志来家中悼念您!……郭化若伯伯满腔悲痛,在您的灵堂前献上了一幅深情的挽联:
倍历几险几危永保忠诚留典范 同经多灾多难追忆往事倍凄伤
安息吧,亲爱的爸爸,您精神不死,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http://www.crt.com.cn/2024images/5/hs1814.jpg)
前排:母亲胡瑞英、父亲黄霖 后排:罗江南、江南妻子张育平、罗解难
二、《黄霖回忆录》后记
父亲黄霖,一九零四年五月十八日生于四川省新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三日卒于北京。享年八十一岁。
为纪念父亲黄霖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传承革命精神,成都市新都区档案局、档案馆准备出版内容更全的黄霖自述(回忆录),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作为黄霖的子女深表感谢!
为了更真实、更完整地记录父亲黄霖的人生岁月和革命历程,展现父亲黄霖作为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的革命品质,我们(黄霖子女)在《从武汉到潮汕》、《南昌起义亲历记》、《八一征程路漫漫》等父亲回忆录的基础上,又充实整理了不少资料,较完整地记录了父亲的革命一生。
回顾父亲的一生,不禁思绪万千。
父亲出生在清朝晚期(一九零四年),他童年时期经历了中国封建王朝崩塌的历史变迁(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青年时期入读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一九二五年毕业后曾在川军杨森部任排长、上尉副官,驻守万县。受到大革命时期进步思想的影响,为救国救命,他于一九二六年底依然脱离川军,顺长江而下去到武汉投身于北伐战争的洪流,从此开始了他飘泊动荡的一生。
他高小毕业后,我祖父曾经想让他学一门裁缝手艺,以求他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但父亲没有接受这个安排,以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成都联合中学(今成都石室中学),我祖母黄氏用自己陪嫁的私房钱供他读完中学。中学毕业后,再无经济来源,父亲不得已报考了军校——四川陆军讲武堂(免学杂费,还提供生活费)。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不归路”。
投身北伐后,父亲黄霖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任宣传员。一九二七年七月,他经共产党员刘力劳(四川讲武堂同学)引荐,到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特务营第一连(警卫连)连长,同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跟随贺龙军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革命生涯。 父亲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在战争年代和国民党统治区做地下工作时期,他曾四次被捕、两次被俘,均化险为夷,回到革命队伍当中。他经历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曾经在四川、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经在上海、南京国民党监狱坐牢五年,曾经在延安党中央机关工作八年,曾经参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一九四九年三月南下,同年五月,父亲被派到江西工作,任江西省省委委员、南昌市市委书记、南昌警备司令部政委,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以身作则,深入基层,率领南昌市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创业,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为建设管理人民的城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以后,父亲任江西省委党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省委常委、省人委交通办公室主任、省委交通工作部部长、江西省副省长、兼文教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巩固、发展人民政权,为江西省的经济振兴、文化繁荣,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在十年内乱期间,父亲遭受残酷迫害,被诬以“叛徒”遭监禁关押,并使其全家受到株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强加给父亲的罪名得到了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恢复了组织生活。一九八二年,父亲经中央批准来北京安置。
晚年,他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写了《从武汉到潮汕》(人民出版社出版)等回忆文章,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一九八五年十月父亲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在《黄霖生平》中这样评价他:“黄霖同志入党五十八年来,出生入死,历尽坎坷,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党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组织观念强,作风民主,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他待人热情、诚恳、谦虚,平易近人。他生活艰苦朴素,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黄霖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这次由成都市新都区档案局、档案馆整理成书的《黄霖回忆录》,在二零一七年由新都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新都街道工委印制成书的《八一征程路漫漫》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内容,包括黄霖家世,黄霖在新都的革命事迹,黄霖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被捕入狱的经历,黄霖在延安时期的工作经历,黄霖在东北工作的经历,黄霖在江西的工作经历,黄霖在“文革”时期的经历,黄霖晚年的生活。可以说,记录了黄霖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