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闽粵赣边纵队老战士96高寿的李燕华与梅县客人合照。 卓福兰摄
梅州市梅县区老促会代表和梅县松源中学梅州校友会暨松源同乡会会长王坤祥率校友会和《松源乡情》编委会等部分成员一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于2024年5月7日,到福建省龙岩市拜访,中共闽粵赣边纵队独七大队政治处,96高寿的李燕华老战士。
她一贯坚持党的崇高宗旨,不忘初心,关心支持和促进闽粵边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衷心红色文化事业传承的赤子情怀,她90多高寿,不顾年迈体弱,多年坚持带病率老革命后裔们,带着慰问物品、慰问金,走访闽粵边区地下党组织、游击队,她们在艰苦环境曾隐蔽开展革命活动和艰苦卓绝战斗过的各地老区村庄据点和深山战场,实地讲述革命故事,亲切地言传身教,并慰问“五老”(在我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我党做过贡献的: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人员及其后裔、战友困难家属和老区群众,重访她们革命活动旧址、遗址,了解其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热心捐款捐物促进老区红色文旅事业发展。
她所到老区之处,对当年曾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的“五老”人员及其后裔,当了解到不少因诸多原因,他(她)们还没曾享受到政府有关政策等方面,必要的关心与革命旧址的挂牌确认,她内心如刀割,不断呼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重视和关心,且应多协助和解决他(她)们及其后裔的生产、生活等困难,但她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李老对他(她)们曾作的重大革命贡献,讲得最多的还是“对不起”三个字。
一行人员,采访李老在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于广东省梅县松源、隆文等地的艰难困苦战斗,聆听了李老口述亲身经历过的部分革命斗争故事,一行人员深受革命精神教育。王坤祥会长呈送2020年至2024年所出版的各期《松源乡情》诚请李老雅正,恳请李老对松源镇老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宝贵意见,诚邀李老在身体条件许可下,再次到梅县松源老区亲临指导。
上图:聆听了李老口述亲身经历过的部分革命斗争故事,一行人员深受革命精神教育。卓福兰摄
下午,一行并到龙岩市新罗区西陂街道紫阳村闽西红色山庄、蕉岭县人民法院等地调研和参观学习。一行人员所到之处,受到老革命及家属和各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在此,表示万分的感谢。
上图:从左起:王继伟、何海定、李燕华、王坤祥、李念舵、卓福兰。
上图:在闽西红色山庄调研和参观学习。
老战士李燕华人物链接:
李燕华
李燕华,1929年6月出生于印尼,6个月后回到原籍广东梅县隆文镇刚尚村笃敏堂人。从小长期受隐蔽在惕训学校和笃敏堂等地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人陈仲平、谢毕真、陈振厚、陈秉铨、郭雪芳、朱毅宏、钟化雨、张志姚、张桑等老师及游击队同志和哥哥李振龙的革命教育下,1946年投身革命派发宣传单、联络等工作。1947年负责中共地下党隆文灶炉坑、笃敏堂等联络站工作。1948年1月参加粤东支队独立第七大队,在政治处工作,后任组长。同年6月参加粤东支队军政干部学校学习。9月9日经杭武蕉梅县委书记王志安、杭武蕉梅县委组织部部长黄惠容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介绍与谢毕真同志结为革命伉俪。在解放战争的多年间,任部队政治工作。随粤东支队、独七大队部队,刘永生、王立朝、陈仲平、谢毕真、梁集祥、郑金旺、谢抡赞、饶仁珊等转战在闽粤边区及隐居松源的蛟花堂、燕诒楼、云松居、湾溪村、官田村、化联楮树坪、黄坑蛟子啄(蛟峰)、园潭旱礤子村、新山子、良进石、隆文、桃尧及蕉岭县南礤、北礤、大埔、福建武平、上杭、永定等地的山山水水。英勇历战了岗背水口、练坑、高塘、袭击隆文乡公所、攻打蕉岭县城等大小几十场战斗。1949年5月任中共梅县城东区委组织委员。6月被选为闽粤赣边第-地委第一届妇女代表。同年10月调福建省龙岩闽西公学任指导员。1950年调龙岩地区妇联组织部工作。1953-1969调福建省建设厅党委委员任主办干事。在“文化大革命”中,丈夫谢毕真同志遭诬陷迫害,屡遭不公平的政治待遇,家属无奈受尽牵连。后下放龙岩县雁石公社礼邦大队任宣传队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1973年调福建省三建公司任工会主席。1986年离休至今。
谢毕真老红军生前及李燕华伉俪一贯热爱老区,情系老区,为老区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大事,他们还热心捐助老区乡村道路等公益建设,且不顾年迈体病,曾多年带领革命后裔到各地老区走访慰问群众与堡垒户,通过老革命者在实地的言传身教,起到良好的党史传承红色教育,受到老区人民的热诚拥戴。
老战士李燕华多年坚持率老革命后裔们走访闽粤各老区部分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