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秋涛(1907.8.3-1981.8.25),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省平江县人。1925年参加雇农工会,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傅秋涛上将
1930年,傅秋涛任嘉义赤卫团政治委员,曾率领2000余名赤卫队员参加配合红军攻打长沙的战斗。后任平江县工会委员长、湘鄂赣省总工会委员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副书记兼第三作战区政治委员,参与领导湘鄂赣苏区反“围剿”。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傅秋涛任浏阳、宜春、万载工作团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代理书记、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在与上级失去联系、部队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傅秋涛领导湘鄂赣边区军民坚持斗争,重建红16师。1935年,傅秋涛领导红16师积极开展攻势作战,连续取得胜利,使部队由1000余人扩充到5000余人。1936年3月,傅秋涛在平江黄金洞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决定部队分散活动,转入游击战争,成立独立营并发展游击队,用盘旋式兜圈子的战术对付敌“清剿”,保存了革命力量。1937年5月,傅秋涛任湘鄂赣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傅秋涛历任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兼第1团团长、新四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率部挺进到高淳、当涂、溧水交界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参与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傅秋涛指挥所部配合新四军第3支队取得繁昌反“扫荡”的胜利。1940年4月,傅秋涛参加皖南春季反“扫荡”,在父子岭战斗中击退日军进攻。10月,参加皖南秋季反“扫荡”,攻占被日军占领的泾县县城。1941年1月初,傅秋涛任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奉命向北转移。在随即发生的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并果断决定分散突出重围,使第1纵队大部成功突围。傅秋涛是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新四军最高将领,并为新四军日后东山再起保留了部分骨干。傅秋涛在皖南事变率领第1纵队官兵顺利突围,其贡献巨大,我们应永远牢记。
一、皖南事变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夏秋遭到失败后,又把中心转向华中。1940年6月至9月初,国共两党就中共合法地位、八路军新四军扩编问题、作战区域划分问题展开谈判,因蒋介石坚持八路军、新四军开至黄河以北而陷入僵局。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总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污蔑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反将抗战以来华北、华中各地磨擦事件的原因归结于八路军和新四军,并强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企图与日军配合夹击消灭八路军、新四军。11月9日,为坚持团结抗战,中共中央令新四军驻皖南部队开赴长江以北。12月10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围歼新四军部队。1941年1月,蒋介石背信弃义,不顾国共正在合作,再次背叛了革命,将屠刀对准了皖南地区的新四军。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向新四军痛下杀手。新四军奋战7昼夜,9千名新四军抵抗8万多国民党军围攻,致使新四军惨遭损失,其中新四军被杀、被俘7千余人,2000余人在傅秋涛等领导率领下成功突围外。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它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二、傅秋涛率部突围
1941年1月4日晚10点左右,皖南新四军部队奉命渡江北上。行前,军部进行战斗编组,除军直属队及教导总队1000多人外,共编成3路纵队。第一纵队为左路,傅秋涛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6日上午,国民党顽军在丕岭脚下的纸棚村,打响了皖南事变的枪第一。当天下午,军部在茂林南面潘村的潘家祠堂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1纵由傅秋涛和江渭清参会。会议决定以1纵出求岭,2纵出丕岭、博刀岭;3纵出高岭。3路纵队于7日拂晓占领各岭,正午前会攻星潭。攻占星潭后再向东挺进。7日拂晓,国共双方军队开始大规模战斗。第1纵队新1团3营经过激战,冲破国军第52师、第40师的拦阻,占领求岭,并向东往榔桥河地区行进。老1团1营和2营占领举山北面的榜山,与第52师155团展开激战。新1团向廊桥至白桦公路两侧展开,攻占太山头。纵队部渡河部队已占领磅山防御。到7日傍晚,熊应棠率老1团攻占了与星潭仅一水之隔的举山。傅秋涛正按计划焦急等其余两个纵队前来会攻星潭,突然接到军部电令,要各纵队回撤,改道太平进黄山再待机东进。第1纵只好服从军令掉头往回冲,却陷入敌人包围。7日深夜,军部及2纵冒雨掉头重新翻越丕岭,因向导带错路误走濂岭,不得已进至里潭仓。8日下午4点半,项英在里潭仓主持召开军分会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从高岭前线考察回来的叶挺介绍了部队被包围状况。在项英主持下,会议决定马上集合部队,回转高坦、茂林方向突围,由铜陵、繁昌之间北渡长江。孰料8日深夜,项英率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少数人离开队伍,不告而别,致使军心动摇。在饶漱石支持下,叶挺在高坦汪家祠堂的军部临时指挥所,担负起指挥重任。由于求岭被国军第52师占领,1纵副司令员赵凌波无法与1纵主力取得联系,只收拢到新1团2营7连,在9日下午带队回军部临时指挥所。此时军部主要领导项英等人尚未返回。赵凌波向叶挺军长报到后,叶挺命赵凌波重新去追寻1纵,以策应军部突围。赵凌波奉命后带几个人又冒雨出发,途中在求岭附近被国军第52师155团俘虏。此时新四军第1纵队已经陷入激战。8日至9日上午,1纵电台多次与军部联系,均无反应,直到9日中午才收到军部回电,命令1纵牵制敌军,掩护随2纵行动的军部和3纵顺利突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到达苏南。当晚,傅秋涛在廊桥河边的小茅棚里召开干部会议,决定连夜突围。依靠新1团拼死掩护,第1纵队数百人在纵队司令员傅秋涛、政治部主任江渭清、老1团团长熊应堂、政委肖辉锡等率领下,于9日晚、10日晨先后冲过廊桥,突出重围,到达泾县、宁国、旌德交界的山区老虎坪一带休整。而新1团全团和老1团部分干部、战士则被强敌阻断,未能跟进突围,从此与纵队部失去联系。新1团团长张铚秀率剩余部队打回求岭,又被52师打散。最后张铚秀率领一部分队伍经铜陵、繁昌过江到无为。余部近千人则到达石井坑一带与2纵回合,编为两个新编营,参加了后来的石井坑守备战和分散突围战。期间,傅秋涛带领第1纵队,决定从一些险要的地势进行突围,只有这些地方,国民党军才有可能松懈,不会派重兵把守。江渭清也提出,自己先带老1团的一个连队冲出去,新1团进行后续掩护。老1团在团长熊应堂的带领下,有一部分士兵冲了出来,怎奈国民党军队火力太猛,很快就被封死了突围口,其余等人被封锁在敌人的包围圈内。傅秋涛组织其他部队人马再次进行突击,为了不再浪费机会,这一次他起用了装备精良的特务连和另外两个实力强劲的连队,加大火力攻势,终于找到了一个突围的缺口,带领当时剩下的人杀出重围,然后与江渭清一行人碰上头了。傅秋涛看到突围出来的人员不多,又命人偷偷潜回去寻找未能突围出来的部队。此时,国民党军队在不断地增援,将那些没有突围出来的新四军部队全部困住了。在老虎坪,1纵陆陆续续聚集了500多人,其中老1团连、营以上干部基本健全。傅秋涛和江渭清将部队编成1个步兵连和2个手枪连,为继续突围做准备。此后部队又遭遇顽军几次围攻,减员200多人。为了缩小目标,冲破重兵包围,傅秋涛、江渭清决定将300多人的队伍化整为零,分别率几十人的小部队向苏南方向独立突围。为便于轻装突围,傅秋涛夫妇细心安置了伤员,还忍痛将刚满一岁的女儿交给当地老乡抚养,直到全国解放后,长大了的姑娘才回到父母身边。傅秋涛一行11人经过化装,或装作老百姓,或装作顽军第52师的便衣队,在沿途人民群众的掩护下,经历艰难曲折的风雨兼程,过宣城、越当涂、渡溧水、到溧阳,于农历正月十五(2月10日)终于抵达久在苏南敌后游击的新四军第16旅罗忠毅、廖海涛部。2月下旬,傅秋涛等在谭震林部新四军第六师驻地,同江渭清等20余人胜利会合。
三、傅秋涛第1纵队成功突围的十位开国将军
皖南事变中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指战员,为国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谱写了我军作战史中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而第1纵队司令员傅秋涛则率部成功突围,据有关资料显示第1纵队突围出来的新四军约有1000人,其中有10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开国将军。他们是傅秋涛、吴咏湘、熊应堂、刘世湘、汪克明、张志勇、张铚秀、李彬山、李元、郑贵卿。他们是新四军重建的中坚力量,在抗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英雄,功不可没。
1.傅秋涛 傅秋涛(1907.8.3-1981.8.25),湖南省平江县人。1925年参加雇农工会,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初,傅秋涛任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奉命向北转移。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并果断决定分散突出重围。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1年8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
2.吴咏湘 吴咏湘(1914-1970),湖南省湘阴县人(现为汨罗市)。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第1纵队副参谋长,吴咏湘随第一纵队从左路胜利突围,到达苏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0年3月在上海病逝。
3.熊应堂 熊应堂(1911.9—1996.2.10),湖北黄安华河区熊家塆人(今湖北红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营、团长,军部特务团团长。皖南事变任老1团团长,率部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4.刘世湘 刘世湘(1913-1993.2.17),江西庐陵(今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自治乡峰岭大沙丘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任老1团副参谋长,率部成功突围。1964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3年2月17日,刘世湘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5.汪克明 汪克明(1906-1994.1.17),湖北省阳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任老1团政治处主任,跟随部队突围成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6.张志勇 张志勇(1916.1.28—2017.5.20),湖北省黄安县仙居区(今红安县华家镇)人。1930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任老1团特派员,率部成功突围。1964年,张志勇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2017年5月20日,张志勇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7.张铚秀 张铚秀(1915.7-2009.8.14),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参加虹桥村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任第1纵队新1团团长,率部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9年8月14日,晨因患癌症在301医院逝世,享年95岁。
8.李彬山 李彬山(1912.1—1995.5.17),湖南平江县谢江乡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任少先队指导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皖南事变中,他和团长张铚秀率新1团向国民党顽军进行反击,苦战数日,终于带领部队冲出重围,渡过长江到达江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5月17日在上海逝世。
9.李元 李元(1917—2011 )湖南省平江县人,1937年6月参加红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随傅秋涛突围分散后,跟随李志高等带领70余人突围至新四军第7师师部,任第7师55团营长、第7师教育、侦察通讯科长。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2011年1月13日,李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