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嫁给全中国最帅的男人,她比你想象中还牛
2023-07-13 15:00:41
来源:视觉志
作者:视觉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今天,是邓颖超逝世31周年纪念日。

    提到她,人们会首先想到“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开始关注她与丈夫的爱情故事。

    人们似乎更乐于把那份爱情放大、渲染,一遍遍沉浸在感动中。

    然而让众人感动的浪漫,或许只占她生命的百分之一。

    这位女人并不喜欢某某夫人的身份,也从来不是恋爱至上的。

    七十年前,她起草婚姻法,态度鲜明地拥护女人要有离婚的自由。

    她用尽毕生精力为女人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奔走呼号。

    她是卓越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妇女工作者,她是邓颖超。

    她和周总理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看了许多遍。

    今天,我们试图透过伟人妻子的身份,从历史的缝隙,窥见更真实的她。

    爱情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何况在那个年代。

    邓颖超曾说过,那个社会“小脚”与“妇德”根深蒂固、侵略者肆意践踏、家中男性绝对支配,妇女是战争年代最逃无可逃的群体。

    她自己的父亲,就因为她是女孩,而充满失望和不屑。

    邓颖超自小跟母亲四处奔波,颠沛流离。

    母亲全力供女儿读书,实在没钱,就在家自己教她看书识字。

    因为母亲开明,邓颖超很小就成为学生组织的一员。虽然家境贫苦,她依然乐观、热情、自强、独立。

邓颖超和母亲  

    她在晚年时的会谈中提到:

    “十几岁时受封建社会的压抑,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限制妇女那套清规戒律十分反感。看到坐花轿的妇女,我就想,这个女子这下子算完了,所以我也未想结婚。”

    邓颖超与周恩来相识于五四运动。

    当时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恩来,在天津学生届已经很有名气。

    后来邓颖超在文章中回忆,学生大会上,周恩来坐在主席台上,戴鸭舌帽穿西服,长得非常好看。但“感觉是淡淡的”,并没有别的想法。

    当时的邓颖超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

    20余名进步青年在天津成立了觉悟社,邓颖超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

    他们对外废除姓名,用抓阄的办法决定各自的代号,邓颖超为1号,后化名“逸豪”。

    “逸豪”是“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学生联合会”的讲演部长,带领天津进步女青年走向街巷,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中间为邓颖超  

    用世俗的眼光看,邓颖超并不符合美女的标准。

    但是周恩来对她印象很深。

    写得一手好文章,出色的演讲能力,都让他赞叹。

    周恩来曾经指导他们演爱国话剧。有趣的是,因长相清秀,周恩来经常反串女角。

    而邓颖超,英姿飒爽、大方利落,经常扮演话剧里的男主角。

女扮男装的邓颖超和男扮女装的周恩来  

    1920年1月,天津学联调查员遭到日本浪人的毒打。政府不但不惩办日本浪人,反而指使军警攻击学生。

    周恩来等人率领各校五六千学生奔赴直隶省公署请愿。这次活动遭到军警血腥镇压,重伤50余人,周恩来等人当场被捕。

    狱中的周恩来和其他代表们被迫以绝食表示抗议。

    得到这个消息,邓颖超当即带领一批学生,在警察厅示威声援,自愿要求替换狱中学生。

    另一方面,邓颖超积极联络社会各界加紧开展营救活动。

    1920年的5月7日,邓颖超带领300多名女学生冲出了校门,去参加“五七”国耻纪念大会,她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利用社会舆论对政府提出谴责,施加压力。

天津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骨干成员合影,左一邓颖超

    但回到学校时,校中已挂出牌示,将参加活动的学生全数开除学籍。

    在邓颖超的呼吁下,天津各界都开始声援学生。7月,法庭被迫宣布无罪释放马千里、马骏、周恩来、郭隆真等20多名被拘代表。天津各界人民慰问团隆重地迎接被释代表凯旋。

    没有玛丽苏,没有甜宠,也没有一见钟情。他们所有的情谊都势均力敌。

    只是经历了局势动荡、烽火四起的考验后,两个人更亲切了些。

    一年后,周恩来赴法留学,临行前邓颖超送了他一件毛衣。

    刚刚萌生的感情就被千山万水阻隔,似乎只能中断了。

    当时的邓颖超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妇女运动上。

    彼时对女性的压迫是如今无法想象的。

    作家丁玲就曾说过:“现在女生剪发是太平凡了,在当时女孩子不梳辫子,却会遭受嘲讽或责骂。”

    鲁迅先生的文章《忧“天乳”》中也有这样的的文字:

    报载有一处是鼓吹剪发的,后来别一军攻入了,遇到剪发女子,即慢慢拔去头发,还割去两乳。这一种刑罚,可以证明男子短发,以为全国所公认。只是女人不准学,去其两乳,即所以使其更像男子而警其妄学男子也。

《忧天乳》发表在《语丝》上  

    邓颖超所做的,就是为了女性身而为人的权利抗争,同时用教育唤醒女性崛起。

    1923年初,邓颖超等人创办女星社,拯救压迫的女性。

    可就在这时,她的好友张嗣靖却因为包办婚姻被丈夫和婆家虐待惨死,去世时候还怀有身孕。

    密友的去世让邓颖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在张嗣靖的追悼会上,邓颖超声泪俱下地念诵悼念文:“你一生的遭遇和惨死都是现在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她明白,好友的遭遇只是中国千万女性悲惨命运的折射。

    而大多数女性不幸的根源就是,她们不能和男性一样平等地接受教育。

    此后,邓颖超创办了专门面向平民妇女招收学员的补习学校——“女星第一妇女补习学校”和“女星星期义务补习学校”,推进女子教育。

《女星》第14期上刊登了“女星第一补习学校开校纪事”

    这些学校首先教授失学女子普通知识及浅近技能,让她们能自谋生活,而且不收学费。这为妇女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独立创造条件。

    毕业典礼上,邓颖超说:“以后希望你们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能时时关注女性解放的问题的同时帮助她们脱离苦海。”

    远在法国的周恩来,得知邓颖超在国内组织“女权运动同盟”后,特地从法国寄来的油印刊物《少年》《赤光》,为她带来更先进的女性思想,这也使邓颖超感到耳目一新。

    这期间,两个人的信件往来有上百封,还有很多明信片,但是这里没有甜言蜜语,更多的是他们对当时中国时事的心得。但是两颗年轻的心已然越走越近了。

    只有一封信,似乎有点不寻常,感情没开窍的邓颖超根本摸不着头脑。

    周恩来在信中写到:“希望我们将来,也像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德国的革命者)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邓颖超看到 “上断头台”懵了。

    后来是朋友一句道破,这是周恩来想要与你同生共死,这是一封表白信啊。

    让他们走到一起的,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志同道合的价值观。

    四十年代,重庆《大公报》刊登端木露西的署名文章《蔚蓝中的一点黯澹》,主张妇女回到家庭去做主妇、做母亲,在“小我的家庭中”寻找幸福。

    沈从文、尹及、陈铨等人发表多篇赞同妇女回家的文章,为妻为母,能“贤”能“良”,回归家庭,“妇女问题就简单多了”。

    汪伪政权控制下的妇女刊物的主基调也是宣传贤妻良母、妇德、齐家等论调。

    主张妇女解放的男士很少。当时主要的反对声音就来自邓颖超等女性,她们认为,“治家和育儿并不永远是妇女的天职”,让妇女回家根本违反了男女平等应从经济入手的原则。

邓颖超在《新华日报》头版发表的《“三八”节的献词》

    没想到,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也加入这场反对“妇女回家”的论战。

    周恩来的《论“贤妻良母”与母职》首次发表于1942年9月25日的《新华日报》上。

周恩来的《论“贤妻良母”与母职》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用现在话说就是:不要双标。丈夫和妻子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贤良”的标准应该是对夫妻双方共同的要求。因此,社会在倡导“贤妻”和“良母”的同时,也要倡导“贤夫”和“良父”,倡导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而不是以女性是否胜任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作为区分贤良与否的标准。

    这些思想,即使放在现在也非常超前。

    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参与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

    对于婚姻自由的原则,大家基本无争论。但对 “一方坚持离婚可以离婚”一条, 大部分人都不支持。

    不光男性干部不同意,女性干部也不同意,她们顾虑的是,怕进城以后,一些干部以“离婚自由”为借口,把农村的原配抛弃了,这将给那些“当代陈世美”随意抛弃妻子、另结新欢大开方便之门。

    当时拥护“一方要求离婚即可离婚”这一条的,只有邓颖超和极少数人。

    邓颖超认为,干部队伍在全中国占比很小,有意抛弃妻子的男干部占比更小。但是中国有几亿农村和城市妇女,她们大多数饱受封建婚姻的束缚。

    在各种封建婚姻陋俗中,妇女们深受买卖、包办婚姻之苦。

    由于男方认为女方是花钱买来的,所以就把她们当成牛马一样:“娶妻如买马,骑时用鞭打”,“鬼神不是神,女人不是人”。

    1949年1至10月,由于封建婚姻制度的迫害,发生命案464起。其中妇女被直接迫害致死的占百分之25,仅河津、万泉两县在半年中,就有29名妇女被逼上吊、跳井。

    最后党中央同意了邓颖超的建议,采用了“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调解无效时,亦准予离婚”的条款。

    这是邓颖超拼尽全力给当时水深火热的女性指出了一条生路。

《婚姻法》颁布后的结婚证  

    邓颖超一生为妇女权益奔走,期间遭遇的酸楚更是不足为外人想象。

    她和周总理,一生无子。在斗争最残酷的时候,她一碗中药打掉了第一个孩子,因为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有了孩子就有了软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访路易·艾黎的后人邓邦镇、卢波老人(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访路易·艾黎的后人邓邦镇、卢波老人(组图)
·特稿:广东知己时代到东莞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一行到东莞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参观学习(组
·第五届全国红色文旅论坛讲演暨《21世纪初中国的红色旅游运动》书稿征稿函
·刘景儒 陕甘红军革命者 刘志丹西北革命领袖胞弟……
·红色头条-毛远新:毛主席谈控制人口(组图)
·红色头条-毛远新:彭德怀印象——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组图)
·特稿:自制纪念封 宣传学雷锋(组图)
·国典香竹书院夏季高端文化交流活动系列之五十四在京胜利开幕
·特稿:感受裕禄精神,树立坚定理想(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嫁给全中国最帅的男人,她比你想象中还牛
陆树林:荣获《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感赋(图)
红史铸魂继先脉: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秉烛班寻迹七峰
美晨艺术节之京华彩韵·王继民北京风情油画展在王府
武卫东率团赴德国、沙特和俄罗斯开展考察招商活动
向华、王穗:访路易·艾黎的后人邓邦镇、卢波老人(
特稿:访路易·艾黎的后人邓邦镇、卢波老人(组图)
广东知己时代到东莞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参观学习(
布铁威:广东知己时代到东莞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参
特稿:广东知己时代到东莞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参观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