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忆雪峰”——纪念冯雪峰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座谈会现场。 董易鑫 摄
中新网义乌6月3日电(董易鑫)“我和我父亲一样,都是农民,放过牛、耕过地。从小,我就和母亲生活在义乌农村老家,父亲在外从事革命工作,直到他调去北京,我们一家才迎来团聚。”
3日,在浙江义乌举办的“新征程 忆雪峰”——纪念冯雪峰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冯雪峰之子冯夏森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回忆道。
冯雪峰是中国现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和诗人,出生于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1926年起,他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介绍与传播工作,历任中国文联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任党组书记、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任社长。
“冯雪峰同志25岁结识鲁迅,长期主持《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工作,这样的人生际遇是极其难得的。”座谈会上,《冯雪峰全集》编纂组成员、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说。
游客在冯雪峰故居走访。 董易鑫 摄
冯雪峰曾在《回忆鲁迅》上写道:“是的,凡是死后而仍活在人民心上的人,都是人民在前进的路上抬头就能看见他的背影的人。”
在骆宾基(本名张璞君)之子张书泰眼里,冯雪峰是他父亲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也是一位“能看见他的背影的人。”
“父亲带我去拜会的朋友不多,冯雪峰伯伯便是之一。他经常带我去雪峰伯伯家中看望他,也常说自己和雪峰伯伯‘如师如友’,还和我讲他三次来神坛村见雪峰伯伯的故事。”座谈会上,张书泰说,今天是他第一次来神坛村。登上冯雪峰故居的二楼,他循着父亲在回忆录中所描述的“和雪峰伯伯交谈的地方”,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感慨万千。
6月3日,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暨雪峰书屋启用仪式在该村举行。
“雪峰先生的一生既是作家、诗人的一生,也是一位革命战士、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一生。”现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说,他相信,冯雪峰家乡是可以结出丰硕文化硕果的地方,未来也会有更多作家来到这里创作,进而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据悉,雪峰书屋由雪峰文学馆和雪峰图书馆等组成。仪式上,义乌雪峰文学发展基金举行认捐授牌,旨在以“凝聚公益力量、助力文学发展”为目标,把政府、社会、企业、有识之士等各方面支持文学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以繁荣文学创作、培养文学人才、增进文学交流、促进文学发展、提高文学素养为宗旨,开展文学的创作、出版、传播和推广等活动。
记者了解到,从6月2日起,纪念冯雪峰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就在北京、义乌两地举行,活动持续至6月5日。6月2日,全国首个文论奖、首届雪峰文学理论评论奖(简称:“雪峰文论奖”)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启动发布。自此,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雪峰文论奖”永久颁奖地设在义乌。
此外,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冯雪峰纪念集》首发赠书仪式,不少人慕名而来。现场,冯夏森为热心读者在扉页上签字,一笔一画写下“傲骨如雪 笔墨成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