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林君
西北革命根据地,也称陕甘革命根据地,从1931年5月创建渭北根据地起,中间经过1935年2月陕甘边、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的统一,至1937年2月改为陕甘宁边区,前后共五年零九个月。在各个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刘志丹是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本文就从刘志丹从事革命生涯讲起,简要介绍其对“两点一存”历史地位形成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搏击时代潮流
刘志丹,生于1903年,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作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青年时期的刘志丹就继承了先辈刚毅豪爽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榆林中学上学期间,刘志丹就在魏野畴帮助下发起的学生自治会任会长,开办平民小学,并成功领导了榆林中学反对旧势力的一次罢课风潮。后来,他又加入旅京陕西学生进步组织——共进社,并成为骨干成员。1924年秋,刘志丹加入李子洲、王懋廷在陕北建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第一批团员,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6月,他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声援“五卅”惨案的援沪募捐等活动。
1925年秋,党组织选派刘志丹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秋,刚刚毕业的刘志丹即随军东征参加北伐战争,在冯玉祥成立的国民联军所属第四路军马鸿逵部任党代表兼政治处处长,并在军、师、团、营逐级建立政治工作机关,向官兵灌输革命思想,提升政治觉悟,制定新的军容风纪,开展新式练兵。随后,刘志丹作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的代表,赴豫西完成收编刘镇华部的任务。在时代大潮的搏击中,刘志丹为“两点一存”革命根据地的创立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参与领导武装起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奉命回陕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1928年初,刘志丹率一批干部到豫陕边界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培养赤卫队骨干。4月,刘志丹和唐澍等人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工农革命军成立后,刘志丹在抓军事工作的同时,抓好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密切了军民关系,先后两次取得反击作战的胜利。6月上旬,刘志丹率部和宋哲元指挥的中路军一个师作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革命军被迫转移至秦岭山区,只剩下不到200人。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为以后领导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提供了实践经验。
出生入死搞兵运
1928年7月,在向省委汇报了渭华起义情况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后,刘志丹返回陕北工作,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1929年春,刘志丹奉命打入陕北、陕甘边一些军阀部队和民团从事兵运活动。在党组织帮助下,刘志丹成功对当地民团进行改选,建立起党的组织,把一个原本反动的民团改造成党掌握的武装力量。在陕北军阀张廷芝部,刘志丹协助党组织秘密建立党的军委,后又打入陕北地方军阀谭世霖部。
1929年9月,刘志丹和曹力如等在永宁山一带组织起革命武装,活动于保安、安塞、合水、甘泉一带,短时间内就发展到200余人。后因遭到敌军重兵围剿,部队在转移途中失利。1931年春,刘志丹奉命继续和苏雨后合作,任该部团长,驻守旬邑县职田镇,在准备起义过程中,因不慎走漏风声致被捕入狱。在狱中,刘志丹仍暗地里通过各种渠道指挥其他同志开展工作。后经党组织和南汉宸、杜斌丞等通过杨虎城关系营救获释。通过系列兵运活动,为我党培养造就了一批军事、政治骨干,吸收进步士兵加入党的组织,发展壮大了党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刘志丹逐步将军事工作转向农村,为后来创建党的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奠定了武装基础。
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
1931年9月,刘志丹等来到南梁地区,将分散活动在合水、庆阳山区的三支武装进行整编,建立起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0月下旬,陕北游击支队来到南梁,与南梁游击队合二为一,1932年1月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同年3月下旬,陕甘边地区第一块游击根据地建立。
1933年4月,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4年10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心从照金转移至南梁。自此,以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照金精神,成为西北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