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国之瑰宝 万世荣光——纪念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逝世42周年(组图)
2023-05-30 09:57:19
作者:胡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同志诞辰130周年。1981年5月29日,这位伟大的革命女性走完了她辉煌、壮丽的一生。

宋庆龄(1893.1.27-1981.5.29)

    辛亥革命先驱何香凝赞扬她:“唯菊与石,品质高洁;唯菊与石,天生硬骨。”毛泽东主席说她是“宋家飞出的金凤凰。”周恩来总理盛誉:“国之瑰宝”,“在中国有百万共产党员,但只有一个宋庆龄。”

    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将她喻作“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永远使人鼓舞,永远使人感到她的存在。”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认为她“外表是一朵柔美的花,内心却是一头力图冲破罗网的雄狮。”国际主义战士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称她是“中国的圣女贞德”。美国新闻作家埃德加·斯诺感慨:“多亏我结识了宋庆龄,她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她的精神美,是活的中国最卓越的象征。”

    日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同志的长外孙、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刘建将军与家人一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秘书长苏宝琛与夫人刘鸿雁,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建发起人胡山,北京市总工摄影协会秘书长赵家玉,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李淑芳交流中心主任的陪同下,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的宋庆龄同志故居,纪念和缅怀这位端庄、朴实、享誉世界的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革命家。

宋庆龄手持新出版的《建国大纲》线装本在北京寓所留念

    宋庆龄同志以其坚定信念、崇高风范、伟大人格,深受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衷心敬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积极推动者。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宋庆龄同志紧紧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始终满怀爱国热忱,顺应历史进步潮流,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义无反顾投入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胡堂林主任(左)为刘建将军(右)等讲解形态奇瑰的太湖石上“岁岁平安”石刻的典故

    宋庆龄同志故居胡堂林主任抽出周末休息时间,亲自为刘建将军和大家介绍故居的情况。

左起:王东明、刘建将军、李淑芳

    这座故居建筑,原为清代四大王府花园之一,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府花园,后为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府花园。宋庆龄主席自1963年4月乔迁于此,一直工作、学习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同年10月,该住地被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1982年5月29日,宋庆龄同志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宋庆龄同志故居分为原状陈列展、宋庆龄同志生平展以及庭院三部分进行开放展览。

园中“凤凰国槐”

    故居的庭院南、西、北三面均有土山,土山内侧有由后海引入的活水,绕园一周。其中,南湖为较大的一处水面。建筑群与南湖之间为草坪,草坪上设有旗杆,悬挂2号国旗。草坪上矗立一株古槐树,龄愈五百年,西面枝干昂首向天,英姿挺拔,东面则匍匐大地,形似振翅欲飞冲天的凤凰。宋庆龄主席亲自为其取名为“凤凰国槐”。

箑亭。亭匾书法为光绪皇帝父亲、第一代醇亲王奕譞遗墨

    南山东侧为“箑亭”;西侧有“听雨屋”。箑亭是醇亲王府花园原有建筑,位于花园东南角,这个位置在八卦中是“巽”位,有“风”之意。登上箑亭,全园及后海景色尽入眼底。听雨屋亦为醇亲王府花园原有建筑,与箑亭左右呼应,隐喻“风调雨顺”。园内有重点保护古树23株,其中西府海棠名列北京“最美十大树王”。长廊迂回曲折,纵贯南北,连接南楼与北建筑群。

    南湖南岸的明代两层楼建筑称“南楼”。南楼是明珠府邸遗留下来的原有建筑,据说,当年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经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在此吟诗做赋。楼上匾额“南楼”两个大字为光绪年间醇亲王载沣的弟弟载洵所书。一楼木色底绿字匾额“见远阁”,系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1982年所题。

    恩波亭是在原明珠府邸“渌水亭”原址上修建的。嘉庆皇帝将此府邸赐给哥哥成亲王永瑆后,破例允许引玉河水入园。玉河水是皇家专用水源,此园是清朝北京城内,唯一引玉河水入园的王府花园,为此,永瑆专门修建这座“恩波亭”,以谢“皇恩浩荡”。

刘建将军与家人在宋庆龄故居内宅正门留影

    进入故居正门穿过甬道和宋庆龄亲手种植的龙眼葡萄藤下,进入东广场。东广场西侧内宅正门悬挂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启功1981年所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牌匾。宋庆龄主席生前举办许多活动,嘉宾们多从该门进入。1982年宋庆龄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邓颖超同志在这里为“宋庆龄同志故居”揭幕。

故居主楼正门

    穿过长廊北部,绕过大草坪,来到故居主楼正门。主楼是196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为宋庆龄同志修建的,1963年完工后,宋庆龄同志即入住这里生活和工作,直至1981年5月29日逝世,她在这里共生活和工作了18年。

    大草坪东北侧的古建房屋,宋庆龄主席入住后,把它作为大会客厅,在这里会见中外宾客。大会客厅南门上方悬挂着黑底金字匾额,上面镌刻的“濠梁乐趣”为光绪年间醇亲王载沣的老师缪嘉玉所题。典故出自《庄子》“子非鱼,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之说。

刘建将军在“畅襟斋”门前向胡堂林主任赠送其母亲朱敏遗著《我的父亲朱德》和1959年10月1日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与开国将帅代表在天安门城楼合影的珍贵高清照片

    从西门穿行主楼,进入中院。该中式四合院基本保留了醇亲王府时期的建筑格局。北房门黑底金字匾额上面镌刻“畅襟斋”三个大字。

“畅襟斋”内景

    “畅襟斋”三字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墨宝。走进畅襟斋,室内布置朴素、考究、典雅,屋顶悬挂的灯笼是来自北京紫禁城故宫的灯饰。

朱德元帅第三代、第五代后人与笔者胡山在“畅襟斋”留念

    宋庆龄主席入住这座宅院后,“畅襟斋”是她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董必武、陈毅、何香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人士及外国政要、国际友人一起用餐的大餐厅。

刘建将军与夫人王玲同苏宝琛(左一)、刘鸿雁(左二)在宋庆龄主席像前留念

    宋庆龄同志故居庭院的明清两代古建为砖木结构,楼台亭阁,王府风格,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现代建筑为钢混结构,是在原有主体建筑迤西接建的灰色仿古二层小楼,建筑面积2100余平方米。新文物库依西侧大墙而建,2009年竣工,设为宋庆龄同志生平展。

    生平展的序厅,安放着宋庆龄主席的汉白玉雕像。雕像上方镶嵌时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主席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

刘建将军与夫人同故居工作人员合影

    大家认真参观了宋庆龄主席的起居室、会客室、宴会厅、书房等保留她生前原状的生活、工作环境,很受教育,感触良多。

    宋庆龄主席的卧室兼办公室,是她日常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她生活简朴,工作条件简陋。房间内的家具和办公用品,经多年使用,大都很陈旧。

    宋庆龄主席办公桌前的地灯灯罩是自己用旧窗帘制作的。她经常在桌前工作到很晚。在这里生活、工作期间,她已是70至88岁的高龄,但每天的工作时间仍然很长。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积劳成疾的宋庆龄主席经抢救无效,在这里病逝。

    宋庆龄主席卧室床头柜的玻璃板下有一帧孙中山先生为福建泉州培元中学题字“共进大同”的照片。共进大同,是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宋庆龄主席回上海暂住时,总要把它带到上海,放在床头柜上;返京时再将其带回。

朱德元帅第五代后人(两岁)在“孙中山、宋庆龄与香港”展厅,手触和平飞鸽,与世纪伟人影像留下珍贵合影

    宋庆龄同志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伟大光荣的一生,是英勇战斗的一生,是百折不挠的一生,是光辉不朽的一生。她的精神感召力,穿越时空,振聋发聩,历久弥坚,生生不息;她所投身的革命事业,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生机盎然,世代传承。

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

    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陈昊苏赋诗《纪念宋庆龄主席》:国之瑰宝颂恒年,绝代风华日月天。民族振兴新世纪,缅英忆史向无前。

周恩来总理之侄周秉和

    周总理家人周秉和说,敬爱的宋庆龄先生与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夫妇相识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并从那时起就开始了他们之间长达五、六十年的密切来往,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发展的半个世纪战斗征途中,他们精诚团结,肝胆相照,亲密合作,互相支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在为共同的事业奋斗过程中,他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胜过亲人般的革命情谊。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敬佩、体贴入微关心爱护的很多轶事和友谊故事被知情人发掘和发表后,深深感动了后人,并在热爱他们的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今年也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5周年。

    我们永远怀念敬爱的宋庆龄名誉主席!隆重纪念敬爱的宋庆龄名誉主席诞辰130周年!

赵一曼烈士后人陈红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的孙女陈红深情地谈到:宋庆龄主席是我们中华儿女、也是我的奶奶赵一曼烈士无限崇敬的享誉世界之革命伟人。1927年2月12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和总司令部南湖学兵团在旧两湖书院举行盛大开学典礼(黄埔军校第六期)。除分校2900余名学生外,学兵团近3000名学兵也一并参加,五六千人的队伍着装持枪,整整齐齐站在大操场上。其中200位左右穿着灰色军装、戴着灰色军帽、紧束皮带、打着绑腿的女兵,醒目地站在队列前,引起参加典礼来宾的特别关注。她们的军装与男生相同,只是在双袖口上佩戴红色“W”标饰(“女子”英文单词“WOMAN”的打头字母)。奶奶赵一曼(当时在校名字为“李淑宁)就是这无尚光荣的中国第一批黄埔女兵中的一员。

    当日下午一时半,军校代校长邓演达,代校党代表顾孟余,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领导宋庆龄、徐谦、孙科、彭泽民、吴玉章、于树德、蒋作宾,国民党湖北省和汉口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董必武、詹大悲及来宾200余人出席开学典礼,几十位政要在主席台就座,检阅一个全新时代的革命军校学生风采。邓演达在开学典礼上强调:“本校是黄埔的分校”,要继承和发扬黄埔的革命传统,“使军队接受党的指挥,使军事的训练和政治的训练并重,使革命的武力要与民众结合”,“要特别以民为本……使全民众尤其是百分之八十的农工们能真正得到解放。”中央执行委员吴玉章在训话中指出:“我们革命的敌人是世界的帝国主义及国内的军阀。……我最希望武装同志们切不要做第二个军阀,要为全中国痛苦民众及全世界被压迫阶级谋幸福。”

    根据当时人的回忆,宋庆龄女士当日身着花格子旗袍,脚穿高跟皮鞋,仪态大方,风采动人。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演,爱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特别是对中国第一代女兵抱有极大的希望。会场上不断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事后,奶奶赵一曼对同学陈德芸说:“孙夫人的气质和讲演水平尤为令人钦佩。”

    典礼结束后,武汉分校特向广州黄埔本校及潮州分校通电:“武汉分校举行开学典礼,孙夫人及在武汉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体到校训话,军政机关各级党部及人民团体来宾200余人,校长派蒋先云同志示训词来校,并举行阅兵,特电奉闻。”

    奶奶赵一曼和她的黄埔女兵同学战友们,在革命领袖和孙夫人的感召下,废寝忘食,刻苦学习训练,走出军校,走进了血雨腥风的中国革命大时代。她们没有辜负学校领导和孙夫人的殷切期望,为工农大众翻身解放,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国家,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直至流尽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滴鲜血。

    196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为纪念赵一曼同志题词:“赵一曼烈士为抗日坚贞不屈!”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陈红无限感慨:在天堂,奶奶赵一曼如能与她敬仰、热爱的孙夫人再相见,常相聚,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值此宋庆龄奶奶诞辰130周年,自己想对两位奶奶说,她们为之毕生奋斗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中华儿女们正在沿着她们艰辛开辟出的道路,高举红旗,奋勇前进。崇高致敬、永远缅怀伟大的宋庆龄奶奶!

    开国中将谭冠三之子谭戎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诞辰130周年书写题词:国之瑰宝。

    光辉足迹 浩气乾坤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1908年入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她受父亲宋嘉树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影响,青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前途命运。得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后,身在美国的宋庆龄立即将学校中的清朝龙旗踩在脚下,挂上新的共和国五色旗,高呼“拥护共和”口号,满怀激情地欢庆“四万万人民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图为1916年4月24日,他们补拍的结婚照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回国后,作为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1915年,她和孙中山先生结为革命伉俪。对于孙中山来讲,宋庆龄不仅是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的亲密战友和忠实继承者。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是丈夫,是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导师。在她的意念中,爱情与革命已经融为一体。在1915年10月25日于日本东京举行的婚礼上,孙中山送给新娘的礼物不是钻戒,不是耳环,也不是什么其它的首饰珠宝,而是一支手枪。孙中山说:“这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

    在并肩走过的10年岁月中,宋庆龄同志担负处理孙中山同国内外大量机密函电来往的工作,参与起草许多具有历史性影响的电文、宣言。她跟随孙中山先生开展讨袁反段、护国护法等反帝反封建斗争。1922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遇险之际,她以“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的赤诚言行,掩护孙中山脱离险境,表现了她献身革命的坚强意志和卓越胆识。

1923年8月9日,广州大沙头航空局机场,宋庆龄勇敢参加试飞我国组装的第一架飞机后,与孙中山在机前留影

    孙中山先生早年出走日本,创办中华革命党航空学校,立志“航空救国”。在他的亲自关怀下,第一架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的飞机于1923年6月装配成功。为纪念孙中山和宋庆龄的领导和赞助,这架飞机就以宋庆龄青年时代的英文学名“Ro-samonde”的译音命名为“洛士文-1号”。尽管国内科研环境与条件十分简陋,但这款飞机的操纵性能、稳定性和各项飞行参数经检测均符合设计要求,它同时还是中国第一架轻型侦察机,时速可达120公里。当时,世界的航空事业还处于初创阶段,很多人对这架中国人自制飞机的安全性能存有疑虑。容貌文静纤弱的宋庆龄却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敢登上飞机参加试飞。这一壮举是她献给孙中山先生的一份珍贵礼物——以实际行动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一颗赤诚之心。

    在革命斗争屡受挫折的困境中,宋庆龄同志陪伴孙中山先生总结经验教训,探寻中国革命新出路。她赞同孙中山先生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所有革命力量中最为活跃”的观点,为促进国共合作做了大量积极的、切实有效的工作。她参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磋商合作以及与列宁所派特使的多次重要会谈,支持、协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坚决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宋庆龄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守灵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病逝后,宋庆龄同志继承他“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志,坚决捍卫新三民主义,坚定地“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继续支持工农群众的革命行动,热情赞颂五卅运动中的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北伐胜利进军。她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斗争。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她与多名国民党左派成员以及毛泽东、董必武等中国共产党人联名发表通电,予以严厉谴责。7月14日,武汉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变革命前夕,她又发表严正声明,同叛逆者公开决裂,宣布“不再参加”国民党“新政策的执行”。她顶住巨大压力,坚决表示:“我将踏着革命者的足迹继续前进”,“我在这条道路上决不回头。”

1927年9月6日,宋庆龄为表明坚持孙中山革命原则的态度,决定遵其遗愿访问苏联。图为宋庆龄到达莫斯科车站受到各界代表欢迎

    为探寻中国革命的道路,1927年8月宋庆龄同志赴莫斯科(后旅居欧洲)进行考察和研究,1931年8月回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宋庆龄同志坚决反对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不抵抗的投降政策。1931年12月19日,她发表宣言,掷地有声地宣布“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揭露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以及它在民族危亡之际所进行的各种投降主义活动,确信:“惟有以工农政策为基础的党才能为社会主义打下基础,才能粉碎军阀的势力并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

    宋庆龄同志力主抗战到底:“不是革命在中国胜利,就是帝国主义征服和瓜分中国。别的道路是没有的。”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时,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她盛赞十九路军“使世界知中国尚有不可侮之军队与民气”,多次到前线慰问抗敌将士和伤兵,筹划救济工作,创办国民伤兵医院,被誉为“敢死之救国女杰”。她联络中外进步人士与知识界、文化界代表,于1932年12月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

宋庆龄(深色着装者)不顾国民政府禁令,亲赴东大名路国际码头,迎接“远东反战大会”代表

    1933年9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虹口区霍山路85号,秘密召开“国际反战大同盟第二次世界大会”(即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亦称“远东反战大会”),国际国内代表60多人参加大会。会议推选宋庆龄任执行主席;推选罗曼·罗兰、巴比塞、高尔基、台尔曼、伏罗希洛夫、片山潜、毛泽东、朱德、鲁迅等为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主持大会并作题为《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报告。会议通过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宣言、抗议帝国主义和中国军阀进攻红军的抗议书和抗议帝国主义干涉苏联的抗议书等,宣布正式成立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中国分会,选举宋庆龄为主席。

红军代表在远东反战大会上的书面报告《中国革命的工农红军》(单行本,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宋庆龄同志在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没有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当局的恐怖和干涉,而我们能够公开举行一个会议的话,那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代表,为中国亿万被剥削人民发出他们的呼声。……中国早就在战争之中,而且侵略中国的战争发展成为世界大战的烈火,只不过是短暂的时间问题了。”“目前的时代标志了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诞生。因为资产阶级和地主的阶级利益与阶级势力妨碍了社会向更高的形式和平地发展,因为如果生产与分配的工具仍然掌握在少数剥削者手里,群众便不能生活下去,所以无产阶级革命便成为我们这一时代最迫切的社会需要了。”“资本主义者在战争中寻求自己的出路,劳苦大众必须在革命中寻求自己的出路。……只有从人民大众本身才能获得帮助和生路。中国的亿万民众——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农民群众——如果联合起来为粮食和土地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作斗争,那是不可抗拒的。”“反动的武力只能以革命的武力来对抗。……我们是拥护中国的武装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的。”“中国人民在击败日本以及其他帝国主义的强大的军事机构之前,首先便要从中国的军阀、地主和资本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宋庆龄满怀豪情地号召:“让我们联合起来保卫苏联,反对干涉苏联的战争!让我们在整个远东,尤其是在中国,发动一个强有力的运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选自宋庆龄文集《为新中国奋斗》,人民出版社1952年出版)

    这次远东反战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召开的,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中华苏维埃在国内国际的声誉和知名度,而且吸引和动员了中国各阶层爱国人士参与到反对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运动中来,预示着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统一战线将要形成,为后来中国革命从民族革命斗争向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过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5年11月,当得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她由衷感到高兴,特意写信给毛泽东同志以示祝贺。1935年12月,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制定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号召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宋庆龄非常赞同这一正确的政策。1936年9月18日(“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为更好地促成国共谈判取得实质进展,毛泽东亲笔致函,派潘汉年面呈宋庆龄:“武汉分别,忽近十年。每从报端及外来同志口中得知先生革命救国的言论行动,引起我们无限的敬爱。1927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目前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之呼声虽已普及全国,然而统帅大兵之蒋氏及国民党中央迄今尚无悔祸之心。这种违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行为,实为国民党大多数党员所不应允许而应立起纠正才是。因此,我想到要唤醒国民党中枢诸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是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做具体实际之活动。……”

    毛泽东的来信使宋庆龄深受感动。事实上,宋庆龄一直以她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采取特殊方式,为推动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发挥着重要作用。1937年2月15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开幕。为了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宋庆龄在近十年没有参加国民党任何活动之后,第一次参加了会议,并与何香凝、冯玉祥等13人向全会提出了《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案》。在会上,宋庆龄义正词严地说:“近半年来,迭次接中国共产党致我党中央委员会书函、通电,屡次提议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足证团结御侮已成为国人一致之要求……在今天居然还可以听到‘抗日必先剿共’的老调,这是多么荒谬!难道我们要先打断一只手臂之后再去抗日吗?”

宋氏三姐妹(左起: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表示要团结御侮,实际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宋庆龄十分振奋,她于次日发表的《国共统一运动感言》中写道:“这两个兄弟党居然言归于好,重新携着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中共宣言和蒋委员长谈话都郑重指出两党精诚团结的必要。我听到这消息,感动得几乎要落泪。”

    宋庆龄同志积极争取世界人民对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支持,为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她把中国抗战与国际反帝反战斗争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中国抗战是“对于全世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斗争”,“中国不仅是为了它自己而战斗,并且也为了全人类而战斗”。

1939年,宋庆龄与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一起前往香港码头察看支援抗战物资装运情况

    淞沪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很关心宋庆龄的安全,特意拍来电报,请她尽快撤离上海去香港。1938年6月,她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向世界宣传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宣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勇斗争,为中国抗战争取了大量国际援助,并想方设法冲破封锁,将募集来的大量款项和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送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援助建立国际和平医院。她先后介绍国际友人斯诺(后写出著名《西行漫记》,首次让世界人民了解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马海德、白求恩、柯棣华等到抗日根据地工作。她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并对国际友人说:中国有个共产党,我看希望就在这里。

抗战胜利后,保卫中国同盟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宋庆龄继续担任该会主席。图为1948年,宋庆龄在检查中国福利基金会准备运往解放区的物资

    全面内战爆发后,宋庆龄同志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支持进步组织和民主力量开展“反内战、反独裁,要团结、要民主”的斗争,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强烈谴责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呼吁建立人民民主制度。

    1949年7月1日,宋庆龄同志在上海发表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的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这是我们祖国的新光明。自由诞生了。它的光辉照耀到反动势力所笼罩的每一个黑暗角落。向人民的自由致敬!……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是的,这是一个最伟大的时期——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里程碑。我们解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的束缚。我们铲除了封建制度。人民正走向新的、更光辉的高峰。敬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胜利万岁!”

迎接孙夫人到北平

    1949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廖承志等50余位中共中央和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到北平前门火车站,提前一个小时等候宋庆龄同志。车刚刚停稳,毛主席便走进车厢,握着宋庆龄同志的手亲切地说:“欢迎你,欢迎你,一路辛苦了。”

宋庆龄《华北之行的印象》英文底稿

    北平,曾是孙夫人的伤心地,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她在后来的回忆文章《华北之行的印象》中写道:“当田野在火车的窗外飞掠而过,那些新种植的田地,那些最近收割的田地,当它们在我的眼前滑过,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当沿途的城市、市镇和乡村飞驶过去,当我看到标明出地形的、无数大小的河流,有些是涓涓的细流,有些是急浪翻腾的大河,我就感觉到,我们中国是可以成为富饶之地的,一切基本的条件都具备了。当我看到这些景色时,我觉得生产和发展的可能性,似已近在眼前了。我可以告诉你们,我这次到达北京时的感觉,和我在1925年时所经历到的,真有天壤之别。那时候,这历史的古城是各国帝国主义的基地,也是孙中山不幸逝世的地方。现在,这个城变成了人民的讲坛,我们听到了人民声震云霄的洪大的呼声。它是新中国的诞生地。”

    北平之行,宋庆龄见到了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中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宋庆龄在政协会议上发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宋庆龄同志致辞:“今天,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动力,中国的人民在前进,在革命的动力中前进。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一个建设的巨力,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在这次大会上,宋庆龄同志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开启了她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奋斗的新征程。

1951年10月1日国庆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宋庆龄(右二)、李济深等天安门城楼上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宋庆龄前往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三十万群众在广场上欢呼雀跃。望着无数欢呼的人群,想到孙中山先生的毕生夙愿开始得以实现,宋庆龄这位坚强的战士热泪盈眶。她在《华北之行的印象》中写道:

    “第一桩(最使人兴奋的事情)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一个非常庄严的典礼。但是在我的内心,却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欢欣。回忆像潮水般在我心里涌起来,我想起许多同志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得了今日的光荣。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紧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这个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景象: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全城的人民都出来参加了。各色各样的人都在那里了。工人,农民,教育工作者,学生,公教人员,文化团体,人民解放军,这一张名单永远念不尽,就像游行的队伍似乎永远走不完,一直走到深夜,火炬把黑夜照耀成白昼。中国真的学会了唱歌和舞蹈。因为有的是无穷无尽的歌唱和有节奏的表演。这是景象的大观,这是万音的合唱,使人永远不能遗忘。总结一句话,我这一次北行真是一个灵感。它使我更认识了人民的力量。我看到凭了人民的力量,我们的具有历史性的政府诞生了。我亲眼看到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真正革命精神所获得的杰出成就。北京的整个空气,使每个人离开以后,都带了决心,要献出他的每一分力量,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

1954年,朱德和宋庆龄交谈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同志始终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道路充满希望和信心,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终于会成为全世界的一种通行的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也一定会实现。”她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和国家名誉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参与大量国务活动,积极发挥朋友遍天下的优势,广泛团结凝聚各族各界人士,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著名红军女战士汪荣华罕见戎装照现身(组图)
·下一篇:无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著名红军女战士汪荣华罕见戎装照现身(组图)
·红色头条:看老照片回忆延安生活和往事(组图)
·特稿:看老照片回忆延安生活和往事(组图)
·建军前他就是正军级,张国焘当过他的副手,开国大典时他最先讲话
·红色头条: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纪实(组图)
·红色头条:“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探寻毛泽东初心的人民心
·《中江文史》举行早茶会(组图)
·红色头条: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并敬献花篮!
·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董存瑞牺牲75周年体会(组图)
·特稿:悼为国捐躯的松山英烈们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胡山:国之瑰宝 万世荣光——纪念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
特稿:国之瑰宝 万世荣光——纪念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
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的难忘岁月(二)
作曲家、优秀指挥家姜晓欧先生追悼会在燕郊举行(组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著名红军女战士汪荣华罕见戎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著名红军女战士汪荣华罕见戎
红色头条:看老照片回忆延安生活和往事(组图)
王延:看老照片回忆延安生活和往事(组图)
特稿:看老照片回忆延安生活和往事(组图)
毛泽民的最后岁月:从国民党审讯记录看烈士的初心和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