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旬阳曾经是鄂豫陕边区,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红二十五军,陕南第五路,第六路游击师活动最频繁的地方,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红军,老八路,老游击队队员,曾经在鄂豫陕边区,在旬阳革命老区,投身革命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和武装群众,配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在陕南旬阳一带,共同创建鄂陕苏区革命根据地。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西进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下,行军万里长征,长途跋涉,不辞艰辛,进入陕西省东南地区商洛地区,安康地区境内,部分红军主力,胜利达到革命老区旬阳,实现了红军战略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由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军政委吴焕先等同志领导的工农武装革命进入陕南边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部队中的红七十四师长陈先瑞同志,回忆说:“军政委吴焕先同志告诉他,你先带一个连下去,就地开展地方苏区工作,部队名称就叫鄂豫陕游击师,你担任师长“。
下去后,先熟悉陕南旬阳秦巴山地区地理地形,社情民情,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主张,主要以“抗捐,抗税,抗粮,抗丁,抗债五抗为斗争口号”消灭地方反动势力,积极组织人民群众武装,建立苏维埃政府。并随时随地将红军部队,游击师在陕年苏区的活动情况及时向红二十五军军部报告。
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主力部队,驻扎在鄂陕边区旬阳境内。他们在鄂陕省特委,豫陕省特委和鄂豫陕游击师总司令部的领导下,各个游击武装组织,在鄂豫陕边区积极开展武装活动,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发动武装斗争,在鄂豫陕苏区巩固和扩大鄂豫陕边区根据地。
在旬阳红军镇鄂陕边区,广泛流传着红军革命歌谣和红军革命标语。是共产党领导老区人民闹革命,闹翻身。红军镇人民群众唱歌着:“山高遮不住太阳,黑夜过去天就亮。洪流滚滚翻波浪,旬阳来了共产党。太阳就是共产党,党的恩情赛爹娘。打倒土豪分田地,人民生活有保障。”红军标语:“红军保护商店,学校,邮政”。“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游击战争鄂豫陕,红军足迹放光辉。
在革命紧急关头,中国工农红军党组织领导鄂豫陕边区,在鄂豫陕苏区成立了“鄂豫陕特委,红七十四师 “。下设“七路游击师”一,二路游击师在商洛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三,四路游击师在商洛地区山阳县漫川关一带活动,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斗争形势和游击战争蓬勃发展。
陕南五路游击师,师长毛易彬(陕南红枪会首领)后为孙光(孙寿山)(1914--1967)外号,孙驼子,湖北省大悟县人。他1930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红军战士。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国内革命战争。
1934年11月跟随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由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军政委吴焕先等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陕南旬阳,同年12月,他在陕西省镇安(陕南游击师警卫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他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青海省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指挥员,1955年被共和国国防部授予他共和国“少将军衔”。
陕南五路游击师,政委白明俊,陕南商洛镇安县东川区月河乡人。曾经担任镇安县政协委员,商洛地区行暑书记。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他们带领五路游击师二百人,主要活动在陕西省镇安县,旬阳县苏区一带的米粮川,两河关,小河镇等地。
陕南六路游击师,师长叶忠让,后为肖大喜等同志,带领一百人在鄂陕边区,郧西县,旬阳县的庙川,一,二,三天门山,潘家河(红军镇)佛爷庙等地活动,开展革命武装斗争。
陕南七路游击师,师长余德心,政委张祖祥,他们带领一百余人,主要活动在鄂陕边区,郧西县,旬阳县的大,小新川,西河等地。在陕南苏区,开展游击战争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游击战役,就是由五路游击师,六路游击师在陕南秦巴山区的镇安县,旬阳县苏区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那时,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东渡黄河,胜利达到革命圣地陕北延安不久,由陕南六路游击师,师长叶忠让,肖大喜等同志领导的六路游击师来到了湖北省郧西县郭家沟,我红军游击主力部队,正在吃早饭时,遭遇到国民党伪军和地方反动派民团武装,一个连队和郧西县民团武装三百人的攻击与围剿。
敌众我寡,兵力悬殊下,六路游击师和部分群众迅速撤离,我六路游击师部分指战员退到旬阳县潘家河(今红军镇)九龙山下的佛爷庙时,敌人穷追不舍。六路游击师师领导决定,留下一个特务队,命令指导员高中宽同志带领一个班阻击敌人,为了掩护六路游击师主力和部分群众安全转移。激烈战斗中,指导员高中宽和一名班长英勇牺牲在九龙山下。
当地人民群众怀着无比悲痛心情,冒着生命危险和杀头的可能,与敌人斗智斗勇,把英勇牺牲的二位烈士安埋在潘家河(今红军镇)碾子沟口,并在坟墓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红军老祖”墓的文字,以示纪念。至今,在鄂陕边区郧西县,旬阳县一带,在老百姓中,仍然流传着“红军老祖”的革命传奇故事。
当时,由于革命工作需要,一支刚刚诞生的革命有生力量,一支新成立的陕南革命武装,这一支部队,武装装备和革命战斗力量都比较薄弱,战斗素质比较差,能否经得起‘敌强我弱’的考验,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在鄂陕边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都是党组织要考虑的事情。
在革命关键时刻,我们鄂陕边区陕南六路游击师经受了部队刚刚组建,思想不稳定的严峻考验。首先,在极其艰苦的游击战争年代,我们全体指战员,同甘苦共患难,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善于做红军干部战士思想工作,积极主动找同志谈话,党群关系,保持革命意志,思想上,工作上统一,革命同志经常在一起谈心,交流。
他们灵活运用了毛泽东主席军事战略思想:“游击战,持久战”中的“敌强我弱,敌疲我扰”的战略战术,避免与敌人硬拼。利用山地游击战,利用一切优越条件,把部队锻炼成为:“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逃”的游击战方法,广泛运用每一场战役战争上。不受天时地利限制,“能走得快,走得好”游击战术,使部队有较强的战斗力,严格的纪律性和顽强的英勇不屈的作风。
我红七十四师主力胜利从陕南旬阳碾子坪出发,巧妙避开敌人主力的困扰,顺利沿着鄂陕边区崇山峻岭的秦巴山区,冲出重围,在陕南商洛山区的山阳县,柞水县,镇安县,旬阳县(市)宁陕县之间与敌人周旋,直到红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被毛主席授予红七十四师陈先瑞师长“陕南王”赞誉,名副其实。
中国工农红军,所到之处,都大张旗鼓向人民群众宣传红军主张,党的政策,红军又回来了。红军不会不走了,号召苏区人民群众,用各种各样方式配合红军行动,警告了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分子,不敢轻易妄动,不准做坏事,谁敢欺压百姓,就让他人头落地。
同时,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武装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鄂陕苏区,边区镇压了一批穷凶极恶的反革命分子,这样在鄂陕苏区,大大的鼓舞了革命士气,稳定了鄂陕边区人民群众的斗争情绪和革命必胜革命信念,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鄂陕特委游击师)在革命战争年代,用生命和鲜血,在鄂陕边区谱写了最壮丽不朽的英雄赞歌,激励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