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北京城,皖西常入梦;山山水水隔不断,战士赤子情。水是故乡秀,山是故乡青;人杰地灵皖西好,故乡梦中存。当年斗敌顽,九死换一生;腥风血雨无所俱,全靠众乡亲……不使旧貌换新颜,何以慰英灵……”。这首《忆皖西苏区》,是陈祥将军1989年为纪念立夏节起义60周年而写的。感情深沉,尽诉衷肠,令人潸然泪下。
1980年,陈祥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的生活依然非常充实。他与老战友一起,多次往返大别山,编写红28军、红25 军军史,并撰写了数十万字的革命斗争回忆录。就在这一段往返、深入大别山期间,他重走了当年炮火硝烟的战场,重见了当年同甘共苦的乡亲,锦绣山河让他流连忘返,依依深情让他泪沾衣襟。但是,让他难受的是,皖西和金寨的人民此时深深陷在贫困之中,不少乡亲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的心流血了,吃不安,睡不眠。于是,他在编撰军史和革命回忆录的同时,花了很大的精力,为皖西、金寨的父老乡亲呼吁奔走、反映情况,为他们脱贫致富出谋献策、乐做实事。
魂牵梦绕故乡情
1987年10月下旬,71岁的陈祥,从北京回到金寨,不顾年高体弱,深入到山区、库区了解、调查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最后由他亲自执笔,整理、撰写出了长达8000多字的《金寨县库区(山区)群众生活现状纪要》。从《纪要》我们可以看出,这次调查始于1987年10月24日上午9时。这天上午9时至下午1时,在双河区调查;10月24日下午2时至25日中午,在南溪区调查;10月25日下午2时至10月26日中午,在斑竹园区调查;10月26日下午1时至3时,在古碑区调查;10月26日下午3时至27日上午、10月30日下午至31日,先后两次在青山区调查。这种安排紧凑至几时几分的调查,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忙中有细,抓住重点。除在区政府附近调查外,还深入到一些具体乡镇和贫困户。如在南溪区,陈祥不仅考察了南溪镇的情况,还深入到与河南省接壤的泗道河乡和位于皖豫交界处大山金刚台南麓的汤汇镇调查;又如在斑竹园区,陈祥不仅考察了区政府所在地的情况,还深入到西庄乡等地调查;再如在青山区,陈祥还深入到几户库区贫困户家进行调查。陈祥将军在这次调查中,对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周围即“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也十分关注,对两大水库由于超限蓄水而给群众带来的损失调查得很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金寨县公路,基本上都是土路,路况不好,曲折崎岖,黄尘扑面。陈祥虽然乘坐的是小车,但也难免颠簸之苦。除了吃饭睡觉,他将所有时间都用于工作,而且晚上还要接待来访、整理调查所得,所以很难睡一个整觉。陈祥将军像这样深入金寨的区乡和山区、库区所作的调查、考察,并提供完备、细致的调查材料,每年都要进行一两次,直到他 1997年6月逝世,总共有十多次。
层层上书感人心
世界上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陈祥将军出生平民,自小就与劳动人民血脉情深。1983年3月,陈祥和林维先、汪少川、夏云飞、朱国栋、徐其昌等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联名,写信给安徽省委、省政府,期望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笑纳忠谏,为革命老区金寨人民造福及早作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金寨人民长期贫困的问题。为了使这封信产生更大的影响,陈祥将军又请战争年代曾长期在金寨工作过的郭述申和金寨籍中将陈先瑞两位老同志,将他们这封信转送当时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于是这两位老同志又写了一封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于1983年12月8日,在郭述申、陈先瑞的信件上批示道:纪云同志,此件请你处理。那个县恐怕有个生产方针问题。老靠国家帮助不是办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同志又将此件批转给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李瑞山同志:……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解决的意见。12月15日,李瑞山同志在此件上批示道:农、林、水、财、民几个部,由经委农业局一个同志牵头,去安徽调查……。
在六位老红军、老将军给安徽和中央领导写信同时,金寨籍的老将军林彬也于1983年5月2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时任国务委员的张劲夫写了反映金寨情况的长信;1983年12月26日给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黄璜及省各位领导,写了反映金寨情况及提出建设建议的长信。金寨籍的老红军、时任长沙铁道学院党委书记的朱国栋,也于1984年2月16日给安徽省委书记黄璜写了反映金寨情况及提出建设建议的长信——这些,皖西干群统称之为“将军上书”,终于引起了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激起了一股巨大的波澜。而在“将军上书”这一壮举中,陈祥将军是主要的“幕后策划人”之一。
在“将军上书”的推动下,遵照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批示的精神,1984 年 2月,组成了“国家及省、地赴金寨县调查组”到金寨进行实地调查和考察。调查组由国家经委农业局、财政部预算司、水电部财务司、林业部造林经营司、农牧渔业部农业局、民政部农救司和安徽省农牧渔业厅农业局、省林业厅林政处等12个单位所委派的13位领导和专家组成,可谓规格高,阵仗大。
调查组通过当年2月这次和 7月的另一次调查,“基本摸清了(金寨)情况,并就老区贫困县应采取的生产方针、政策和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的办法,同安徽省委、六安地委、金寨县委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了具体研究”。其情况,李瑞山同志于1984年9月4日给“纪云同志并耀邦同志”写了一份题为《关于解金寨县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的长篇报告,阐述得非常清楚。
历史的事实证明,李瑞山同志在报告中所提的一系列改善金寨人民生产、生活状况,重振金寨经济的政策、措施,落实得都比较到位、比较好,金寨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经济、迅速改善生活的宽广之路。
昔日老区换新貌
1998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地区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金安、裕安两区。2000年3 月,省辖六安市成立,时六安市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5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全市188个乡镇。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总人口665万余人。
陈祥将军生前极为关注的两件事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一是宁西铁路六安段的建设。2001年5月18日,宁西铁路六安段正式动工,经过铁路建设者和广大群众的19个月的共同奋战,于2004年1月8日正式通车。至此,合肥到西安的这条铁路东西大动脉,也宣告正式贯通。90 公里闪光的铁道、9个风格各异的车站,在六安大地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实现了皖西人民一百年来盼铁路的梦想。宁西铁路不仅是一条扶贫路,而且更是一条腾飞路。
二是霍邱铁矿的开采。六安市霍邱铁矿探明储量16.5 亿吨,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矿区南北长34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272平方公里。陈祥将军生前曾为这座大型铁矿的开发,多方奔走,竭力呼吁。如今,沉睡地下千百万年的宝藏,已经喜见阳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