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鸭绿江上,那三座断桥(组图)
2023-11-01 17:47:51
来源:战友之声FM
作者:李振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穿梭在历史悠久的古城丹东,没有感觉到老态龙钟的沧桑。但却能触摸到岁月的瘢痕遗迹,也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与快捷和尽现不尽的青春活力。

    金秋时节,一个艳阳满天,没有风,也没有雨的日子,我和朋友来到中朝边境小城丹东。

    呼吸着空气中的淡淡清新,我走出丹东火车站。

    一眼望见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很是好奇,他老人家挥手指引的方向,既不面向出站,也不面向进站。接站的战友老邹告诉我,是北京的方向。是啊,我想了想,这不正是丹东这座边城特殊位置的写照吗。地处边疆,心向北京,始终和祖国连在一起。

    在丹东的日子,我赶遇了一场暴雨冰雹,开心果般大小的冰雹铺天盖地,老邹驾车停驶在银杏树下躲避。

    银杏树树姿高大挺拔,雄伟壮丽,叶形古雅秀美,冠大荫浓,寿命长达千年以上,很有观赏价值,是第四纪冰川孑遗古老树种,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

    早在1904年,丹东人就把银杏树裁植于街路两旁。我眼前的银杏树,均是历经世纪沧桑的百年古树。亚洲的城市中,百年银杏树的街道只有6条,丹东就有3条。

    银杏是丹东的市树,丹东是“银杏之都”。

    我透过车窗的雨雾向外眺望,郁郁葱葱的银杏树浓荫覆盖,在雨点冰雹的撞击下,叶片撒满街路,满目金黄,铺成一条金光大道,成为暴风雨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冰雹砸在汽车顶棚上,感觉像是鞭炮爆炸声和枪声。

    暴雨冰雹,狂风落叶。我和老邹这对战友坐在越野车里,望着眼前“满城尽带黄金甲”,面面相觑,感受着这座古老边城的浪漫情怀和曾经经历的战火兵燹。

    “去断桥看看吧”,沉默了一会儿,老邹说。

    鸭绿江大桥

    鸭绿江铁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大桥,建在丹东市区旁,横跨鸭绿江,直通对岸朝鲜的第四大城市新义州市。

    桥长944.2米,宽11米,12孔。

    1920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资源,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铁桥。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行武装干涉,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同年10月,在朝鲜人民处于极端困难,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旗帜,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并肩抗击侵略者。

    战争爆发后,鸭绿江铁桥和旁边的双轨铁路桥,共同承担起志愿军过江,军需物资供应,以及后方支援前线的运输任务,也成为连接中朝两国的交通生命线。

    侵朝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这位参加过二战的老将,决心要切断志愿军补给线。在1950年10月8日到14日,派出百余架B-29型轰炸机对鸭绿江大桥进行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部分桥梁落入江中,中方一侧仅存4孔残桥,至使这座大桥彻底瘫痪,成了一座断桥。

    如今,经修复辟建为旅游景点,游客买30元门票可上桥观光。我站在断桥上,看到炸弯的钢板,扭曲的钢梁,这是美国侵略者的历史铁证。浅蓝色的桥身提醒着人们,不忘战争,珍惜和平。

    我佇立断桥遥望远方,那是一片曾经吸引世界目光,燃烧战火,志愿军将士浴血拼杀的热土;那是几十万英雄儿女为了为了世界和平,抛头颅、酒热血,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土地;那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凝聚中朝友谊,换来一片和平锦绣的沃土;那是中华儿女舍生忘死,慷慨奉献,诠释对党对国家忠诚的地方。

    今天的新义州,掩映在一片稀疏的绿荫之中,隐约看到露出树梢的几幢起脊的红瓦屋顶,引人瞩目的是那几丛粉红色的花木。到了晚上,灯光暗淡,人烟稀少,市井萧条,朦胧中可见一栋一栋没有窗户的“高楼”。

    现在的丹东,群山叠翠,绿树成荫,高楼广厦,接天摩云,车水马龙,花木扶疏,景色殊美。身穿五颜六色服饰熙照攘攘的人流,犹如一道道五彩缤纷的河流在街路上流淌。

    同饮一江水,风景各不同。

    燕窝铁路桥

    沿鸭绿江塑江而上,我们来到一个叫燕窝村的地方。

    这里是鸭绿江燕窝铁路桥遗址。

    燕窝铁路桥,是一座木结构列柱式铁路便桥。

    当时东北军区工兵部队于1951年5月30日建成,称鸭绿江浮桥,又称水中桥。桥长500米,宽15米,由直径30至50公分粗的圆木集群而成,每座桥墩用圆木111根,横排15根,纵排7根,左右各3根,共19座桥墩,桥墩下面石块堆积加固。涨潮时没入水中,退潮时,露出水面,露出部分约15米。在中国境内的铁路从燕窝村鸭绿江边经那家沟并入安沈线,现在的沈丹线,在朝鲜境内的铁路路基至今尚存。

    选择这段江面上有浅滩和小岛地方,临时搭建起一座木结构列柱桥,很有隐蔽性。美军空军轰炸鸭绿江大桥时被破坏,每次遭到破坏后,都能及时修复。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大批部队由此过江,支前队伍和物资也多由此桥进入朝鲜前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战争结束后,浮桥废弃,桥面的木头也被江水冲走了,只剩下几列柱桥墩还留存水中。

    江畔塑有两座雕像。

    爸爸手握扁担,妈妈挎着篮子,儿子捧两个鸡蛋送行。儿子仿佛在说:志愿军叔叔,我和爸爸妈妈是你们的后盾,我们期盼您早日凯旋归来。

    志愿军战士手持武器,大踏步的向前走去,挥挥手仿佛在说:祖国,请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舍身卫国。

    生动的雕像,生动地再现了祖国亲人送别志愿军战士赴朝鲜前线参战的历史场景。

    我静静地望着江中那几列圆木桥墩,横贯于江面之中,寂寞无声,随着潮涨潮落,时隐时现,……显现着那段弥漫战火硝烟的难忘岁月和历史沧桑。

    岸边柳枝摇曳,歌舞升平,游人如织……展示着这座英雄城市不尽的青春活力。

    战争与和平的场面,更替交会在鸭绿江畔。

    河口公路桥

    河口公路桥原名清城桥,位于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村。桥长709,12米,宽6米,高25米,载重60吨,钢筋水泥结构,1942年12月建成通车。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伪满塊儡和朝鲜当局建造的,是日本侵华罪证之一。

    河口公路桥是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三大渡江地之一。彭德怀司令员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自安东(今丹东)、河口、辑安(集安)三地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

    时光回塑到1950年10月19日黄昏时分,中朝边境的小城安东,天上乌云密布,飘着微微细雨。经过分秒必争的工作,彭德怀穿着旧粗呢子黄军装,带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车匆匆从这里过桥,奔赴朝鲜战场。

    汽车过了清城桥,进入朝鲜境内,彭德怀突然命令司机停车,将头伸出车外,默默向大桥瞭望片刻。这一刻,他是想再望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呢,还是望一眼这随时可能遭敌机炸毁的大桥呢?亦或是瞭望即将跨江而过的志愿军先头部队呢?他没说一句话,立马又将车门关好,命令司机:“开车!”

    前方,战火纷飞,乌云密布,险象环生。

    彭德怀是率先踏上朝鲜前线的志愿军领导者,也是亲手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幕的志愿军统帅。

    随后,第39军117师,第40军118师等部队由此桥前往朝鲜战场,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

    1950年10月23日,第13兵团由河口过江入朝参战,打击侵略者。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从此响彻云霄。

    我站立桥头,依稀感受到当年骤起的江风,似乎听到当年桥上嘹亮的歌声,和一列列志愿军战士快速过桥的走路声。清城大桥,承担起了志愿军过江、支援朝鲜战场军需物资供应的交通大动脉,也成为美国轰炸的主要目标。彭总过江第二年的3月29日,美军轰炸机轮番对清城桥进行轰炸,将桥中间9孔长约200米的桥体拦腰炸断,桥面落于水中,无法修复,从此被称为断桥。

    我走近清城桥,犹如走进一部硝烟弥漫的战争史。桥头前绿树掩映,酷似守护桥头的志愿军战士。每棵树的下面立着一尊战斗英雄的铜像,他们是杨根思、黄继光、杨连弟、邱少云、胡修道、杨春增……那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让人崇敬。

    我来到桥头,左边保存着仅能容一人的小岗楼,尖式铁顶,早已锈迹斑斑,流淌着历史的痕迹。

    我走在断桥上,桥身上遗留许多弹孔。举目前望,孤零零的几座桥墩,静静地立在江水中,似乎是在诉说什么。桥栏上插着猎猎作响的军旗,上面清晰地印着从这里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争部队的番号,细细数来有40面。军旗映红了大桥,映红了一江河水,映红了中朝两岸边界。

    桥头音响,传出志愿军将士激烈战斗的枪炮声,喊杀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将人们带入那个永载历史的岁月。

    虎山长城

    去河口断桥的路上经过虎山长城。

    山川秀丽,江河清碧,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平地孤耸,视野开阔。

    硝烟散尽复登临,江山依旧美如斯。极目远眺,江河如带,蜿蜒天际。平原沃野,鸡犬相闻。巨龙矫首,雄关如铁,让人豪气顿生。

    万里长城的起点和终点,人们常说“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其实,我眼前的虎山长城是长城东端的起点。

    “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明史·兵志》这样记载。

    虎山长城,位于丹东城东15公里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虎山村。

    虎山长城与朝鲜隔江相望,长城脚下的“一步跨”,是中朝水路边界距离最近的地方。

    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突起于鸭绿江边。作为国门,长城选址虎山,确有军事意义,丹东历次作为明清(后金)交战的前线,虎山首当其冲,成为军事要塞。

    “高头极目海云东,指点扶桑可挂弓。衰柳迷烟知驿古,寒鸦带日觉天空。江流不尽关山迥,帝德无私雨露同。却笑楼船成底事,水边枯骨战图功。”明王之浩登临虎山要塞时,写下了这首《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虎山面积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

    站在长城脚下,我望见了峰顶上那座万里长城的第一座峰火台。汉族先人身受卫国之命,责任、义务和自家性命,选择虎山为屏障,在此戌边据守。

    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女真人的侵扰,然而坚固的城墙,并没有抵挡住女真人的进入。

    女真人入关后建立了清王朝,开始了闭关锁国,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渐渐落伍了。

    到了1894年,在虎山长城不远处的大鹿岛以南海域,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的时候,洋洋大清国竟惨败于弹丸之地的日本。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血的教训。

    三座断桥,寓意深远

    鸭绿江断桥和河口断桥,是日本殖民统治的遗迹,是美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证;燕窝断桥是中国人民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三座断桥集耻辱、斗争、成就于一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断桥,亲历了中华民族从忍屈受辱到奋起抗争,从历经挫折到不断胜利,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艰难历程。

    断桥,长城,大鹿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王绪忠:谈毛泽东关于国防观的重大意义
·下一篇:无
·红色头条:“红色文创,扬帆起航”一一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红色文化专委会成立大会在
·王绪忠:谈毛泽东关于国防观的重大意义
·特稿:再颂毛泽东(近体诗/五绝)
·特稿:陈祥将军的峥嵘红军岁月(组图)
·特稿:富平人民支援前线和为子弟兵做军鞋记事(组图)
·特稿:中共陕西安康军特支书记粱步六(组图)
·叶新军: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特稿:闽粤赣边纵队李燕华老战士率革命后代老区行(组图)
·特稿:陈永喜:乡创助力红色文化传承(组图)
·特稿: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第十小学王福店校区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鸭绿江上,那三座断桥(组图)
红色头条:“红色文创,扬帆起航”一一浙江省传统文
李春明:人民记着您!——悼念克强同志(组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刘俊道(组图)
王绪忠:谈毛泽东关于国防观的重大意义
四川剑阁:“帮扶鸡”助推乡村振兴(组图)
特稿:再颂毛泽东(近体诗/五绝)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陈祥将军的峥嵘红军岁月(组图)
空军原司令员于振武上将逝世,系中国首架喷气飞机歼
特稿:陈祥将军的峥嵘红军岁月(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