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由梦而起、而为、而成。为了实现“清水到处流”“生活日日好”的梦想,林县人民劈山填谷,开山凿渠,改变河山旧貌。在太行山巨大的山体上,一条宽阔的水渠在崇山峻岭间盘桓,宛如气势雄浑的长龙,刻画着人力的极限和精神的高标。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不再单纯是一项水利工程,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感悟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汲取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力量。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所有建设人员一切行动听指挥,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管理民主化。为了解决住宿吃饭问题,民工们在工地上住山缝、宿崖洞,凡是能躺下的地方都住着人,实在没地方就露天打铺,冬天冷了就把茅草当铺草来驱寒。大家都把“忠诚”二字写在“眉宇间”,烙印在“心坎上”,凭借上上下下、四面八方的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靠双手凿出这条自山西到河南、全长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反映的是我们党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堪称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辉典范。
感悟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的担当精神,汲取“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力量。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在没有任何大型现代化机械的帮助下,建设者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创造了惊天伟业。苦战十载,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绝壁穿石,挖渠千里,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筑就了这条流淌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气质的人间天河。让被干旱缺水折磨了上千年的林县人民实现了“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壮举,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太行山的雄伟气势,在人民的冲天干劲面前,显得黯然失色。红旗渠精神会像涓涓不绝的渠水一般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不断创造出新的不凡业绩。
感悟甘为孺子牛、造福千万家的拓荒精神,汲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力量。红旗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特别是“为了人民”,堪称红旗渠精神的灵魂。林县人民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为了修渠,全县50余万人口中,先后有30多万人次上山劳动,81人献出宝贵生命。红旗渠的建成,实现了“喝令行山让开路,我带漳水把家还”的夙愿。红旗渠年均引水量2.8亿立方米,解决了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如今这道太行山上的蓝色飘带仍在孜孜不倦地灌溉着这片土地,让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的富饶山区。林州人民从红旗渠精神中不断汲取营养,坚持自力更生,继“战太行”后,又接续谱写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