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刻苦学习的故事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古代: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朝车胤、孙康囊萤映雪,东汉孙敬和战国苏秦悬梁刺股,春秋孔子韦编三绝,隋朝李密牛角挂书,东吴吕蒙手不释卷等故事。其实,在近现代大别山地区也有很多老红军读书识字的故事。
勤奋学习好家风
曾绍山是一个对待工作极为严谨、学习特别勤奋的人。在革命年代,曾绍山因为底子差总是抓紧时间学习,建国后环境安定下来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懂得的东西更多,每逢开会作报告,曾绍山都会利用一个晚上把稿子背下来,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讲,下尽了功夫。所以曾绍山在台上发言,那言辞流利的话语和铿锵有力的声音,总会引起台下阵阵掌声。
曾绍山经常教育孩子们,现在时代不同了,闹革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国家已经进入了建设时期,更加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来贡献力量。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曾绍山的孩子们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她们努力学习、认真做事,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战友后背是黑板 行军路上是课堂
老红军胡正先曾说,现在的年青人不知道怎么的,走哪里都是抱着个手机看个没完,吃饭看、走路看、睡觉躺在床上还在看,有时间怎么不好好读点书?
胡正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10岁就离开家到横排头村的山里去放牛,牛仔山坡上吃草时,他就偷偷跑到村里的私塾去看人家读书,只记得教书先生念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既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怎么写。穷人家的孩子多么想读书啊!
胡正先12岁参加红军,直到红四方面军西进的路已经走过了陕西山阳县的漫川关,大家才开始有机会在行军路上学认字。部队里有文化的同志担任教员,用一块小纸片,写上“人、枪、农民、红军、战斗、纪律”等字,贴在前面战友的背上,跟在身后的教员大声念,大家也跟着读,一天只认5、6个字。没有拼音,发音都不准,还经常还闹出笑话。在汉中的一处路上行军时,胡正先聚精会神看着前面的字,嘴里不断发出声,忘记看路,咣当一下踩了个空,滚到几米深的沟里,他嗖地一下爬起来,继续走,继续念。
没有纸和笔,没法做作业练习写字,认字的印象不可能很深,很多人认了前面的,忘记了后面的。到了条件好的宿营地,教员在老乡的家里的门上写个门字,在桌子上写上桌字、如此类推,水缸、谷仓、饭碗……都写上字。部队开拔时,战士们的背后、背的袋子、电台上,都有用木炭写的字。说实话,学习认字的条件很差,但是大家学习的氛围很浓。走一路,念一路,中途休息时,你考我,我测你,印象不断加深。部队进入川陕根据地的空山坝时,胡正先已经认识了500多个字。虽然500多个字不多,但是就因为这个,他作为有文化的人被推荐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学习电台报务,令很多比他认字少的战友十分羡慕,这项工作胡正先一直干到离休,成为红色听风人。
红军部队到了新疆新兵营后,胡正先才真正地开始坐在课堂上学文化、学技术,他也更加勤奋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涯了。从胡正先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爱学习是他人生的一种修养。
踔厉奋发 决战蓝天
西路军失败后,部分人员随李先念突围到了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在这里,金寨籍方子翼经历了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新疆督办盛世才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在苏联政府的援助下,扩建了新疆督办公署边防航空队,并设立了航空训练班,对外称航空学校。经中共中央同意,在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陈云与盛世才的多次交涉下,达成了为中共培训60名航空人员的协议。
这是关系到未来建设人民空军的大事,陈云高度重视,从西路军到达迪化部队人员中挑选了30名青年干部学航空。可是,被挑选的人员大多数不愿意,其中也包括方子翼。主要原因是觉得自己文化程度太低,学航空高不可攀,怕完不成学习任务,耽误党的大事。
后来中央领导陈云和邓发两位同志找到方子翼等,经过悉心教导,大家都想清楚了,坚定了决心。方子翼进入了飞行班学习,他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辜负中央领导的厚望,干就一定要干好,坚决完成党交给的把航空技术学到手的任务!飞行班有30多门课程,方子翼克服文化低的困难,挤时间、抢时间,加班加点,刻苦钻研。为了保证学员休息,校方晚上下自习后将教室锁门不让学,他就把资料带到宿舍学;校方发现了,实行宿舍灯火管制,他就买来电筒在被窝里学。方子翼凭着顽强的意志和超时限、超负荷地拼命学习,攻克了航空理论大关,进入了飞行训练,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第一个驾机飞上蓝天的飞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