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拜望道德楷模林秀贞,是我们多年的夙愿。
因为她是土生土长的朴实无华的农民劳模,是常年做小事做善事扶老助残的好人,是典型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居大妈,林秀贞却做出了令亿万人民动容的不平凡的事迹,做出了不平凡的人生选择:30年如一日,像亲生女儿一样照料赡养村里6位孤寡老人;多年来,先后为8名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出资数万元改善乡村教育条件,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她还帮助29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圆了她们的“家庭梦”,“求学梦”,“养老梦”,“就业梦”。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入选中国 “最美奋斗者”。
难能可贵的是她还是几十年绿树常青的既朴实无华又与时俱进、在每个文化节点都有出彩的表现的文化明星。还有一点,林秀贞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是名副其实的县镇乃至河北、全国的文化名片。她的家距离我们家冀州田村只有几十里的路程,我一直把它作为心中的“偶像”,一直想拜望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亲老乡、好大姐。
林秀贞的事迹让人从内心深处受到一次洗礼,一种如何做人的洗礼,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一种共产党员给我们的震撼……”看了媒体关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林秀贞的事迹报导,我们都受到了深深的感动。
作为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服务文化创始人的陈步峰教授,曾经组织服务文化采风团到全国优秀企业采访考察,挖掘点评传播提升百余名全国服务品牌的创新贡献,组织策划了50余次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为劳模工匠优秀企业家树碑立传,着力提升其服务文化贡献度。但令我最感动的是林秀贞大姐,一直想去拜访,却因多种原因而失之交臂。
我和林大姐近距离“接触”,是在2021年10月13日衡水市第五届旅发大会开幕式上,林秀贞披着绶带健步走到舞台中央,激情四射的发出了“我骄傲,我是衡水人”的呐喊,产生了强烈共鸣,引起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连续撰写《别开生面的旅发大会开幕式立体形象的展示了水韵湖城千年裘都的文化魅力》《旅发大会越来越科学务实惠民讲效益了!——冀州农民陈步峰旅发大会观感3》等五篇文章对此次旅发大会报到点评。讲到:衡水第五届旅发大会的开幕式一开场就紧紧吸引了场内外的观众,而且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直到主持人宣告开幕式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可谓好评如潮亮点纷呈。亮点一、这是一场原创性、地域性、独特性很强的定制化创作的文化盛宴。亮点二:这是一次站位高、格局大、视野宽、大手笔的文旅公关;亮点三、这是穿越时空、对话古今、耳目一新、穿透性强的文化传承。亮点四:非遗音画综合展演,展示多彩衡水魅力。旅发大会亮点五、英模明星为衡水代言、展示“道德高地”风采成为最大亮点。在第二篇章《红色血脉崇德之地》演出中,专门邀请了道德劳模与观众见面并做简短的精彩演讲。 在音乐声和热烈的掌声中,“全国“双百”人物、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奋斗者林秀贞,衡水道德模范、燕赵榜样母亲范宁,模范逆行者、枣强医院护士齐宏国和河北省能工巧匠李东身披绶带、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舞台中央,简单的自报家门讲述自己的梦想后,都发出了“我骄傲,我是衡水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令观众为衡水大地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为家乡有这样的英模榜样感到骄傲自豪。让英模明星为城市代言(比明星代言胜强百倍),既是对英模人物的褒奖崇敬,也是对城市文明建设和营商环境的强有力的宣传,更是对文化旅游的强有力的推动(英模文化已成为旅游文化中最靓丽的风景,英模出生地和工作所在单位将会成为竞争强劲的旅游景点)。”(此文已刊发在《年画文化 乡村振兴》杂志,已向全国文友包括林秀贞大姐赠送)。今年春节,九旬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岳宜贤,专门创作了《林秀贞赞歌》,我连夜撰文《道德模范人人敬、感动中国林秀贞》,引起强烈反响。
7月15日,我陪同河北省决策咨询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詹文宏一行开始了衡水文化之旅,原计划上午在野生动物园,下午去拜望林秀贞大姐。林秀贞大姐得之我的行程后,一大早就赶到衡水野生动物园,等候我们的到来。
上午9点58分,我们与等候多时的林秀贞大姐终于见面了。她热情地和大家一一握手、拉着大家的手嘘寒问暖,热情攀谈、很有气场,好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对我们一口一个大兄弟、大妹子,对小姑娘叫“妮”,还是那口地道的家乡话,还是那张慈祥的笑脸,衣着也还是和农村老太太没啥差别。她和照片一样、慈祥面善面带微笑。虽然已过古稀之年76岁,但思维清晰精神矍铄,虽然满口乡音,但谈话内容与时俱进,对当今时事热点、不仅了如指掌,而且政治站位高、点评很到位。她的记忆超强,包括在全国开始时经常见面的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等全国劳模的情况如数家珍。
我们向她赠送服务文化系列书刊和艾九銮(枣强人)、袁辛民、顾文华的书法作品,她都爱如珍宝连声道谢。
(左起:河北省政协常委、野生动物园董事长于金生、书法家袁辛民、陈步峰、林秀贞、省政府参事室老主任文史馆老馆长詹文宏)
(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教授向感动中国道德楷模林秀贞赠送服务文化书刊和书法。(1)、李文明创作长诗《毛泽东颂》《中国共产党颂》研讨会纪实;(2)服务文化专著《服务文化决胜未来》《快乐服务的心灵智慧》(3)杂志《健康中国文化养生》《西河神韵服务文化》《年画文化乡村振兴》《太行风韵》《冀文商》4、赵志国编写的《中国好母亲戎冠秀》等)
下午,我们驱车直奔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我们都有些疲劳犯困,她却十分精神,一路上又是打电话、又是发微信回微信,精神头比年轻人还强。
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委会很宽敞,但办公室都挪到边上不起眼的地方,整个村委会重点突出的是林秀贞展览馆。“林秀贞事迹展室”七个大字十分显眼,上面写“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左边是林秀贞的座右铭“人人都帮人,世上无穷人”,右边是“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这曾是母亲的一句话,没什么文化的林秀贞把它当成了自己一生质朴的“初心”。44年前,南臣赞村干旱缺水,五保户朱书贵和刘秀焕老两口,大清早拎着淘水的破瓦罐,颤巍巍地经过林秀贞家。林秀贞心里不由一酸,从此,她每天五更起床,先给老人挑满缸,然后再给自家淘泥汤。有时,做了好吃的,也先给老两口送去。一天中午,她做好了饺子端着去给老两口送,看见老两口正蜷缩在炕头喝带冰碴的剩稀饭。当晚,林秀贞流着泪和丈夫商量,要把这两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养起来”。她对丈夫说:“人心都是肉长的,遇到这样的事,不能不管!”
过去都是为已故先贤和光荣牺牲的的烈士英模树碑立传建馆。如今,为健在的农村妇女在她的家旁边、村委会建立“林秀贞事迹展室”,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国内外开放,林秀贞本人既当讲解员、也当招待员、报告员、并随时随地接受媒体和游客的采访,这在全国十分罕见。体现了各级领导的格局站位立意高远,也体现了这位土生土长的劳模在村民心目中的位置,她已成为南臣赞村村民心目中的慈眉善目、乐于助人、为民服务、为百姓解除痛苦带来幸福的“活菩萨”。教育效果示范效应出奇的好。这里已经成为北斗导航的地标性建筑和最靓丽的文化名片。虽然没有庙堂里面的香烟缭绕,也没有跪地求拜的场景,但这里已成为百姓心中的圣地,林秀贞已成为他们内心敬仰的“观世音”(感动中国从感动村民开始)。这就感天动地的人格的力量。
展览馆从2006年开建,2007年年底对外开放。现在她和老伴每年要接待一万多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有党政干部、村支书、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更多的是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学习、来目睹林奶奶的风采,近距离与偶像对话。展室里有许多早年的照片,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她都会讲讲它们背后的故事。比如给孩子们讲解的时候,我会带她们看洗脚盆,给她们讲是怎么伺候老人的、她的孩子是如何给老人洗脚的,教育孩子们懂得孝敬老人,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扬下去。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份份至高的荣誉,一个个老物件,生动地述说着林秀贞多年来的感人故事。林秀贞说,她有一种感觉,公益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她就是个农民,没想过升官发财,就是为人民服务,多给党和社会做点贡献。
“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 “让我重新选择,还是会赡养这些老人”多年来,林秀贞一直是这样说的,这是她从母亲身上学到的。同时,她也一直是这样做的。“看到别人过得不好,我心里难受。只有别人幸福了,我心里才高兴。”从1976年至今的40多年间,林秀贞没有丝毫保留,用她全部的善良与真爱,无私与热情,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正内涵。
“啥也不图,就想让乡亲们生活能够方便一点” “党员就是要起带头作用”
林秀贞,一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即使已76岁高龄,仍一直继续着“做好事”的伟大事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林秀贞动情地讲“无论在哪里,每个党员都要起带头作用。老一辈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现在我们也要冲在第一线,冲在第一位。在村里,共产党好不好,老百姓看的是村里的党员。只有村里的党员真心实意服务老百姓,事事起带头作用,才能让老百姓们真正体会到共产党好。所以在村里无论做什么,我都积极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
虽然,詹主任要赶回去参加会议,但林大姐执意邀请我们去她的“别墅”看看,她说“亲人来了,必须到家里看看”。所谓的别墅,就是几间小平房,东厢房是她的办公学习的书房和浓缩的展室。墙上挂满了照片: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像,还有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接见全国道德模范的合影以及林大姐在全国各地演讲的照片等等。一幅书法作品“大爱无声”,无声地表达着全国人民对林大姐的崇敬之情。
书桌上摆放着电话、笔纸、一些常备药和《人民日报》、《河北日报》、《计算机教程及使用》等书报刊以及一些基本的工具书。林大姐说,“别看我只有初中文化,但多年读书看报,让我的视野开阔了,知道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知道了感恩和奉献的意义。”记者得知,在村里,林秀贞多次给村民举办学习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