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党史,推动全党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6月30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一文。在这篇重要文献中,首次向全党公开习总书记9年间70余次瞻仰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简称“红色圣地”)这个令人敬仰的数据,为贯彻落实“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提供榜样和动员。作为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应该以强烈的看齐意识,以习总书记9年间致力“70余次”瞻仰红色圣地为光辉典范,认真思考如何“持之以恒”抓好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的六个问题。
一、对习总书记强调“必须”抓好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的含义是否弄清了
习近平总书记70余次瞻仰革命圣地,诠释了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的深远意义。领导干部只有思考明白这个问题,才能把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作为一项政治建设任务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地方考察调研时70余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而且先后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10多次重大会议讲话中,反复强调全党要抓好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宣传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注1)。在2022年2月《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一文中,又特别强调“必须”抓好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必须”抓好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这是因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注2)习总书记还把红色精神教育提高到确保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的高度。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注3)“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注4)
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抓好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深远意义的认识,统一到习总书记确保“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确保广大党员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永远“走在前列”的高度上来,克服红色精神教育“一阵风”的思想,消除把红色精神教育当作外出观光消闲的偏向,以严肃认真的政治态度,切实抓好抓实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
二、对习总书记以70余次瞻仰红色圣地的方式学习党史是否深刻理解了
习近平总书记70余次瞻仰革命圣地,阐明了“情境震撼”是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领导干部只有思考明白这个问题,才能在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中务实用好这个方式。
习总书记2013年就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注5)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70余次,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有的是专程去瞻仰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习总书记用他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党史教育是对党员的灵魂教育,单靠理性知识和规定认知的课堂灌输并不能完全凑效,使心灵受到“震撼”才是认同和接受红色精神的内在推动力。而引起心灵震撼的震源,多为那些深受心灵感动的特殊情境。红色圣地正是这样的特殊情境,它们是五四运动以来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和流传下来的,以纪念地、标志物、展馆等形式为载体而开展红色精神教育活动的壮严场所,里面蕴含着丰富和宝贵的历史革命精神,其能够较好地触及瞻仰者的灵魂,对党员政治素养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因这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特地带领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重温入党誓词,为全党做出实地观听接受红色教育的榜样。可见,以专程到现场瞻仰红色圣地这种方式学习党史的特殊效果,正像习总书记给全党总结他的深刻体会那样:“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注6)
对此,领导干部应该向习总书记看齐,深刻认识红色圣地对于提高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实效的特殊作用,增强专程到红色圣地现场接受红色教育的行为自觉。
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自己亲临实地瞻仰红色圣地多少次
习近平总书记70余次瞻仰革命圣地,给领导干部树立严肃认真搞好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的标杆。领导干部只有思考明白自已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差距,才能在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向总书记看齐。
习总书记为什么亲临实地瞻仰红色圣地那么多次?正如他所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注7)“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感情很深,对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作风印象很深。”(注8)2014年3月,习近平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时感慨道:“尽管看的听的都比较熟悉,但我还是想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因为这里的每一件实物、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灵共鸣。”“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注9)习总书记不辞辛劳70余次专到现场瞻仰红色圣地的切身感悟告诉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在瞻仰红色圣地、接受红色精神感染这个问题上,要有对红色圣地怀着崇敬之心,要有对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作风怀有深厚的感情,要有高度的政治向往自觉,要有如饥似渴的内在驱动力,要有不放过一次一处难得机会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应去尽去,日积月累,收获满满。然而有的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并不是这样,他们对红色圣地的崇敬之心很薄,既没有真正意识到实地瞻仰红色圣地的特殊意义,也没有日常到实地瞻仰红色圣地的行为自觉。有些同志所领导的辖区虽然也有不少的红色圣地,也有前去瞻仰的很多机会,但他们去的次数却很少;有些同志只满足于“已经去过一次了”,以后就再也没去第二次。换言之,他们到实地瞻仰红色圣地的次数很少,与习总书记70余次相比差距甚远。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光是广西,就有爱国主义红色圣地109处(国家级13处,自治区级96处),署名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更是全党全国广为知晓,还有84个县被列入革命老区,各老区县都有规模不等的各类红色圣地,还有安葬和平年代为捍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两个烈士陵园。各省区的红色圣地也都各有特点,这些红色资源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个烈士墓地,都是我们党艰辛而不屈奋斗历程的见证。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倍加珍惜这些红色资源,以经常去、主要的都要去过实地瞻仰的忠诚行动,表明自己真正具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政治品德。
四、自己虽然也去了红色圣地瞻仰但灵魂真正受到震撼和洗礼了没有
习近平总书记70余次瞻仰革命圣地,得出了“灵魂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是提高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成效重要标志的结论。领导干部只有思考明白这个问题,才能在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中自我提高学习成效。
习总书记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 (注10)他还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注11)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清楚地全释了在实地瞻仰红色圣地时,灵魂是否受到震撼、精神是否受到洗礼,这是衡量红色圣地瞻仰实效的根本标志。
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的成效,就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实地瞻仰红色圣地的体会,认真地进行反思:自己之前虽然也去过红色圣地瞻仰,但灵魂是否真正受到了震撼,精神是否受到了洗礼,每次是否“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如果是已经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通过实地瞻仰红色圣地有了深刻感悟,那就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如果不是,那就要自警自励,在以后的瞻仰红色圣地中,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经验和要求去做,努力做到“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以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的收获,增强红色精神常态化教育成效。
五、习总书记每次瞻仰红色圣地媒体都作了报道,我们为啥没有及时跟上
习近平总书记9年间70余次瞻仰革命圣地,虽已为全党作出了身教示范,但有些下级效仿跟随并不够自觉。领导干部只有思考明白这个问题,才能在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中增强政治“看齐意识”。
习总书记坦言,“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注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70多次实地瞻仰红色圣地,每一次《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和地方的主流媒体,都及时向全党全国作了报道,客观上都起到了向全党全国通报、号召和推动紧跟的导向。但实事求地说,地方的一些领导干部,虽然都从媒体上看到了,但能够主动跟上的很少,根本原因是对“看齐意识”的理解偏颇。经查,“增强看齐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年12月11日在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提出的。2016年05月0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全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一文,系统阐述了增强看齐意识的意义及要求,文中特别提出“增强看齐意识,关键是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习近平总书记70多次实地瞻仰红色圣地,为什么地方有些领导干部没有及时在“行动上同步”呢?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看齐意识淡薄”,或者虽然心里看齐了,但是贯来要等上头来了文件再拿出看齐行动的执迹,使得他们没有胆量自主拿出行动。实质上这些领导同志并没有做到全方位的看齐,他们往往重在口头上高喊要向党中央看齐,而行动上却在左看右盼,等到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再看齐,这种习惯与真正意义上的“看齐”和及时“紧跟”还有不少距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就要求地方各级领导干部,要时时刻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确保全党团结统一的根本保障。当前,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看齐意识”更为迫切,这关系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否在党员心中扎根的重大问题。为此,地方领导干部在联系总书记70余次瞻仰红色圣地,思考自己存在哪些紧跟差距时,应该对于如何“增强看齐意识”有个新的认识,应该克服那种习惯于等着上头下文件、提要求、作动员之后再行动的机械“看齐”做法,增强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和积极“看齐”的作为。这就必须在个人的政治修养中做到:牢固树立忠诚于党意识,不折不扣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重大政治原则和基本前提;努力增强主动聚焦意识,精准把握“两个大局”,科学研判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这是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所必须具有的政治研判力;自觉锤炼付诸行动作为意识,坚持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行动导向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及时拿出看齐追随的行动,看齐的作风永不懈怠。
六、我们对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的安排是否都与总书记完全合拍
习近平总书记从9年间70余次瞻仰革命圣地的感悟,在2021年集中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基础上,及时作出建立常态化教育制度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部署。领导干部只有思考明白这个问题,才能使总书记对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的部署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