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团成立大会在马克思诞辰纪念日召开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青年和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和声援,他们以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920 年 8 月 22 日,中国第一个先进青年的政治团体——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同年 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也随之成立。很快,在全国其他城市也相继有青年团组织诞生。
各地青年团的主要领导人都是共产党人,各地青年团章程也都开宗明义地确定为“研究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而在党的呵护下,青年团的活动可以半公开地进行,特别是其活动得到早期共产党人的具体指导。在长沙第一师范就读的张文亮曾在日记中记述了毛泽东在湖南开展建团工作期间的活动,说他反复强调要“找真同志”,为历史留下了真实史料。但之后,由于青年团发展初期“主义”多派,彼此常因时政见解不同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有所冲突,因此1921年5月前后,很多地方的青年团组织宣告暂时解散、停止活动。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参会者对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问题进行了研究,还决定了吸收优秀团员入党的办法。同年 8 月,“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张太雷作为中国共产党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红色使者,开始在共产国际舞台上绽放中国青年的青春与才华,之后,他带回了青年共产国际要求中国完成创建青年团工作的指示。于是,中共中央局决定由张太雷、施存统等人负责整顿和恢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并拟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遵照这个章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 6号成立,在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选举正式中央机关之前代行中央职权,施存统为临时中央局代理书记。在北京创刊的《先驱》杂志此时也移至上海。这本杂志不仅聚集了包括陈独秀、邓中夏、施存统等在内的一大批文化精英,更“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在第五期杂志上还刊登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
有组织、有章程、有统一思想,这不仅为青年团组织提升了战斗力,还为召开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夯实了基础。到 1922 年 5 月,全国已有 17 个地方建立了青年团组织,全国的团员发展到 5000 多人。
1922 年 3 月,共产国际代表达林从莫斯科抵达上海,与陈独秀、张太雷等中共领导人会晤。达林此行身负一个重要任务,即帮助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团成立大会。
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左起:高君宇、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
在哪儿召开青年团成立大会,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租界内的警探突然闯入使开会地点不得不转移到嘉兴南湖,上海的形势极为严峻,很小的“聚集性”活动都会引起反动当局的“格外关注”。恰在此时,一封散发着木棉花芬芳的信件从广州寄到上海,这是中共广东支部领导人、广东青年团书记谭平山写给临时团中央代理书记施存统的信。信中提议:“大会地点,如能够改在广州更好,因为比较的自由。”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不仅如此,在广州开会的具体地点也已明确,即在东园举行。东园曾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私家园林,辛亥革命后被没收充公,国民政府将这里开辟为国际世界语协会广州分会会址,全国、省、市一些重要集会和进步活动都曾在这里举行。1912 年 5 月 4 日,孙中山还曾在这里发表过《民主主义之实施》的演说。
党、团中央接受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建议,并决定于 1922 年 5 月 5 日正式在广州开会。
5 月 5 日这天,在广东东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与马克思诞辰104 周年纪念大会和欢迎全国劳动代表大会一并举行,这是三会合一的大会。出席开幕式的,有全国劳动大会的代表和各界来宾 1500 多人。开幕式主席台设在一座用茅竹搭起来的棚子里,主席台正中悬挂着一幅马克思画像,画像下面是个讲台,讲台旁边坐着来自团临时中央局和上海、南京、北京、天津、保定、唐山、太原、武昌、长沙、杭州、广州、潮州、佛山等 15 个地方团组织的 25 名代表。
国际代表达林回忆说:“1922 年 5 月 5 日,卡尔·马克思诞辰 104 周年纪念日那一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了”,“团代表大会赶在马克思诞辰纪念日召开,即强调了团的发展方向”。此次会议留存下来的历史物证,就是会议当天散发的《马克思纪念册》和开幕式的长卷记录。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诞生,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是代表劳动青年利益的革命组织。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从此,一个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组织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中国青年运动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共青团的带领下,开始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次进行“改名”
为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25 年 1 月26—30 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在这次会上,决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会议当日散发的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出版的《马克思纪念册》(封面)
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的青救会组织在共产党领导下,带领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青年自卫武装,如青年抗敌自卫队、青年抗日先锋队、青年抗日游击小组等。这些青年抗日武装在对敌作战中起了很大作用。图为参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青年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
为什么要改名呢?这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当时在欧洲,社会主义青年团已成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领导下的青年组织名称。为了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领导下的青年组织相区别、表示中国青年是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革命青年组织,大会决定,和列宁领导下的第三国际的各国青年团一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会还郑重申明:“我们决不再沿用以前那种不甚恰当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名称。我们相信,为要促进中国的革命运动,必须引导中国的青年认识而且信赖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我们用不着隐讳我们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主张。共产主义是帝国主义军阀以及一切反革命派所恐怖的名词,我们应当很勇敢地揭示我们共产主义者的面目,让他们在我们面前发抖。”
这是团组织的第一次“改名”。今天重读这段语句,仍会感到一股革命的勇敢和豪气。青年团“三大”之后,团组织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新姿态投入到中国革命的大风暴中。
对共青团组织进行改造
1935 年,国内形势发生激烈的变化,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踏到了华北,但国民政府却仍然执行卖国投降政策,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 年 11 月,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中共中央作出了改造共青团的决定:要将全国各地的青年团组织根据各地实际进行改造,使团员成为全国青年的模范;要吸收共青团员入党,没有入党的就吸收为党的积极分子;要广泛地教育宣传共产党是青年运动的唯一领导。改造的目的,是要彻底改变青年运动的工作方式,要采取青年的、群众的、民主的、公开的工作方式,培养大批青年积极分子,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这次改造从 1936 年底开始,到 1937 年底顺利结束。
从 1937 年到 1946 年,共青团组织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抗日救国青年团体。活跃在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团体主要有: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活跃在国统区的青年团体主要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武汉青年救国团、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等。
抗战胜利后,重建团组织
抗战胜利后的 1946 年 9 月,中共中央决定重建团组织。
关于这次重建,中共中央向各地发出的电报《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中说:“九年来,全国青年工作是有成绩的。解放区的青救会、青抗会、青联会等组织,在参战参军、文化教育和其他建设根据地的工作中,都起了伟大的作用。在党政军民各方面长期努力下,解放区青年的政治觉悟普遍提高,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积极分子。青救会式的组织与活动已经不能满足这些积极分子的要求。而青年工作也因为缺少积极分子有组织地推动,逐渐松懈,不能发挥应有的力量。这些经验说明:青年积极分子需要有一个单独的组织,以满足其工作与学习的要求,并成为党团领导广大青年群众的核心。……中央认为今天应该成立新的青年积极分子组织,此组织应比过去共产主义青年团更群众化、青年化,政治上接受党的领导,其名称拟定为民主青年团或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这篇由任弼时同志亲自修订的电文中,还特别对新组织的性质、任务、工作方法等作了规定。这篇电文现已成为研究青年团重建的重要历史文献。此后,在任弼时的领导下,重建青年团的工作首先在巩固的红色中心区延安开始。
1949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加快了青年团重建的步伐。1949 年 4 月 11—18 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市隆重举行。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组织重建工作完成。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会场
1946 年 11 月 5 日,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正式决定推进解放区试建青年团的工作。1947 年 7—9 月,中共中央在全国土地会议和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上决定在土改中普遍建团。建团工作的开展使解放区的青年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图为最早搞青年团试建工作的延安丰足火柴厂,在这里诞生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一个工厂青年团支部
毛泽东主席曾于 1939 年、1948 年、1965 年三次为《中国青年》杂志挥毫泼墨,题写刊名。当年,对中国革命和中国青年运动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青年运动的方向》两部巨著,都是首先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
1948 年 5 月,中共中央从延安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央青委主要抓了三项工作:开办团校,训练干部,为建团做干部准备;恢复《中国青年》杂志,为建团做思想和舆论准备;起草团章。同年 9 月,正式独立命名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校开班;12 月 20 日,复刊的《中国青年》第一期出刊,毛泽东亲自题写了刊名并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央团校的创建和《中国青年》的复刊,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在全国范围内重建青年团从思想和干部上做了准备。
1949 年元旦,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号召在全国普遍建立青年团。4 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的北平召开,会场设立在徐悲鸿任校长的北平国立艺专礼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团组织以“新民主主义”作为自己的名称,表明青年团要高举新民主主义旗帜,将团结教育广大青年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奋斗作为自己的纲领和奋斗目标。
征集团旗、团徽、团歌,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恢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 年 5 月 15 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征求团旗、团徽、团歌启事》。
《启事》刊登不到一个月,团中央就收到 100 多种团旗设计图案。这些图案,有的出自美术工作者之手,有的则是基层团支部集体创作的结晶。最终,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美术编辑娄霜和北平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讲师周令钊合作设计的团旗式样脱颖而出。
《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关于《征求团旗、团徽、团歌启事》
1950 年的五四青年节
中国共青团团旗
1950 年 4 月 28 日,毛泽东在审阅团中央报送的团旗式样时,把几种图样作了比较,最后在周令钊、娄霜设计的团旗式样上批示:“同意此式。”刘少奇在毛泽东批示的式样上也态度明确:“这个好。”周恩来不仅表示同意这个式样,还具体指示:“须将金黄色圆圈及五角星,置于红旗四分之一的中间。”
1950 年 5 月 4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鲜艳的青年团团旗出现在首都 9 万多名团员青年的游行队伍里。团旗在游行的队伍里迎风飘扬,是那样醒目、那样富有青春的朝气。
1956 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年份,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一年的 5 月 10 日,团中央宣传部发出《青年团中央宣传部关于征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团徽、团旗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队徽的工作意见》(其中虽然提到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的征集,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旗继续使用,并延续至今——编者注)。团中央宣传部对团徽的设计要求是:图案要体现“青年团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表达青年团员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热情”;团徽的式样要和团旗统一起来,“色彩鲜明,不超过三种颜色”“简单朴素,活泼大方和美观”。
我们从这份重要的文件中发现,此时青年团的名称又有了变化,即不再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而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是因为,到 1956 年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但名称的改变,还必须要经过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的表决。所以,在 1957 年 5 月 15—25 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参会代表明确表达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正是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会一致通过了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重新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自此,中国共青团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不仅是一个名字的改变,更是一个伟大的守正创新之举。
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大会还决定将改名以后的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过去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相衔接,依照次序加以排列,把下一次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后,团徽的设计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到 1958 年 4 月,团徽的设计稿已征集到近千件,但其中却并没有特别打动人的图案。为了尽快设计出团徽,团中央宣传部聘请《中国青年》杂志社美术编辑李国靖完成最终的设计任务。李国靖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交了三幅团徽设计图样,其中一幅是根据中央美院实用艺术系青年教师常沙娜的设计图样加工修改而成的。经研究,团中央书记处决定将这三种团徽设计图样刊登在《中国青年》杂志的封底,以征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的意见。在经过多次修改并报中央审定,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具体批示后,团徽最终确定了最后的式样。
1959 年 5 月 4 日是五四运动 40 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同时刊登了团中央《颁布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决定》。《决定》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归纳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团徽涂色为金红二色。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旗的五角星和环绕它的圆圈、旗边、旗杆、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中国共青团’五个字为金色。红为正红,金为大赤金。”
团旗、团徽均已公布,还需要有一首能唱出青年心声的团歌。1987 年 2 月 3 日,团中央办公厅向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发出《关于征集团歌的通知》。
1957 年 5 月 15—2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全面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青年团的工作,确定了青年团新的任务。这次大会还通过决议,将青年团组织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图为大会表决的场景
团歌征集活动得到全国广大团员青年和各级团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在众多的参与者中,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创作员、34 岁的胡宏伟创作的《我们是明天的太阳》脱颖而出。他将人生比作 12 个月,青年正好是 5 月,而 5 月不仅同五四青年节相吻合,还是百花盛开的时节。歌词写道: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这首歌词在5300多首应征作品中呼声最高,团中央决定由辽宁选一位音乐家对此进行谱曲。经辽宁团省委和省音协研究决定,将谱曲任务交给时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兼辽宁乐团团长的雷雨声完成。雷雨声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任务。随后,歌名《我们是明天的太阳》改为《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1988 年 5 月 4—8 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经全体代表无记名投票,决定《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
入团仪式和团费证
中国共青团团歌
2003 年 2 月,胡宏伟接到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电话,说团中央准备将这首代团歌加以修改。但因这首歌在广大团员中广为传唱,歌词“难以轻易改动”,最终歌词未动,但在唱法上进行了压缩,由原来的从头反复,改为副歌反复,这样时间控制在 1 分 30 秒以内。在2003 年 7 月 22—26 日召开的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被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风展红旗如画。”青年团在成立之初,紧跟中国共产党步伐,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上带领团员青年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无论是大革命时期的熊熊烈火、土地革命时期的红旗飘飘,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号声声、解放战争时期的铁流滚滚,无不洒下中国青年的热血和青春,无不高奏青春的凯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