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旗漫卷江西 2.努力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3.江西红色旅游的五大优势 4.挖掘红色资源 发扬红色精神 5.打造红色名片 赓续红色血脉 6.弘扬伟大精神 再谱时代华章 7.推动红色文化+旅游 促进革命老区振兴 8.支持革命旧址对社会免费开放 9.江西红色旅游应有更大作为 10.“榨油坊”里的红色誓词
红旗漫卷江西
江西为什么这样红?这片土地上承载着太多的红色记忆,山水中凝结着太深的革命传奇,标志性历史事件多、革命烈士多、开国将军多、革命旧址多,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不计其数,可谓县县有红色故事。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了中华民族谋复兴,先后从全国各地辗转汇聚江西,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
江西的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精神谱系上有着特殊地位,突出表现为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寻路时期有着历史性的特殊贡献,安源工人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等一系列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在江西;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八一南昌起义,开国十大元帅、十位大将中,有7位元帅、4位大将直接或间接参加。
江西这片土地上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承载着太多的红色记忆,山水中凝结着太深的革命传奇。江西革命烈士多、开国将军多、革命旧址多,可谓县县有红色故事,处处有红色景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西儿女为了革命的胜利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是不计其数;江西是开国将军最多的省份。在新中国1600多名开国将军中,江西走出了327名,占了百分之20,其中,萧华、陈奇涵、赖传珠3位为开国上将,梁兴初、张国华、吴克华、王恩茂等38位为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等286位为开国少将;全省现有革命旧址2960处,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0多处,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四级教育基地网络,各类红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井冈山成为红色培训的“全国样板”。
江西是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大摇篮” “四处胜地” “一营” “一人”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安源精神、八一精神、老区精神、方志敏精神等跨越历史时空,催人奋进。
江西是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四处胜地”(伟人化险地——铜鼓、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改革开放策源地——小平小道、耀邦陵园地——共青城富华山),“一营”——上饶集中营,“一人”——方志敏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安源精神、八一精神、老区精神、方志敏精神等跨越历史时空,催人奋进。
一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团结和改造当地袁文才、王佐的农民武装,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西江月·井冈山》的壮丽诗篇,锻造出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即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朱德称赞井冈山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董必武称她为“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
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领导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战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标志,南昌也因此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被誉为“英雄城”。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这一天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南昌成立。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组织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南昌也成为新四军的主要诞生地。
三是共和国的摇篮——瑞金。瑞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被誉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始发祥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演绎了自己的文韬武略,进行了长达三年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召开,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将瑞金改为“瑞京”,定为首都,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标志着土地革命中产生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也为建立新中国进行了伟大预演。
四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1921年秋至1930年,毛泽东先后9次来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和开展武装斗争。1922年9月,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的组织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并开创了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党支部、最早的具有武装性质的工人纠察队,创办了最早的经济组织——工人消费合作社,并发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股票和货币。安源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积累了重要力量。1927年9月,毛泽东、卢德铭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浏阳、文家市、安源、铜鼓、修水等地策划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五是伟人化险地——铜鼓。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前往铜鼓领导和指挥秋收起义过程中,经历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遇险。他在湖南浏阳被当地民团抓住,凭着机智并在纸业工会会员陈九兴的帮助下在铜鼓县安然化险。第二日凌晨,毛泽东在铜鼓县城桥头大沙洲上检阅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全体指战员,随后正式宣布起义。在铜鼓,毛泽东亲手组建了工农革命军,打出了第一面具有镰刀斧头的工农革命军旗帜,举行了第一次大阅兵,创办了第一所人民军校,探索了中国革命由农村进军城市的新路径。铜鼓由此成为了毛泽东创立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起点,开启了毛泽东军事统帅生涯的伟大起点。“一脚踏两省、六元定乾坤”的传奇经历为后人景仰并津津乐道,经多方考证,伟人化险地位于铜鼓县排埠镇的月形湾。
六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不得不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集结于都并开始战略转移即长征。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于都人民无私奉献,大力支援红军,当时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运,共汇集了800多条大小船只,有的用作架设浮桥,有的用作摆渡。当时一位70多岁的曾大爷执意要把自己的寿材也捐去搭浮桥,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感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于都这片红色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成为铸就中国共产党人伟大长征精神的源头。
七是改革开放策源地——小平小道。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为方便小平同志上下班,工人师傅们从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并用炉灰渣铺了一条500多米长的小路直通其在陆军步兵学校的住所。邓小平夫妇风雨无阻来来回回在这条小道上走了三年零四个月。人们把这条小道称为“小平小道”。他在这条小道上观察着,思考着,等待着,用自己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大道。从小平小道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事实证明,小平小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是邓小平蛰伏等待之地、改革开放的思想孕育之地和行动起源之地。
八是耀邦陵园地——共青城富华山。1955年,98位上海知青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来到德安县八里乡九仙岭(现属共青城市)垦荒创业,经过几代共青人的努力,将其建设成一座新城即共青城,这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胡耀邦对共青城建设与发展非常关注、寄予热切希望,他先后两次亲临共青、三次为共青题词,在共青城留下了风尘仆仆的身影和热情爽朗的笑声,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胡耀邦逝世后,经党中央批准,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共青城的富华山上。胡耀邦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九是人间地狱——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是国民党第三战区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中国法西斯式人间地狱。在集中营内,国民党反动派先后羁押了“皖南事变”中前往谈判的新四军军长叶挺,以及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幸存将士和从东南各省搜捕来的共产党员、抗日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面对腥风血雨、生死诱惑,被囚禁的共产党人并未屈服与妥协,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各种顽强抗争,并先后成功发动了茅家岭暴动和崇阳溪河畔赤石暴动,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从政治上精神上瓦解抗日革命队伍的阴谋,表现了革命烈士为捍卫真理、不怕牺牲、英勇抗争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一座不朽的革命丰碑。
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方志敏(1899年-1935年),江西省弋阳县人。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方志敏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毛泽东曾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4年11月初,他奉命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在皖南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省玉山县陇首村被俘。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市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在狱中,方志敏先后写下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章,催人泪下,影响深远。
此外,赣南梅岭三年游击战争、永新三湾改编等红色故事也值得铭记在心。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留守中央苏区的项英、陈毅转战在赣粤边北山、梅山、油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身负重伤期间,陈毅留下了气贯长虹的壮丽诗篇《梅岭三章》,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永新县三湾村,开展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领导军队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在江西遂川,毛泽东还亲手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开辟了全国首个红色圩场——遂川草林圩场等等。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江西红色文旅基因库。红色旅游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和重要渠道。要坚持走内涵化、主题化、生活化、品牌化、融合化、合作化道路,建设红色旅游强省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江西红色文旅基因库。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和重要渠道,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江西也是红色旅游的领跑者,通过多年努力,塑造出了响亮的红色旅游品牌。早在2004年,江西就出台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将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在全国率先发展红色旅游;2005年,举办了首届《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2017年,由江西倡议,全国24个省(区、市)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联盟秘书处永久设在江西。2019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24961万人次,综合收入1895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
如何加快创新发展江西红色旅游,需要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走内涵化道路。红色旅游要有历史实物可见证,但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房屋、家居摆设等,还要有内涵、有故事可讲,这才能真正让游客留下深刻记忆。要继续丰富和发展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及十大红色文旅基因库的内涵,认真挖掘梳理其中的深厚历史故事。同时,还要集中力量深入挖掘赣南三年游击战争、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当前薄弱研究环节,为讲清、讲全、讲好江西红色故事夯实基础。
二是坚持走主题化道路。开展红色旅游不能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停留在表面教育。要结合现实工作的需要,明确活动主题,突出学习的重点。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学习教育等专题教育,到“三湾改编”“朱毛挑粮小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源地、“红井”等景区景点参加红色教育,目击为证,不忘初心。
三是坚持走生活化道路。当前,一些红色旅游产品缺少吸引力,项目内涵空乏、展陈方式单一、表现手段落后,不适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消费需求的问题,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融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于一体,走红军路、穿红军衣、吃红军饭,让游客们能切身感受其中,体验互动,真正达到寓教于游、以游促教的目的。
四是坚持走品牌化道路。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品牌开拓市场,是江西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一方面,要按照景区建设标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精心打造红色精品景区,完善红色旅游目的地体系,推出红色精品线路。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融媒体宣传、推广红色旅游博览会、杜鹃花节和实景演出《井冈山》《浴血瑞金》,电影《建军大业》《信仰者》,电视剧《寻路》《可爱的中国》,戏剧《八子参军》《生如夏花》《永远的歌谣》,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八角楼的灯光》《十送红军》《映山红》等,营造浓厚红色文化品牌氛围,运用红色文化元素,打造红色旅游商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五是坚持走融合化道路。旅游产业天生就具有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特性,红色旅游尤其需要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应推进产业融合,加强与绿色、古色等其他旅游资源融合,形成以红色为主导的多彩旅游产品;推进产业间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体育健身”“红色旅游+户外拓展”“红色旅游+研学培训”“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等新型旅游业态;推进景区间融合,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形成主题性、复合性线路,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六是坚持走合作化道路。红色旅游不能孤立发展。一方面,应深化国内区域合作。积极开展跨区域、跨省际红色旅游的联合协作发展,如重走长征路,非多省合作难以完成。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国际化合作。红色精神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国外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红色景区景点,如德国特里尔市的马克思出生地、英国伦敦的马克思墓、俄罗斯莫斯科的中共六大会址等。积极开展国家之间的合作,鼓励发展民间红色旅游,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红色记忆永不变色。
努力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梁振堂 摄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赓续红色血脉,擦亮红色品牌,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地方。
江西红色文化厚重,红色风景优美,红色内涵丰富,具有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的良好条件。要加速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挖掘红色资源。江西是中国最红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精神谱系上有着特殊地位。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初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寻路时期,江西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先后来到江西,发动了安源工人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要历史会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正确道路,锻造出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江西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开国将军327名,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20;革命旧址近300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0处,县县有红色故事,市市有红色景区,全省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近年来,江西在挖掘红色资源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中央红军长征后三年游击战争、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三湾改编、袁文才和王佐革命烈士故事、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罗坊会议、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毛泽东亲手创建的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全国首个红色圩场--遂川草林圩场等等,还要进一步挖掘梳理。
二是打造红色名片。在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特色鲜明、底蕴厚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原则,提炼红色文化宣传口号,打造响亮的“红色名片”,这不仅有利于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也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凝聚加快发展的蓬勃力量。如江西的“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四处胜地(伟人化险地--铜鼓、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改革开放策源地--小平小道、耀邦陵园地--共青城富华山),一营--上饶集中营,一人--方志敏”等十大红色文旅基因库,就是江西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的最佳代表、最靓名片。在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中,辽宁首次提出了“六个标识地”红色名片,即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这六个标识地随着时间轴线排列,具备唯一性和独特性,让人耳目一新、易记易传。吉林推出“三地三摇篮”红色名片,即吉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黑龙江推出“486”红色名片,即“四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八女投江”“六位英模”(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杨子荣、王进喜)。这些红色名片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在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被广为传颂,取得很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三是保护红色文物。红色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就保护利用传承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据统计,江西现存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6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3650件/套,87个县(市、区)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普查登记红色标语过万条,保护运用好这些革命文物责任重大、任务繁重。2021年11月,江西在全国率先立法保护革命文物,出台了《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要以学习、宣传、实施条例为契机,加快推进配套制度建设,完善革命文物保护措施。定期开展革命文物普查和专项调查,加强对革命文物及其相关史料的征集整理,及时把新发现的革命文物依法纳入保护范围。建立革命文物名录保护制度,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别明确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革命文物工作督查制度,省政府对重大革命文物违法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进行督办、约谈相关负责人,检察机关依法在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中开展公益诉讼。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依托革命文物资源,与当地其他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有效整合,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和红色旅游线路。
四是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和重要渠道,在弘扬红色精神、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西是全国红色旅游的策源地、领跑者。2004年,江西出台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将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始在全国率先发展红色旅游;2005年,举办了首届《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2010年,举办了永不落幕的《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博览会》;2017年,由江西倡议,全国24个省(区、市)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联盟秘书处永久设在江西;2019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西省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建立了先行赔付等制度。同时,加快完善各景区的“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六个中心(游客中心、食宿中心、演艺中心、购物中心、观景中心、智慧旅游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在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开办“金牌讲解班”,在江西财经大学举办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研修班;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西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试点省份,是红色培训的“全国样板”。2019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次24961万人次,综合收入1895亿元,约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截至2021年12月,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建有3个5A、20个4A、23个3A和2个2A级旅游景区,总共48个红色A级旅游景区。当然,各地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相似、形式单一、参与性弱等不足。今后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红色旅游,通过坚持走内涵化、主题化、生活化、品牌化、融合化、合作化的道路,努力将江西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
五是加强红色宣传。做好江西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不仅可以更好的展示江西丰富红色历史故事,而且对内进一步激励全省上下传承红色基因,对外进一步提升江西“赣水那边红一角”形象,为加快江西发展凝聚合力。首先,在宣传范围上,做到有层次、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辐射更广地域,从国内一线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到区域中心城市沈阳、西安、成都、重庆等、再到周边省会城市长沙、武汉、杭州、合肥等,多角度、多渠道地同步开展江西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宣传推介活动。其次,在宣传方式上,要进一步创新与拓展,推进“互联网+红色文化”“5G+VR、AR”,对红色文化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通过微展览、微课堂、微访谈、微视频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方式,打造江西红色数字家园;充分发挥好一个联盟(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一台展会(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的作用,全方位对外展示江西红色旅游的独特魅力。最后,在宣传内容上,要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通过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方式用心用力讲好红色故事,比如实景演出《井冈山》《浴血瑞金》、电影《建军大业》《信仰者》、电视剧《寻路》《可爱的中国》、戏剧《八子参军》《生如夏花》《永远的歌谣》、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八角楼的灯光》《十送红军》《映山红》等。
当前,有的地方搞红色旅游,展示相对比较简单,吸引不住游客。真正讲好红色故事,就要有背景、有人物,有吸引人的情节、有打动人的细节,鲜活生动、高潮迭起、好戏连台,感人泪下、催人奋进,不是感动一下子,而是记住一辈子。
六是赓续红色血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要在学习百年党史过程中,通过掌握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会议和重要历史人物,学习革命先辈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敢闯新路的精神,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紧密联系实际把时代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善于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使我们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办实事要抓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以数字论英雄。具体做到四问:第一个是“问需于民”,帮老百姓办事,首先问老百姓需求是什么,根据需求来确定办实事的清单;第二个是“问计于民”,老百姓不仅知道需要什么,还最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第三个是“问政于民”,就是出台政策、方案和措施,也要征求群众的意见;第四个是“问效于民”,特别是办实事结束后问一问群众,对办实事的效果满意不满意。办实事还要做到可持续,让群众能长期享受办实事的成果。要认真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深入研究办实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出持续办实事的目标与措施。
红色文化是历史、是记忆、是传统,是新中国的重要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色与底气。读懂历史才能看得远,不忘初心才能走得远。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积极将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不息。
江西红色旅游的五大优势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江西留下光辉足迹,诞生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发生了许多历久弥新的红色故事。梳理江西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个人认为有“名、优、特、多、美”等五大优势与特点:
一是“名”
主要是指江西的红色资源名气很大、红色旅游品牌知名度高。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等都是赫赫有名、享有崇高地位。
其次,江西也是红色旅游的策源地、领跑者,塑造出了响亮的品牌效应。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将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在全国率先发展红色旅游;2005年,举办了首届《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2017年,由江西倡议,全国24个省(区、市)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联盟秘书处永久设在江西等。
二是“优”
主要是指江西的红色旅游景区硬件建设水平高、软件服务质量好等。截至2021年12月,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建有3个5A、20个4A、23个3A和2个2A级旅游景区,总共48个红色A级旅游景区。各A级红色旅游景区完成了“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红色景区线路化、集群化打造,瑞金整合包装发展,井冈山红色培训,立法实施旅游者权益保护、先行赔付制度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旅游全国性样板发展模式。
三是“特”
主要是指江西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上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寻路时期作出了特殊贡献,其红色资源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精神谱系上有着特殊地位,分量很重。
如安源工人运动、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江西;井冈山革命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标志。开国十大元帅、十位大将中,有7位元帅、4位大将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南昌起义。瑞金是中华苏维埃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被誉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始发祥地,“毛主席”的称谓从这里起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故事从这里诞生。
四是“多”
主要体现在革命烈士多、开国将军多、革命旧址多等,可谓县县有红色故事,市市有红色景区,全省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西儿女为了革命的胜利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是不计其数;江西是开国将军最多的省份。在新中国1600多名开国将军中,江西走出了327名,占了百分之20;全省现有革命旧址2900多处,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0多处,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四级教育基地网络。
五是“美”
主要是指江西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部分镶嵌在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醇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可以说是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并夸“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
一些专家点评说,江西是红色省份中最绿的,绿色省份中最红的;江西是“大红大绿”。此外,江西还有丰富多彩的古色文化、美好故事与传说。来江西旅游,既可接受红色的革命教育,又可呼吸新鲜的富氧空气、饱览满眼的青山绿水、学习优秀的历史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每位中国人尤其是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义务。作为红色资源大省,江西有信心也有理由走在全国前列、发挥更大作用,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领跑红色旅游,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挖掘红色资源 发扬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朱求凡同志耗费多年心血,通过深入调查调研编著约20万字的《秋收起义在铜鼓》一书,就是深入挖掘梳理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的一个范例。
铜鼓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块红色的热土,作为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之一,中国现代革命道路在此出现重大转折。让我们走近铜鼓,感受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27年9月发生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一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武装斗争,毛泽东是这次起义的最高领导者和指挥者,湖南的浏阳、文家市和江西铜鼓、安源、修水是起义的主要策源地,而铜鼓又是起义前敌委员会的指挥中心,起义的目标是向长沙进军,以期通过武装暴动打下长沙,建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而事实结局却是“种豆得瓜”,即长沙没有攻下来,失去了“豆”,转而走向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探索了一条有别于城市起义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胜利之路。这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重大历史贡献。
这段历史让我们明白了实事求是闯新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遵循。湘南形势的变化,令毛泽东果断否定自己提出的《湘南运动大纲》。毛泽东根据湖南形势恶化的实际,客观地落实中央的指示。到铜鼓后,毛泽东又将安源军事会议和山口会议精神灵活处理,以稳定军心,有利团结。
这段历史让我们增强了坚定执着追理想的革命信仰。湘南三路武装力量不能为毛泽东领导的湘南起义所用,毛泽东和湖南省委的同志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积极地想办法寻找解决方案。毛泽东指挥三团攻打东门,面对国民党四路军队和地方武装的“围剿”,战斗牺牲和伤亡极大,他没有像钟文璋、王兴亚等人一样逃避。文家市会师后,毛泽东不得不将部队带往罗霄山脉中段,一路南下,卢德铭牺牲,余洒度等人叛变,而毛泽东却选择了坚持革命,永不放弃,针对队伍中“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篇章。
这段历史让我们懂得敢于担当的斗争精神是最可贵的忠诚品德。中国共产党早期受俄国革命的影响及共产国际的指挥,对中国革命的形势在判断上有重大的失误,特别在发动秋收起义的时机和区域上有过错误的决策。就秋收暴动范围来看中央要求整个湖南都暴动。但由于国民党的背叛,共产党组织遭到破坏,工会、农会组织几乎瘫痪,此时再发动全省暴动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看来都显然不行,可依靠的民运力量和军事力量都无法与北伐相比,缩小至以长沙为中心的七县暴动已经是十分冒进的做法。毛泽东等人主动将中央指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对自己的名利、地位置之度外,对党忠诚的表现。在文家市,面对长沙9000人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毛泽东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主动放弃攻打长沙。在上有组织的指示,下有余洒度等人的坚决反对,毛泽东又一次表现了敢于担当的忠诚品质。他带领这支不足千人的队伍,来到井冈山下,再继续南下既不利于稳定军心,也不利于保存实力,这时与井冈山袁文才、王佐等绿林好汉的结盟,要冒“落草为寇”的巨大下政治的风险,毛泽东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无暇顾及这些,毅然决然与袁、王联盟,上井冈山。这种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忠诚担当,就是当下最需要弘扬的可贵品质。
这段历史让我们懂得要践行怎样的初心。秋收起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土地革命,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农运工作得出结论,但地主及其依靠的政权不会轻而易举地将土地分给农民,也不是农民起来闹一闹,地主就会将土地还给贫苦农民,而是要通过武装斗争,通过一定的流血牺牲才能得到。因此共产党必须将工农运动与军事行动相结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毛泽东经过秋收暴动的实践,更加坚定了对当时占人口绝对优势的4万万农民作为依靠的对象的信心和决心。要依靠农民就得关心农民的利益,农民最现实的利益就是土地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军事行动帮助农民获得土地,农民才会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才能成为可依靠的力量。农民得到土地,就要保护土地。让一部分农民参与训练,逐步成长为革命战士。由村到乡,由乡到县,几个县连片地发展成革命根据地,最终才能获得革命成功。因此,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土地革命,动员和依靠广大农民,以农村政权建设来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最后推翻三座大山,从而走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路。
慎终追远,我们有责任传承好发生在铜鼓的这段历史。继往开来,我们更有责任弘扬伟大的秋收起义精神。
打造红色名片 赓续红色血脉
如果将党的百年历史比作壮美的巨幅画卷,那么红色就是这幅画卷最鲜明的底色。红色如血液,流淌在每一名共产党人的身上;红色如火焰,点燃了信仰信念,承载着初心使命,汇聚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壮志豪情,是我们党永不停滞、砥砺向前的精神坐标。
按照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我多次参与辽宁党史学习教育指导工作,其间看了不少红色遗址和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对辽宁的红色历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深切感受到,辽宁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作为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辽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以后更成为外国列强觊觎争夺的目标,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在此发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时期,都镌刻下了辽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矢志不移、接续奋斗的红色印记。
——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第一枪。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寇侵略,英勇的辽宁人民奋起反抗。在义勇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杨靖宇、赵尚志等将军的领导下,活跃在东北各地,给予日寇沉重的打击。坐落在辽宁本溪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和实物,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这里,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帷幕。东北野战军千里奔袭北宁线,直取东北咽喉要地锦州。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人,国民党赖以生存的主要军事力量被摧毁近三分之一。从此,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中国人民革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里,义勇军将士的顽强抗争凝结为新中国国歌的铿锵旋律。辽宁的抗日义勇军成立最早、抵抗最烈、牺牲最大,《义勇军进行曲》就取材于抗日义勇军的战斗生活。各路义勇军的誓词、军歌中有“起来!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用我们的血肉唤醒起全国民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向前冲”“用我们身体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等,为《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创作提供了第一手素材。田汉、聂耳正是吸收这些重要元素,创作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后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这里,迈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雄壮步伐。1950年10月19日17时,上任仅仅12天的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于辽宁丹东通过鸭绿江大桥,率先奔赴朝鲜战场。当日晚,首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战争期间,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大部分从丹东过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这里,素有“新中国工业摇篮”的美誉。从新中国第一枚国徽到第一台卧式锉床、第一台轮式拖拉机,从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第一艘导弹潜艇、第一艘万吨巨轮,到第一辆大功率内燃机车等大国重器,新中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镌刻着辽宁“长子”的荣光,为新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里,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1958年11月,不到20岁的雷锋从家乡来到辽宁,成为鞍钢一名推土机手。他在辽宁参军,在辽宁入党,最后牺牲在这片土地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留下的感人事迹和真挚话语被广泛传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辽宁红色历史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好、记述好这段难忘的历史,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先辈的缅怀,也必将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自强不息、开拓奋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际,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百年党史中的红色辽宁》一书。该书撷取辽宁最突出的红色标识,从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六个方面,对辽宁的红色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这六个标识地就是辽宁的六张红色名片。每一部分都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担纲主笔,取材精当、脉络清晰,在整合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据时代需要进行整体策划。
尤为可贵的是,该书避免了一些历史著作中“见事不见人”的倾向,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中突出对英雄人物感人事迹的刻画,如第一支抗日义勇军英雄高鹏振、抗美援朝“巾帼卫士”的事迹等。正是有这些有血有肉的具体人、具体事作为支撑,使该书在记述最严酷斗争的时候,也始终充溢着人文的情怀、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可以说,这是一部兼具思想性和故事性的读本,是一部全面反映辽宁红色历史的生动教材,必将对坚定辽宁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挥重大作用。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我们永远保持一种拼搏进取的精神,永远保持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永远保持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永远保持一种创新创造的精神。相信这本书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启迪的同时,还会有灵魂上的触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更加强大的奋进力量。
弘扬伟大精神 再谱时代华章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国家赢得独立解放、迈向繁荣富强的根本支撑,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实现文明永续的灵魂力量!唯有砥砺赓续伟大精神的民族,才能在久经沧桑的历史变迁中履险如夷,才能在风云激荡的时代洪流中奔腾不息。近代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激励感召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龙江大地上孕育产生并丰富发展起来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早已铸成龙江人民奋进征程上的精神灯塔,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高擎信仰、砥砺前行。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我多次到黑龙江省参与指导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期间走访参观了很多红色遗址和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对黑龙江的红色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深切感受到,黑龙江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新中国建设输送石油、原煤、粮食、木材等能源资源和重型工业装备,为构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生态屏障,为我国面向东北亚扩大开放合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正是在这里融入百年党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镌刻下了黑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砥砺振兴的红色印记。
东北抗联博物馆
--这里,吹响了东北抗联的战斗号角。在狂风怒号的苍莽雪原上,在危机四伏的白山黑水间,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扶危救亡,以身许国、血沃山河——杨靖宇将军弹尽粮绝、死不旋踵;冷云等8位女战士背水一战、投江殉国;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革命英烈抗日救亡、视死如归……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信仰和生命筑起了一道打不垮、推不倒的血肉长城,谱写了抗战史诗中最惨烈、最艰苦、最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铸就了勇赴国难、前仆后继、勇于献身、百折不挠、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
中国粮仓--北大荒
--这里,开辟了沃野千里的中国粮仓。70多年前,在冰雪断道、荆棘密布的北大荒,几十万复转官兵、支边青年扎根边陲,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北大荒人心系家国、舍生忘死,栉风沐雨、铸剑为犁,在筚路蓝缕的苦干实干中缔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终于将当年的千里荒原变成了“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中国粮仓。70多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一万亿斤,粮食调出量约占全国调出总量的四分之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了粮食安全压舱石。
铁人王进喜
--这里,矗立着石油工业的不朽丰碑。在百业待兴的松嫩平原上,1205钻井队凭着人拉肩扛,仅用5天零4小时就打出了大庆油田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在井喷的危急时刻,队长王进喜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硬是拖着一条血肉模糊的伤腿制服了井喷,被大家誉为“铁人”。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凭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会战大军仅用三年半时间就探明了面积达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大庆油田建成6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油18亿多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百分之47,彻底改变了我国贫油的落后局面。
大庆油田
--这里,蕴含着安邦强国的磅礴力量。黑龙江坚持以伟大精神为引领培根铸魂、干事创业。70多年来,一代代龙江儿女不懈奋斗,以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顽强作风进行伟大斗争;以克勤克俭、廉洁自律的清正品格建设伟大工程;以自力更生、勇毅前行的创业精神推进伟大事业;以初心不改、使命不移的接续奋斗实现伟大梦想。今天的黑龙江,兴边富民欣欣向荣,“中国粮仓”坚如磐石,“生态屏障”绵亘山岭,“百年油田”再谱新篇,“工业基地”砥砺振兴,必将为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靖宇将军(1905年—1940年)
黑龙江红色历史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全面记录这段难忘的历史,特别是传承弘扬蕴含其中的伟大精神,既是对民族记忆的尊重、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红色血脉的赓续,也必将为我们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积聚磅礴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际,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红色印记 光耀黑土》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撷取黑龙江最突出的红色标识,推出了“486”红色名片,以赓续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四大精神为主题,以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和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杨子荣、王进喜六位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等感人事迹为主线,对黑龙江的红色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每一部分都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担纲主笔,取材精当、脉络清晰。可以说,这是一部生动反映黑龙江红色历史的教材读本,必将对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发挥重要作用。
八女投江雕塑
当前,我们正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迫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勇于开拓、矢志创新的政治勇气,初心不改、志愿无倦的政治定力,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政治自觉。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带给读者以灵魂震撼、思想启迪与情感共鸣,激励新时代的奋斗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征程上弘扬伟大精神,再谱时代华章!
推动红色文化+旅游 促进革命老区振兴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孕育了宝贵的红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交通、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相对落后,很多还属于欠发达地区,但相比其他地方,革命老区具有红色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加快推动红色文化+旅游,既是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渠道,也是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红色文化+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在传承红色文化、促进革命老区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2016年--2020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约占全省总量的百分之25。其中,井冈山直接或间接从事红色旅游产业的人数达5万余人,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25,旅游收入占GDP的百分之6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井冈山红色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模式被列为江西省扶贫示范工程,当地贫困户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
当前,各地在推动红色文化+旅游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保护投入较低、传播方式单一、景点硬件薄弱、游客参与度不高等不足,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要积极支持打造一批国家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鼓励各地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物保护、传播红色精神;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红色旅游发展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按照特色鲜明、底蕴厚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原则,提炼红色文化宣传口号,打造响亮“红色名片”;推进“互联网+红色文化”“5G+VR、AR”,对红色文化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通过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方式用心用力讲好红色故事;坚定走内涵化、主题化、生活化、品牌化、融合化、合作化的道路,扎实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革命老区加快振兴。
支持革命旧址对社会免费开放
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而承载着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旧址,更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宝贵教材和重要阵地。以江西为例,全省现有革命旧址2900多处,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0多处,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四级教育基地网络。据统计,疫情前的2019年,仅瑞金一地就接待了1830万名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十分显著。
按照中央要求,2008年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费开放,极大推动了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和群众文化获得感提升。但目前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尚未延伸至遗址类博物馆,且补助金额十余年基本未变。一方面,虽然已有部分地区由财政统筹支持革命旧址免费开放,但革命老区旧址众多、财力紧张的矛盾相对突出,好政策难以在全国推广;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对免费参观博物馆、购买门票到革命旧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定看法,“参观不花钱,教育更无价”,社会对革命旧址免费开放的呼声很高。同时数据显示,由于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等特殊群体享受优惠政策,革命旧址的实际门票收入并不高(如江西全省每年门票收入2000万元左右,另市县自筹管护经费2500万元左右),对场馆日常运行和陈展提升的保障力度十分有限。可见,革命旧址免费开放既符合文物展示业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完善新时代国民教育体系、发挥社会教育价值和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2021年2月20日,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号召全党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如何进一步加强革命旧址保护,助推红色旅游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国包含革命旧址在内的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认真梳理,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奠定基础。同时,由国家财政统筹支持国保、省保级别的革命旧址免费开放,在财力允许范围内适度提高补助金额,待条件成熟后推开至所有革命旧址,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红利”,怀着更大的热情走进革命旧址接受教育、涤荡心灵。
江西红色旅游应有更大作为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朱虹接受中国旅游报、香港商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各地将会开展一系列隆重纪念活动。同时,2021年2月20日,党中央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号召全党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此历史背景下,全国红色旅游将会迎来新的历史高峰,作为红色旅游强省的江西在此过程要有更大积极作为。
朱虹说,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区,诞生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同时,江西也是红色旅游强省,2004年就率先发起发展红色旅游;2005年在瑞金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2017年,由江西倡议,全国24个省(区、市)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联盟永久秘书处设在江西。截至2021年12月,全省红色旅游景区有3个5A、20个4A、23个3A和2个2A级旅游景区,总共48个红色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接待量超过百万人次红色旅游景区7个、超过500万人次的4个;重点建设了全国红色旅游系列经典景区11个,培育形成2个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龙头景区等。2016年—2020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约占全省总量的百分之25。2021年,全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将在江西吉安召开,这是一次展示江西红色形象、传播江西红色声音、讲好江西红色故事的大好契机。
为办好2021年全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创新发展江西的红色旅游,朱虹提出了三点工作建议:
一是挖掘江西红色旅游的内涵重点。集中人力和物力,认真梳理总结好江西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尤其是要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四处胜地(伟人化险地—铜鼓、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改革开放策源地—小平小道、耀邦陵园地—共青城富华山),一营—上饶集中营,一人—方志敏”等十大红色旅游基因库的内涵。
二是明确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江西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坚定走主题化、生活化、品牌化、融合化、合作化等道路,加强红色资源与绿色、古色等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体育健身”“红色旅游+户外拓展”“红色旅游+文化教育”等新型旅游业态,让红色旅游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达到寓教于游、以游促教的目的。
三是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广。继续加大江西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更好地创新宣传渠道和方式、主题,加快整体统筹全省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好一个联盟(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一台展会(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的作用,全方位对外展示江西红色旅游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江西红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榨油坊”里的红色誓词
贺页朵的入党誓词
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份特殊的入党誓词,誓词是布质的,中间是誓词内容,两边是宣誓时间、地点和宣誓人姓名。誓词虽然饱经沧桑、陈旧模糊,却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照射出无数像贺页朵一样的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坚守和忠诚,令参观者印象深刻、深受教育。
毛泽东撰写誓词
入党誓词是党员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每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最早的入党誓词,是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由毛泽东亲自撰写并首次在战士中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完成了连队建党的伟大实践。
“支部建在连上”主题雕塑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三湾,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之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来到了湖南省炎陵县的水口镇,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毛泽东利用空隙时间,深入连队,研究建党工作,在生活中与战士促膝谈心,了解战士思想状况,在战士中开展革命前途和理想信仰教育,并且发现和培养了不少工农出身的入党积极分子。1927年10月15日,根据提名,陈士榘、赖毅、李恒、欧阳健、鄢辉和刘炎6名士兵宣誓入党,成了首批战士中的共产党员。在水口叶家祠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宣誓入党仪式,带着六名新党员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完成了我军历史上的首次连队建党活动。水口连队建党是对三湾改编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原则付诸实践的开端,从此,人民军队诞生了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实现了党指挥枪这一伟大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入党誓词是我党的第一份入党誓词,也是井冈山时期党员入党宣誓的誓词。从誓词内容来看,其核心是“永不叛党”,这与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有关。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屠杀和迫害,共产党员人数迅速锐减,由高潮时的近6万人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革命陷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当中。在严峻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少数党员意志不够坚定,抛弃信仰,背叛组织,成为可耻的叛徒,给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的忠诚问题,将“永不叛党”作为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要对党忠诚,无论如何绝对不能背叛党组织。后来誓词内容尽管几易其稿,但“永不叛党”作为入党誓词的核心内容,一直并沿用至今。
贺页朵默写誓词
贺页朵(1886年-1970年),别名宪章,是一位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的农民。他于188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艰难,只能靠帮人榨油和打短工谋生。1927年当井冈山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他积极投身革命,担任乡农民协会副主席,以榨油职业作掩护满怀热情地参加各种革命活动。1928年9月根据上级指示,贺页朵在榨油坊建立中共永新县委东南特别区委北田地下交通站,为区委以及红军收集情报、转运粮食、筹备食盐、运送伤员等,参加过“三占永新”和“九打吉安”等战役。由于贺页朵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终于等来了人生中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天。1931年1月25日夜,党组织指派红军侦察员贺龙雪在榨油坊为贺页朵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正式吸收贺页朵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贺页朵的入党仪式十分简单,就在自己家里的榨油坊秘密进行。在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贺页朵心情十分激动,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块红布,在贺龙雪的见证下,用激动得颤抖的手在红布上一笔一划默写着:“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二十四个字。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入党誓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大多数党员倒背如流,但对于读书识字很少的农民贺页朵来说,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二十四个字的誓词中,有六个别字,但这丝毫没有减损誓词的价值和意义,反而使人觉得真实和珍贵,更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贺页朵写下的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更是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
榨油坊秘藏誓词
这份誓词是贺页朵冒着生命危险,藏在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自己家的榨油坊里。1934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调派王东原的第十五师进攻永新,1934年8月红六军团突围开始西征,离开永新,形势十分严峻,贺页朵由于负伤留在永新继续斗争,从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为了严守党的秘密,贺页朵视誓词为生命,将这份入党誓词用油布纸包好,小心翼翼地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珍藏起来,无论外面环境如何恶劣,白色恐怖多么严重,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宁愿杀头,也不能告诉任何人”,每天凝望着、守护着誓词,心里坚信红军一定会打回来。1949年7月28日,被毛主席亲切称为“井冈山”的永新张国华将军率18军解放了永新,革命终于取得胜利,贺页朵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对照毛泽东撰写的入党誓词,贺页朵将“努力革命”和“严守秘密”的位置顺序对换了一下,也许是无意的,但他将“严守秘密”放置于对党忠诚的高度,并将这秘密一直坚守,直在解放以后才公布于众,十分难能可贵。1951年,谭余保、李立率中央南方慰问团来到永新,贺页朵从屋檐下取出了比他生命更宝贵的誓词,亲手交给了谭余保,坚守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品格。
榨油坊旧址照片
谢觉哉在看到这份入党誓词后,非常感动,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一个农民的入党宣誓书》:“这是一位农民同志的入党宣誓书,不用说,这位贺同志是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历过严峻的考验的。……贺同志在写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时,不是照着底稿写,而是记熟了这几句话。他虽然写了一些别字,这些别字并不减少它陈列在革命博物馆的意义,倒使人感到它忠实、可爱、可贵。”最难能可贵也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冒着杀头的危险在誓词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贺页朵,这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因为如果誓词泄露,必死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