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退休就是养老。可是,有人逆常理而行,他就是74岁的《海迎红色文化展览馆》馆长贾海迎。
去年七月我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在总部附近,新建了一个红色展览馆》。热爱红色文化的我就想一探究竟并参观学习。根据文内标注的地图,我搭乘公交车前去探访,结果吃了一个闭门羹。好在大门上留了电话号码,我立即拨通电话,贾海迎馆长说:正在医院做颈动脉搭桥手术。由于疫情不让探视,等了几天他约我在职工医院广场见面。因为有共同语言,彼此见面十分愉快。之后,我们八三四一部队的几个战友多次到他的展览馆和家中参观探望。
《海迎红色文化展览馆》位于濮阳市东郊的宗昌湖村,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该展览馆是以租房的方式创办的,租赁的是一个租金便宜的农村院落,但是红色的墙体,红色的地毯,彰显出了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贾海迎是1975年转业到河南焦作,1986年参加中原油田会战的老石油。2011年在西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有人把11麻袋党史资料当废品出卖,他感到太可惜了,就悉数买下了这些资料。经过整理,发现是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党史资料。从此,他更专注红色收藏。先后用了36年时间,跑遍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行程30万公里,收藏了1.6万余件红色藏品。其中有自1921年至1987年期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建党纸质资料,八大军区的资料,建国以来所有生产厂家的照相机等等。
2006年,贾海迎走进延安市吴起县白沟洼村“淘宝”,探听到九旬老人宗世喜可能有老物件,他欣喜若狂的奔向老人的家。老人拿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掏出一个用粗布包裹的军号。老人讲:是红军警卫团一名司令员当年留给他作纪念的,老人一直保存着。贾海迎看到军号,立刻有了收藏的意向。老人刚开始不愿意将军号给贾海迎。贾海迎决心 “拿不到军号,就不走”。他住在老人的窑洞里,给老人做饭,陪老人聊天,跟老人讲自己收藏红色藏品的初衷和经历。有一次,老人想吃杏,贾海迎走了十几公里山路才给老人买到。因为窑洞里的条件有限,两个多月过去了,贾海迎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理过发,每天仍乐此不疲地陪伴老人,他相信老人总有一天会理解他。终于,老人松口了。贾海迎将身上大部分的钱给了老人,自己捧着军号如获珍宝,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贾海迎馆长是一名油田退休职工,退休金微薄,为了创办红色展览馆和收藏藏品,他倾其所有,花费百万。可他一件呢子大衣穿了40年,除了养家糊口,他将剩余的积蓄全部花在了办红色展览馆上,有时还得借钱。
《海迎红色文化展览馆》分党史学习、照相机和红色藏品三个展馆,其中陈列着一万余本党史类书籍刊物,一千余枚毛主席像章,一千五百余部相机和从全国各地收集的红色老物件,如:红军长征时使用的军号、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文艺战士使用的小铜锣、沂蒙山老乡给八路军盛饭的木勺、白求恩大夫用过的照相机等。每一件藏品都蕴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展览馆中陈列的藏品大小不一,品类繁多,密密麻麻的展品分层次摆开,有笔筒、塑像、画卷、徽章、手抄词谱、草鞋,手工刺绣毛泽东主席画像......
《海迎红色文化展览馆》以“重温历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为宗旨,免费向社会开放。虽然展览馆还在完善中,参观的人已经络绎不绝,政府机关的人来了,油田机关干部来了,八三四一部队的退伍老兵来了,学校的学生成群结队的来了。目前,已有500余万人次参观了红色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