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毓后 1915年生,又名张裕春、张礼后、张蕴青、符子潜、邓家和、畸零人、原梦,安徽省五河县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樱花社》《认识月刊》的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大学毕业后,即投身于抗日救国行列。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先队”,随即参加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抗日演剧队”,当演员,任编导,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抗日前线演出。1943年,由于长期的艰苦跋涉,张毓后的爱人患上肺病,病情日益严重。演剧队的领导决定张毓后及其爱人冯静宜留在沅陵教书,在湘西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张毓后、冯静宜于是在沅陵中学指导学生创办了进步刊物《大时代》。1944年在沅陵《力报》社任资料室主任,1947年10月在长沙《自由报》任编辑,在此期间,他们积极参加湘西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与学校的革命师生一起,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7年至1948年因在报刊上连续发表文章揭露、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而被国民党当局监视。于是,他们从沅陵移居出来,在长沙与芷江之间奔走,处境十分艰险。1948年底得原在沅陵中学教书时结识的黄平人杨心南先生信函,推荐他到旧州中学任校长。为避免敌人锋芒,展开有力斗争,经请示中共湘西区委负责人、纵队政委谌鸿章同意,决定接受杨心南先生推荐。通过旧州中学校董吴少峰先生聘请,张毓后于1949年1月隐秘地离开芷江,来到黄平旧州中学,并从湘西聘来在当地从事地下活动的王希曾、曹世诚、冯静宜(张毓后的夫人)等进步教师到旧州中学任教员,共同开展迎接解放工作。解放初,张毓后积极宣传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动员大批青年学生参军参干,其中旧州中学参军参干的学生最多,政治思想素质也好。1950年1月,张毓后调任镇远专署文教科长,对接管、改造旧学校,推行新的教学制度,对镇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和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51年,他被选为镇远专区联合政府委员。由于极“左”路线迫害,1966年12月2日含冤离世,终年51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毓后的沉冤得到平反昭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