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第二纵队已发展到二万余人。我考虑在冀鲁豫集中这么多部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回旋余地也不大,遂根据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精神,向中央和总部建议,将第二纵队分成两摊子,我与杨得志各带领一摊子,一部分坚持冀鲁豫斗争,另一部分越过陇海路,向华中发展。4月17日,中央电示:“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共一万二千人,由太行出发,在冀鲁豫边界设法消灭石友三部后,准备随时调往陇海路南,配合彭雪枫部行动。”起初总部要我留在冀鲁豫,而由杨得志率部分主力过陇海路南下。后来中央电令让我率部分主力南下,要杨得志留在冀鲁豫。中央于5月5日电报中还特别强调:“华北敌占领区日益扩大,我之斗争日益艰苦,不人华中不能生存。在可能发生全国性的突变时,我军决不能限死黄河以北不入中原。故华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线。”
5月中旬,向我冀鲁豫根据地进犯的叛逆顽军石友三部主力被我军歼灭,我便着手准备离开冀鲁豫南下。5月下旬,三四四旅(辖第六八七、六八八、六八九团)在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率领下先头出发,我与第二纵队参谋长韩振纪率纵队部、教导营及新二旅于6月初出发。新二旅(辖第四、五、六团)旅长田守尧在延安学习尚未到职,由该旅政治委员吴信泉、副旅长常玉清带领。行进途中,杨得志来电报说留在冀鲁豫的主力部队不足,提出从南进部队中调回一个È力营。我接电报后,即从新二旅抽出一个主力团(第四团)调回冀鲁豫。
第二纵队南下之先头部队于6月20日到达豫皖苏边区新兴集,与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6月27日,中央军委电示我部与彭雪枫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活动于津浦路西、陇海路以南,以对日寇作战,巩固豫皖根据地,扩大与整训部队为中心任务”。第四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我任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
6月29日,中原局(1941年5月改为华中局)书记刘少奇来电,要我作东进准备,“二十天后派三个团过津浦路活动”。豫皖苏边区当时面对日军,背后是国民党顽军,是个夹在敌伪顽缝隙间的一块地方。彭雪枫因原来的部队不多,坚决不同意我走。他起草了一份电报略谓:与敌伪顽长期斗争,以向西发展为有利,平原作战须有山地作依托;黄部应留下,培养主力,建立巩固根据地;一旦形势有变,即可西人伏牛山,南进大别山;等等。我刚刚到达豫皖苏,尚不明了毛泽东关于控制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大海以西地区的战略意图,以为我仍受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直接指挥。
彭雪枫所起草的电报内容与我自己原来的看法比较一致。我也曾电报中央,提过类似意见,我们遂于7月1日以彭黄联名电复中原局。7月15日和7月17日、18日,刘少奇连续三次来电催我速率所部过津浦路,东进皖东北。我感到刘少奇的电报与中央军委前6月27日电不尽一致。为弄清指挥关系以确定部队的行动,我即打电报请示毛泽东。毛泽东回电指示我服从中原局胡服(即刘少奇)指挥。我拿着毛泽东的回电给彭雪枫看,说我准备立即东进皖东北。此时我对中央的战略意图已经明了,决心遵照中原局指示东进。遂将三四四旅(欠六八七团)由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率领,留在彭雪枫部,以加强其主力(第三四四旅于“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教导营也留下来一半给彭雪枫部,我率新二旅的第五、第六团和三四四旅的第六八七团以及教导营的两个连,离开豫皖苏,越过津浦铁路,向皖东北挺进。此后,我便在中共华中局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开辟、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湖北省黎民红文化交流中心摘自黄克诚著:《黄克诚自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