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及二十一集团军军部迁至金家寨,中国安徽省工委和后来组建的鄂豫皖区党委、皖西省委、立煌市委、立煌县委在金寨境内领导全省和鄂豫皖边区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新四军输送了大批干部、战士。金寨是抗战初期安徽及鄂豫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政治指挥中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不到两个月,上海、南京等地相继为日军占领,逼得国民党南京政府先迁武汉,再迁重庆。
中国共产党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倡议和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七七事变后,一直与共产党保持联系的社会进步人士朱蕴山,受中共驻南京代表团董必武、叶剑英的委托,积极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建议:以组建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形式,团结各方面力量,实行全面抗战。当时桂系刚主政皖政,抗战形势紧迫,为了顺乎民意,求得各界人士的支持,使桂系能在安徽立稳脚跟,李宗仁采纳了朱蕴山的建议。经过具体筹划,第五战区安徽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改称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省动委会)于1938年2月23日在六安正式成立,3月5日开始办公。
1938年4月初,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在六安成立。大别山的红军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东前线抗日。6月底,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为坚持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领导长江以北和大别山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也从六安迁至立煌县,在金家寨办公,先驻桃树岭四支队兵站,不久,随兵站迁移到县境内的白水河汪家老屋。
5月,抗战形势日趋恶化,蚌埠、徐州相继失守后,日军又攻陷合肥,直逼六安。为避日寇兵锋,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省动委会于6月27日由六安迁到金家寨麻埠这个山区集镇,7月下旬又迁至金家寨。10月,国民党21集团军总司令部也由鄂东迁至金家寨。金家寨一时机关林立,人口剧增。由于安徽各地不断沦陷,一些官神和难民也相继逃到金家寨避难。金家寨城乡原有房屋难以容纳,临时搭盖的草棚比比皆是。金家寨人口剧增带来了日用物品如油盐布米之类稀缺。国民党政府便变本加厉地以捐款形式掠夺人民,使得金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民谣唱道:“收的粮食是保长的;养的儿子是老蒋的(指蒋介石抓丁);养的姑娘是两广的(指桂系军队强迫民女为婚)。”这是很真实的写照。
随着安徽省政府和省动委会迁到金家寨,安徽省妇女战地服务团、抗敌演剧第六队、广西学生军以及省直属的第二十四、三十三、三十七、三十九抗日工作团相继进驻立煌。这些抗日团体的领导人多为共产党员,他们到后立煌立即深入基层,以各种方式对群众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当时为安徽省政府和21集团军总司令部中的党政军要人,多系广西籍人士,因而实际上是贵系军阀掌握了安徽省和21集团军的权利。他们为了标榜抗日、收买人心,于是建立一个群众性的抗战机构——安徽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中共安徽省工委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民众机构开展抗日活动,派了很多骨干分子参与工作,并吸收了大批爱国知识青年,组织了由动委会直接领导的100多个省、县抗日工作团,分赴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组织工作。不到两个月,全县31个区、乡、镇动委会全部建立起来,并成立了工抗、妇抗、青抗、商抗、文抗等抗日救亡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当时桂系军阀统治安徽,深感力量不足。因此,想拉拢一批安徽籍人士为其工作,便在金寨办了安徽干部训练班,招收知识青年参加培训。中共安徽省工委又利用这一机会,派了大批知识青年参加培训。这批青年培训后,大部分当了区长、乡长、联保主任和县政府科长等职务。他们中很多优秀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民党基层政权的部分权利,有力地推动了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