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济南战役结束后两个月,粟裕将军向党中央提出,基于济南战役我方损失不大,可以乘胜追击提前展开淮海战役,重创国民党军主力。
党中央同意了粟裕将军的建议,最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指挥下,经过一个多月苦战,淮海战役以解放军胜利而告终,共歼敌55万。
党中央听到这样的捷报时非常高兴,称赞说:“这是解放军打到现在以来最漂亮的一场战役。”此战为刘伯承位列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身为淮海战役总指挥之一的刘伯承却很少提及这场大战。晚年时期的刘伯承元帅才对自己的子女敞开心扉,谈及了他为何不愿意提及淮海战役的真实情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解放战争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比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局势更加复杂,伤亡最为惨重。
在这场大战中,敌我双方共有140万人参战;国民党共投入80余万兵力,解放军投入60万人。加上美国支持国民党,为其军队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掌控着制空权,看上去国民党似乎胜券在握。
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看似不可能的胜利,才最终解放全中国。
淮海战役同样不例外,刘伯承元帅嘱咐各部队迅速机动,先是渡江冲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接着将敌人完全分割开来、逐渐蚕食,最终解放军拿下了这一场中原大战的胜利。
身为淮海战役总指挥之一的刘伯承元帅,似乎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到他对这场战役的看法。
晚年时期刘伯承曾经对自己的子女敞开心扉,大致意思是刘元帅跟自己的孩子说,他已经不记得淮海战役时自己的指挥到底有多高明,只记得战役结束后,每天都梦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拉着我的手跟我要孩子。
孤苦伶仃的寡妇们带着孩子跟我要丈夫,我今天能当元帅,是有多少士兵付出生命换来的。
简而言之,刘伯承元帅之所以不愿提起淮海战役,背后的原因不复杂。这场战役的伤亡非常惨重,许许多多解放军指战员为国捐躯。诚然,这些为国捐躯的解放军战士都是值得尊敬的革命先烈。
抛开这些,他们都是血肉之躯,有父母双亲、有妻子、有孩子。在农村地区,每家每户的男人都是壮劳力、顶梁柱。大家想想,顶梁柱一旦垮了,这个家还能好吗?
所以刘伯承元帅不愿提及这场战役,就是因为战争过于惨烈。虽然解放军取得最终胜利,可背后却导致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孩子见不到父亲、妻子见不到丈夫、父母双亲见不到儿子。
想想这些烈士们留下无依无靠的亲人们,刘伯承元帅特别痛心疾首。
在史书和各种军事史上,会着重分析诸如淮海战役这种大决战的意义以及伤亡数字,可不是战争亲历者,就绝对无法体会到革命烈士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刘伯承不仅是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更是战争的亲历者。他并没有为自己当上元帅感到开心,有的只是对那些牺牲战士的悲悯和战争带来的伤害。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每一个解放军指战员都把战士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亲人牺牲,本来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自然就不会和别人到处炫耀,刘伯承元帅同样也是爱民如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