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寨
2016年4月24日上午11时3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红军广场。
安徽金寨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地处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的主要发源地,先后组建过12支主力红军队伍,革命战争年代,10万金寨儿女为国捐躯。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期间,大别山区坚持武装斗争、火种不灭,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而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闻名于世。在这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孕育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金寨县作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地和中心区域之一,金寨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金寨境内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组建了12支主力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安徽省抗日战争指挥中心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革命战争年代,10万金寨儿女为国捐躯,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59位开国将军,大别山金寨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今天,我们身在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时代,听一堂金寨红色教育专题课,走一段红军长征路,讲一讲|“吃”的红色故事,在革命历史发生地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大别山精神,升华理想信念,对我们当前开展砥砺奋进新征程的各项工作很有帮助。
一、刘述刚家的吃:良好家风育后人
在安徽省金寨县这块将星璀璨的星空里,已经离开我们70年的原红四军副军长刘述刚,如同闪闪的红星,依然照亮着家乡人民前进的路......
刘述刚,又名刘世模,1910年9月11日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河湾村(今为金山村)。小时候帮人放牛,学裁缝。1929年参加了立夏节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闻名于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红四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成为我们军队中的一名高级将领。解放战争时期,任吉辽军区第6、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第1军分区司令员,保安第2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20师师长。1952年6月4日在武汉病逝。
在斑竹满园催笋出,红花遍地迎亲来的日子里,我有幸接待了回到家乡扫墓的刘述刚副军长的女儿刘莉、刘永及她们的亲属。从书中、从与她们的交谈回忆中、从她们的行为里,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红色是什么,什么是红色,红色是怎样炼成的。
据刘永回忆说:爸爸带我们在东北住的时候,当时我们家楼下有卖炒板栗的,那个时候我还很小,父亲就常常给我一点零钱下去买板栗解馋,每次买板栗后,我自己先留几颗放衣袋里私下自个吃,其余的拿回来给弟弟妹妹们分着吃。后来我弟弟(永德)去买的时候,也跟我一样学着留几个自个吃。这事后来被我爸爸发现后,他狠狠地批评我一顿,说我这样做是自私行为,还带坏了弟弟妹妹们。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这样做了。这个故事教育我长大后一直在做一个公正无私的人。
二、两个将军的吃:重情重义的一袋干粮和一顿饭
漆远渥(1915~2012.10.14),又名漆涤,金寨县斑竹园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空军政委,军委空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功卓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1955 年授少将军衔。
胡鹏飞(1915年11月11日~2009年5月6日),安徽六安县金家寨王家湾村(今安徽金寨县槐树湾乡双石村)人。原名胡继常。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海军副参谋长等职,他1961年晋升海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胡鹏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5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情重义。”漆远渥的女儿漆媛告诉《红船》杂志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1960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一天早上,漆远渥早早起床去钓鱼,回来后又把积攒了大半年的“肉票”全都拿出来去买肉。
家人都有点不理解,不过年不过节的,这是要干什么?父亲只说要请客,而且必须要隆重接待。
晚上,客人来了,原来是开国少将胡鹏飞他们一家人。开饭时,漆远渥端起酒杯,还没有说话,已经热泪盈眶,哽咽了好半天才说:“孩子们,没有你胡叔叔,就没有爸爸的今天,今天我们用攒了大半年的肉票请客都不够报答他呀……”
究竟是什么事,让漆远渥这么感动呢?
漆媛介绍,当年长征时,漆远渥随身带的整整一袋干粮,也不知道是丢了还是被别人拿了,总之是没有了。没有粮食过草地,那就是死路一条啊!胡鹏飞知道后,主动过来对他说:“远渥,不用着急,你没粮食我有,咱俩吃一份,走出草地就好了。”
就这样,漆远渥吃着胡鹏飞的分给他的一半干粮,勉强走出了草地,活了下来。这份恩情,漆远渥永远也忘不了。所以在得知胡鹏飞家里有困难,连饭都吃不上时,漆远渥就把他一家人请到家里,好好吃了一顿,临走还送了他一袋米。
三、漆德炜家人的吃:一家都是为革命
年仅22岁就牺牲了的红一军第二师师长漆德玮家人的吃,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漆德玮,1909年7月22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的老鸹窝(时属河南商城县)。在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时聆听过毛泽东、萧楚女等同志的谆谆教导查阅《漆氏宗谱》卷二上,我们看到这样的记载:先涛长子德玮,字润如,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即公元1908年)六月初六日卯时。漆德玮兄弟共有四人,德玮是老大,德璞是老二,老三小名叫小琥,幼殇,老小叫德瑨。当时老漆家德字辈的取名都带有“王”字旁。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商南地区成了白区,地方的国民党小保队又红起来,他们叫共产党是“黑杀党”。 漆德玮等共产党组织只好转入地下斗争,转移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