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汉十公路汉江边,上到丹江口,下到市郊光化办事处辖区,存在一个老区乡镇——老河口市洪山嘴镇,襄阳的“红军村”走出革命家左觉农,就是这里地域文化的一个亮点。
留在老区土地上的脚印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这是郭沫若前辈参观赵一曼纪念馆,为赵一曼书写的颂歌。其实,也适合与黄火青等一起发起著名的“二师学潮”,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抗日救国运动的革命家左觉农。
1927年,革命家左觉农前往应山领导农民运动,并成功组建革命武装,与舅父袁书堂并肩战斗。1939年,他以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并任鄂豫边区宣传部长,兼任边区抗日保安司令部政委。1949年6月10日,长期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积劳成疾,已任黑龙江鹤岗矿务局局长的他在沈阳病逝……
有关他详细事迹,《楚天都市报》“襄阳‘红军村’走出革命家左觉农 一片丹心献革命”一文有详细记载,不妨择取如下要点:付家寨有常住人口2200余人,左氏族人占了近千人,左觉农的老家就坐落在这里。付家寨还有“红军村”之称,抗日战争期间,不少仁人志士从这里报名参军,加入到革命队伍报效国家。
“红军到,穷人笑,家家户户放鞭炮,又敲锣,又打鼓,千年穷根要拔掉。红军到,穷人笑,打到劣绅和土豪,人人有吃又有穿,铁树开花结鲜桃。”这首曾在付家寨广为流传的歌谣,歌颂的主人公正是从这里走出的以左觉农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三次被捕入狱 毫不畏惧屠刀;丹心献革命 清廉美名传。
汽车的喇叭声打断大家的议论,我们的车子进入该镇辖区,“对党忠诚”的公益墙体广告,又将我拉入苦难的旧社会,1929年冬,左觉农受党的派遣辗转到上海,经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陈潭秋批准,在上海从事地下印刷发行工作。“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上海成了白色恐怖的中心,敌人千方百计破坏党的机关,捕杀共产党人,印刷发行工作极为艰险。但左觉农毫不畏惧,面对反动派的屠刀没有退缩,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总是亲自动手,把党的文件、宣传品送到读者手中,从未失误。无疑,这就是“对党忠诚”,失去马列主义信仰,是无法完成这种艰巨任务的。有人认为,革命都是电影中虚幻的故事,压根都不知道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之战,更是智慧与生命的博弈,缺乏革命家的定力不是背叛革命,都会放弃革命。类似很多很多有关这位革命家感人典故,不再一一陈述。
缅怀先烈,追忆他们的脚步,与其他无关。而是汲取他们“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宗教特殊群体,为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与决策服务,给人民开辟一条更广阔的幸福之路。
不要小觑这里的“桃花源记”
有人说:“一个党政班子工作好与坏,就看他们是否像一团燃烧的火,带领群众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这次实地采风中,我不敢任意谈论这个镇班子如何,却实实在在了解到如下数据:2001年,汉水梨和大仙桃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生产认证,拉开了洪山嘴无公害水果安全生产帷幕。一帮子土生土长的洪山嘴果农组织制定了汉水梨、大仙桃无公害生产标准,组织技术力量完成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措施规范。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完成了鄂桃一号实验、示范推广项目,通过省级验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个项目的实施,果农年增加收入3000万元,并带动市内外发展大仙桃4万亩以上,汉水梨、大仙桃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
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服务南水北调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3月实施了老丹路改造工程。该工程全长21公里,总投资2550万元,设计标准为平原微丘二级路面,其中市区至洪山嘴段为双向6车道,洪山嘴至江山厂段为双向4车道,江山厂至丹江口段为双向2车道。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通车,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类似业绩太多太多,我敢说历任该镇班子都是执政为民的好公仆。
假如他们缺乏秉承革命先烈遗志,怀着生命之火以及对脚下这片老区的热爱,也不会将万亩荒沙地变成如今的“世外桃源。”大冬天,一个七八十的老人在《忠诚》文化公开墙前玩健身器,我走近他身边问:“对新旧社会,有什么看法。”压根都没料到一个乡村庄稼汉竟然唱起自己编的歌曲:“洪山嘴是个好地方,四面环山桃李多,农田层层绕村庄,小河潺潺流中央,夜晚路灯压月亮,文化广场喜洋洋。有说有笑又有唱,欢歌笑语传四方。谁要问我怎么样,天上蟠桃落故乡。”
更让我吃惊不小的,同行的一个七八十岁戴着军帽与五角星,腰间挎着“为人民服务”军包,家里电动车上处处都是毛主席像章的前辈。他与喜好豫剧的村民交谈中,对方也顺口来段歌曲:“千辛万苦把我领,一辈子也报不完党的恩情……”试想,老区革命家包括老区人民对革命做出过多大的贡献。如今,他们依旧爱党爱国爱家,他们的歌词算不上优美,他们的舞姿算不上漂亮,但是他们歌词与舞姿中坦露出心灵之美,是任何城内艺术家们都无法比拟的。性格一直豪爽的我,也被感染,不会才唱歌的我,也跟着市内六支民间文艺送戏进寺院的团队前辈们哼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可爱的故乡/ 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
考证“太山寺”甘当统战人
1982年,国务院出版的《光化县地名志》第43页记载:太山庙,早年此地建有泰山庙,后改为太山庙。村以庙得名。位居汉十公路边,该村250人。也就说,以前,根本都不存在“太山寺”。那么,这个“太山寺”与太山庙之间,存在什么玄机呢?
至于这次城乡民间文艺团队与寺院文艺队,同台演出的二十三的节目,暂且不谈。重点反映我现场采访看戏的几位七八十老人们对“太山寺”与太山庙的认识如何?祖祖辈辈都一直生活在太山庙村77岁的陈文清老太太给我讲古:以前,我们这里存在东西两个“太山庙”,东边“太山庙”位于仙仙果品公司前,我们这里属于西“太山庙”。不过,那时候庙里不是和尚,而是道人。而后,详细介绍旧社会武当山道观如何在我们这一带布点,又如何通过“哭庙”(也就是每一家去世人后,都请庙里道人超度亡灵)延续香火。也就是前年,这里改为寺院,而本村信徒并不多,毕竟这里旧社会信道教的不少,包括不少信徒参加了革命,走出本市在外面工作。至于为什么这里如今改为佛教圣地,这群村民也说不清楚。
但是,细读如下资料:老河口市洪山嘴办事处太山庙村,紧靠湖北光化水泥厂生产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400元。洪山嘴2007年4月由广东佛山引进的一家规模企业,总投资1.2亿元,占地116亩,新上5条生产线,日产西式瓦20000平方米,年产值3亿元。 都会明白其中奥妙——因这一带外来与本土经济活跃后,不少信佛的广东沿海老板企业落户于此后,如何弥补他们精神需求,成为该镇党政一般人思考的重大课题。 因此,“曾经沧桑难为水”,道观庙宇随着汉江河消逝而去,而寺院却“柳暗花明又一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