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潜回张苑,找到金城
5月21日。
天亮了,还是格外的安静。
我们站起来看看,路上没有行人,村边也很少有人出来,而我们照常警惕着。这时,我俩开始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我对景恒说:“咱们抓紧这个间隙,分头行动。我赶紧找地委书记金城同志,请示工作,了解形势、任务和上级部署;你在家马上挖地道,建绝密洞,准备隐蔽地点。如果真是敌人暂时撤退了,现在我就动身去和金城同志联系,你看怎么样?”
景恒说:“好,我马上就找可靠的党员、干部动手挖地洞。越快越好,越多越好,关键是保密。你找到地委,有什么指示,你回来告诉我。”
挖地道
时到中午,在地里,景恒见到本村熟人,证实敌人撤退、“扫荡”告一段落的情况属实。
下午,我们隐蔽到3点多钟,景恒把棉被、水罐拿回去,我们互相告别叮嘱,约定相会的地点,就分手了。
我步行3华里,路经仇孙庄到赵杏大娘家打听情况,知道大“扫荡”10天来村里人员没有受大的损失,就放心了。
又步行5华里,经过范苑村时到范佩珍大伯家看了看,大娘说人没有损失,也放心了。
又走1华里到了张苑村我家,老母亲见我回来,自然欣喜若狂,先告诉我,父亲回来了,在我舅家隐蔽着,早在“五一”“扫荡”前挖好了地道;并告诉我,咱们这家也早挖了地道,这次大“扫荡”没有受损失。
吃过晚饭后,我就到本村我舅(本村村长、老党员、老堡垒户)家去。在那里,见到了我父亲,才知道父亲在献交县任县委常委、社会部长、县公安局长、手枪队指导员时,被敌骑兵追,累吐了血,不能坚持工作,在“五一”大“扫荡”前就住了八分区医院,住在固店村(离我们村5公里)。为准备迎接大“扫荡”,院党委分配他到附近几个村传播挖地道的经验,他到张苑村,发动党员分片挖地道,这几天大“扫荡”,地道起了大作用。现在大家还在挖。
饶阳县张苑村附近村庄
在俺舅家里还见到了村党支部的李保常、李瑞星、李清海等,并与他们研究了当前工作。
他们又帮助我找到了饶阳县四区区委书记靳树芳。他是八地委书记、饶武献地区工作组的总领导人金城的儿子,是我深州省立十中的同班同学,金兰之盟的盟弟。(注:金城原姓靳,张省长写这篇文章真的很坦诚,把结拜兄弟的事都写了,一般人可不承认拜把子。魏江涛)
我在舅家住了两天,参观了挖好的地道。他们向我介绍了洞口的位置,怎么伪装,气眼设在哪里,枪眼设在哪里,并说这些都是我父亲指导着挖的。
5月23日夜,我们村李保财(饶阳县四区区委的交通员、老党员)在区委书记靳树芳的指挥下,领着我,由我们村南行约8公里到张各庄村王其善家,见到八地委书记金城(他和我父亲是老战友,我称他为金大伯)。
金城传达了上级关于坚持敌后抗战的方针,阐述了党的政策的转变,指出今后要实行“非法斗争”与“合法斗争”相结合,建立两面政权,实施革命的两面政策,开展地道斗争,开展党的活动。
正讲着,突然有人喊:“快跑啊,日本鬼子来了!敌人已经包围了村子。”金城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沉着地对大家说:不要慌!并告诉大家:不管男女一律脱下衣服,弯着腰出村。因为人的皮肤和土颜色一样,夜幕中不易被发觉。(在刘光人回忆五一反扫荡的文章中,也提到,一次他们走夜路,按梁斌的建议,脱了衣服。可参看刘光人回忆五一反扫荡,魏江涛)我们就这样出了张各庄村,转移到了桑元村。
鬼子进村扫荡
5天后,5月28日晚,靳树芳到张苑村我舅家找到我,传达了金城的指示。金城讲:敌人这次是“拉网扫荡,剔篦清剿”,由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调动5万日本兵,15万伪军,共20多万人“扫荡”咱们这一块。现在,敌人的大部队从咱们这里走了,要“扫荡”滹沱河以北肃宁这一带去了,咱们这里成了敌占区。(由此处可知,5约底,冀中八地委已有情报得知日军将扫荡滹沱河北肃宁一带,而冀中八分区在10天后,却一头扎进了肃宁雪村,遭敌合击,军地双方的情报可能没有及时共享,魏江涛)要暂时按照白色恐怖下那一套方法坚持斗争,听候上级的指示。
金城告诉小靳:“分区青救会小韩暂时在饶阳四区帮助你们工作,等地委集中统一研究部署后再说。”
小靳传达完之后说:“韩哥,这一带你都熟,党支部的人你也知道,有什么事通过你们村李保财找我,他是我们区委的交通员。”我说:“可以,熟悉的村我去,不熟悉的我就不去了,你和村支部说一下,我去找,他们接受就可以。”“谁不知道老韩和小韩呀,有名的父子兵嘛!”小靳说。(老金和小靳也是父子兵,都是好样的)
最后,我把分区抗联通信员席景恒的党的关系转给北京堂党支部的事说了,小靳答应给转,他说:“韩哥,你也和支部说一下,咱们都结记着办,以免忘掉,目前太紧张了!”
过了几天,我到北京堂见到景恒。把见金城和小靳的经过和指示、暂时安排都告诉他了。并说:“你的党组织关系由小靳找王景云(支部书记)也给转到村里了。”他说:“景云已通知我了。”景恒向我汇报了挖地道的情况,并亲自领着我看了他挖的秘密洞,洞口很巧妙、隐蔽,气眼有3个,(前面有教训,魏江涛)我夸奖了他一番。以后,这个地道我们曾钻过多次。
在战斗中成长
八、战略转移,坚持战斗
反“扫荡”过后,进入了非常艰苦的阶段。大片敌后抗日根据地被敌人占领、蚕食,当时称为.“地区变质”。这就是说,冀中抗日根据地发生了质的变化,损失很大,工厂、枪厂都“坚壁”了,主力部队也都转移出去了。随着根据地变质和地方党委、政府人员骤减,我们实行战略转移,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各项斗争。虽然单从表面现象看,我们的机关、部队人数是大大减少了,但战斗力却大大增强了,并且大大锻炼了抗日军民,提高了觉悟,活动能力更机动灵活,打击敌人的办法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