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到1956年间,一共授勋了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这其中,作为早期革命根据地和发源地的井冈山籍的开国将军,却只有一人。
1955年授勋大典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以井冈山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上,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被后世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然而,就是如此重要的井冈山,到了建国以后,却只出了一个开国将领,这件事也成为了毛主席内心之痛。
当年的井冈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早期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袁文才、王佐等人都相继牺牲?袁、王二人真的背叛革命了吗?
《毛主席在井冈山》油画
一、初会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相传在东汉时期,井冈山上便已有人烟。秦朝设立郡县制的时候,井冈山隶属于九江郡庐陵县,历史非常的悠久。
井冈山宁冈县,是毛泽东与朱德的会师地,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独特的地理优势让井冈山成为革命史诗中最为特殊的存在。
“朱毛会师”油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迎来了低潮期,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革命意识到了武装革命的重要性。秋收起义后,不少有志青年纷纷响应革命,中国革命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但在接下来一系列攻打中心城市的战役中接连受挫,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毅然决然地改变路线,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人果断地作出了“上山”的决定,这里的“山”指的就是井冈山。大革命时期,井冈山周围的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优越。
除此以外,井冈山的地理条件好,交通发达,离中心城市不远,进可攻,退可守,长期盘踞着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加起来有三百多人,一百多条枪,在当地也算是一支颇为强悍的武装力量。
井冈山
毛泽东等人带领的工农革命军决定转变路线,上山休整,井冈山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当时要想上山,必须先取得袁文才和王佐的配合,袁文才是共产党员,两个人也都参加过大革命,但是对于毛泽东等人带来的工农革命军并不信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当土匪也不安生,各种火并摩擦时有发生。
古城会议后,毛泽东亲自前往井冈山会见袁文才,随行只带了几个人。绿林出身的袁文才非常讲究江湖义气,毛泽东此举取得了袁文才极好的初次印象。在后续的谈话中,毛泽东表达了自己是经由江西省委介绍而来,并且充分肯定了袁文才武装“劫富济贫”的革命性,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
后来得知袁文才人多枪少的现状后,毛泽东更是慷慨地送给了袁文才一百多条枪,此举完全出乎袁文才的预料,袁文才大受感动。
袁文才当即许诺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并且赠送了六百银元,将工农革命军留在了茅坪村休整。这样子,毛泽东“上山”的第一步算是成功地迈出了。
袁文才
接下来只要搞定王佐,工农革命军就可以安心地在井冈山上发扬壮大了。毛泽东先是做了袁文才的思想工作,肯定了袁文才的积极贡献,也表示了袁文才的武装力量阶级混淆不清,成分纷杂,自己愿意帮助袁文才好好地干革命。
在说服袁文才后,毛泽东又去做了王佐的工作,并且送给了王佐七十多条好枪,匪气比较重的王佐也被毛泽东深深感动。谈话后,毛泽东、袁文才、王佐三人成为了真正的“革命好战友”,在后续的发展中,毛泽东更是将二人的武装力量和自己带来的工农革命军改编在了一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兄弟部队。
王佐常发出感叹:“毛委员是最有学问的人,同他谈上一次话,真是胜读十年书!”袁文才也表示:“跟着毛委员干革命真不错。”毛泽东对于袁、王二人亦十分赏识。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井冈山附近各县的党组织都重建了起来,并且建立了有效的联络网。
王佐
1928年,王佐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共产党员。毛泽东历来不受旧观念束缚,总能打破常规,提出新的想法和学说,不仅仅是因为毛泽东拥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最重要的是毛泽东能够将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妥善解决,并且转化为自身的实际经验,运用于各种革命活动中。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成功与毛泽东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袁文才担任红4军11师23团团长,和王佐两人相互配合,先后在新城、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向上级报告,称袁文才是“我们的永久通讯处”,足以证明毛泽东对袁文才的欣赏与器重。
井冈山会师
二、土籍与客籍的矛盾
现在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后世的评价很高,但是在1928年,井冈山属于地方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毛泽东本人都要听从湖南省委的指示,再往上还有中共中央的领导班子。
换句话说,此时的毛泽东处于“边缘化”位置,这也导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在湖南省委的指挥下,发生了井冈山“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后来29团全军覆没的时候,毛泽东更是落下了无奈与心疼的泪水。
毛泽东真正走上历史舞台中央,还得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成熟,这也意味着早期的中共历经了许多的坎坷与挫折,在磕磕碰碰中蹒跚成长。
中共六大会址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在这场会议中,就已经为袁文才、王佐的死亡埋下了伏笔。在中共六大中,特意对“土匪武装”作出了规定,表示土匪武装应该被解除,并且严厉镇压,要将土匪首领当作反革命首领来看待,这些“危险分子”必须从革命队伍中驱逐出去。
当时对于“土匪武装”的态度依旧非常的偏激和死板,像袁文才、王佐这样的“土匪武装”,对于革命的意义显然是利大于弊的,并且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二人的“绿林出身”,依旧不能得到正视。
1928年年底,中共六大的文件抵达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次年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柏露召开了会议,宣读了六大的会议宗旨和指示。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在开会前,毛泽东还没有看这个文件,宣读的时候才看到文件里赫然写着要求“解除土匪武装”。常年在一线作战,深入基层群众的毛泽东非常清楚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但是军人的天职就是要服从命令,略加思考后,毛泽东以“天气太冷”为借口中断了此次会议。
在会后,毛泽东召集了主要领导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的话题就是关于“土匪武装”。会议上,大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毛泽东表示:“袁文才、王佐两人早已是共产党员,为革命的出生入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德、陈毅、谭震林等人对于毛泽东的看法都表示了肯定,陈毅发言道:“我前一时期还向中央汇报了袁王部队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怎么就这样了?”
青年时期的陈毅
为了保护袁文才,毛泽东任命袁文才为红四军参谋长,随红四军主力下赣南。然而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袁文才还是无意中看到了中共六大的那份文件,给红四军留下一份信就擅自离队,化妆成商人回到了井冈山。
擅自离队在红军中是非常严重的违纪行为,井冈山边界特委宛希先给了袁文才“党内警告”的处分,这个处分和袁文才的违纪行为比较起来绝对算得上“从轻发落”了,袁文才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处罚,留在了井冈山和王佐的部队继续进行革命战斗。
边界特委组织委员宛希先
本以为事态就会这样安稳地发展下去,然而早已存在于井冈山内部的土籍、客籍矛盾,最终还是将事态陷于无可挽回的地步。
早在1928年年底,毛泽东就在发往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了土籍、客籍的矛盾,这种土客籍的矛盾,讲道理不应引到被剥削的工农阶级内部来,尤其不应引到共产党内部来,然而在事实上,因为多年遗留下来的习惯,这种界限依然存在。
青年毛泽东油画作品
土籍和客籍的矛盾最早要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汉族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南方则是以越族为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长期派遣军队驻扎在南方,后期北方频繁爆发战乱,导致大批汉族向南迁徙。
从北宋开始,汉族逐渐与越族融合,形成了现在的南方土籍汉族,土籍也拥有自己的文化、语言、风俗和建筑风格,但是属于汉族民系。
客籍居民主要是从明末清初开始,从广东、福建等地迁入了湘赣边界。为了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区分,称自己是“客家人”,客家人大幅度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语言,极少与当地土著融合。
客家人村落
客家人背井离乡来到内地,主要还是由于明中叶时期,江西许多地方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现象,再加上朝廷沉重的苛捐杂税,部分小农弃田不耕,连年的战乱让人口大幅度流失,让江西元气大伤。
为了恢复江西正常的经济秩序,清朝初期,江西奉谕招民垦荒。江西山区多,土地条件多样,非常适合种植茶叶、烟叶以及竹、杉、桐、油茶等经济作物。从广东、福建远道而来的客家人拖家带口,迁徙到了江西,从此定居在此。
客家人过节
历史变迁,土籍居民和客籍居民两大社会群体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湘赣边界,江西的赣州、南昌、宜春以及湖南衡阳、郴州、茶陵等地也存在土客籍矛盾。
土客籍矛盾主要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1.政治
明末清初从外地迁徙而来的客籍居民被当地土籍居民称为棚民、新民、流民、流寇、佃客等,从这些称呼中也可以看出,土籍和客籍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主佃关系,这种社会地位之间的差距导致客籍居民不能轻易取得当地的正式户籍,只能取得“寄籍”,也就是将自己的户口和田产寄放在当地的土籍户籍中,没有自己独立的户籍,导致客籍居民长期受到土籍大户的控制和约束。
在封建社会中,客籍居民也没有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这种独特的户籍制度加剧了土籍和客籍在社会地位、身份、就业、晋升等方面巨大的不平等性,形成了鲜明的社会裂痕。
这一点,毛泽东也说过:“客籍占领山地,为占领平地的土籍所压迫,素无政治权利!”
采茶的客家人
2.经济
客籍居民作为后来者,能够在湘赣边界的山区上扎根,足以证明客籍人具有比本地土籍居民更加吃苦耐劳的精神。种植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被原来的土籍居民占据,客籍居民只能上山开垦荒田,但是在客籍居民长期的精工细作后,土地变得逐渐肥沃,荒山变成了风水宝地。
不少无产无业的客籍居民在来到湘赣边界后,变得逐渐富有,经济条件好了,客籍人的政治地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不少客籍学子在外地参加考试,考取了功名,留下了“茅寮(liáo)出状元”的说法。这也给土籍居民带来了不少压力,不少世代压迫客籍人的土籍大户找出各种借口强占客籍世代经营的田地和大山。
虽然清朝政府进行了一定的调和,但是为了加强管理,维持秩序,在实际操作中,多地基层政府都偏向了土籍,以此来压制客籍人。
腐朽落后的晚清政府
3.文化
为了彻底将客籍驱逐出去,土籍还从文化、习俗等领域想办法压制客籍的生存权利,包括限制修建祠堂,禁止客籍盖砖瓦房,打灶台不能挨到地面,赶集不能经过土籍的地盘等等不人道条款。
后来一度发展到了土籍书院不收客籍学童,禁止与客籍通婚。即便如此,客籍居民还是建立起了许多书院,教育后代学童,宁冈县的龙江书院,便是客家人创办的,成为了客籍的最高学府。
客籍居民为了防止被土籍大户强占土地,男子都有练武防身的传统,这也导致土客籍之间爆发的斗争愈加剧烈,在这种长期不对等的压迫下,土籍与客籍的矛盾日益加剧。
发展到了近代后,宁冈县的土籍客籍矛盾尤为严重,这种矛盾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经济的落后,为了在当地争夺有限的资源,双方经常进行争斗和攀比。在基层的战斗中,土籍和客籍队伍也经常针对“打土豪”的数量进行攀比,是非常典型的小农意识。
客家人老照片
为了解决土籍和客籍的矛盾,毛泽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依旧头疼不已。大革命期间,宁冈县和永新县的大多数中共领导都是土籍,这是因为土籍居民拥有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就比如龙超清、刘辉霄等人,在大城市学习期间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列主义,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龙超清
但是由于土客籍的特殊问题,导致龙超清等人的革命活动都带上了一些家族色彩。1925年,袁文才、王佐等客籍子弟在绿林中崛起,拥有了武装力量,成为了客籍的民众领袖,毛泽东抵达井冈山后改编的袁文才和王佐的武装力量中,大部分人都是客籍。当时便有“客籍的枪,土籍的党”这种说法。
简而言之,井冈山根据地上,土籍掌握政治,客籍掌握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