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1891~1936),字治平,1891年生,云南省呈贡县大河口村人,滇系将领,北伐名将、护国将领,民国陆军上将,为国民政府统一国家及协助老上司朱培德(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谋总长、办公厅主任)制定国防大纲及秘密准备对日战备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考入云南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编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丙班(与朱培德、朱德、唐淮源等为同班同学),经杨蓁、黄毓英介绍加入同盟会。历任滇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
1915年12月,参加了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昆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法战争"。1918年,王均升任驻粤滇军第四师参谋长兼第38团团长。1922年任孙中山广州军政府中央直辖滇军第一混成旅旅长;1923年7月任中央直辖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王均任第3军第7师师长。9月中旬随朱培德出醴陵攻江西,首战新喻县仰天岗,击溃江西督办邓如琢一个精锐师,继经南昌万寿宫战役及牛行车站战役,歼灭军阀孙传芳主力,11月克复南昌。朱培德主持江西,升任第五路军总指挥,王均接任第3军军长兼南昌卫戌司令、江西省政府委员。
1927年5月,汪精卫、蒋介石曾下令王均对第三军进行"清党",王均未执行汪蒋"暴力分共"政策,王均按照朱培德的意思,一是暗中将共产党员礼送出境;二是将第三军主力部队全部调离南昌,客观上方便了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的老同学朱德名为整肃城市治安,实则为南昌起义扫除障碍。
王均与朱培德等当时一系列的军事政治活动,从特定的历史角度来看,绝非偶然与巧合。客观地说,他们间接地成就了南昌起义,改写了中国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极性与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南昌起义爆发后。王均被任命为左右路总指挥,对红军进行"围剿",但在三年"围剿"期间,王均所部第三军始终都是能不打则不打,尽量避免与红军战斗,深得朱德、毛泽东的理解与信任,被朱、毛称赞为友军。
1927年10月,当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9年继续北伐,至徐蚌一线,参加中原大战,挫败冯、阎联军,稳定了中原局势。
1931年率第3军驻苏北重镇徐州,任津浦路守备司令,警戒天津及山东日军,拒止日军破坏国民政府军统一国家。并协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办公厅主任朱培德制定国防大纲、秘密筹备对日战备。
1935年王均奉令率所部第3军西调陕甘,绥靖大西北,并警戒关东军及伪蒙军西犯。期间毛泽东与朱德联名致电王均共赴国难。
1936年10月,关东军指使伪满蒙军一部西犯,王均督令第三军吕继周率一团痛击,敌大败窜回。
1936年11月8日王均军长乘军机视察边防,坠机殉职,终年45岁。国民政府追授一级上将衔,葬南京中山陵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