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党史国史的另一种呈现,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培训中的常用形式,在辅助思想教育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江西省兴国县,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诞生地和孕育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诞生了赣南最早的党组织、最早的革命武装、最早的红色政权,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和“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三支英雄的革命军队,成立了第一家中央兵工厂、第一家中央造币厂、第一家中央红军总医院。同时,这里也是中央苏区参加红军最多、牺牲最大、贡献最大的一个县,在第三、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上,兴国人民以空前的扩红支前热潮和模范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成为毛主席最为关心的地方,先后在兴国写有《兴国县土地法》、《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毛主席亲口称赞“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
革命的战鼓,依旧响彻在兴国大地,激励着兴国人民鼓足干劲再创一等工作;红色的土地,传承着红色的基因,镌刻在骨子深处不忘初心。近年来,依托兴国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逐步统筹完善的红色文化体系,兴国县的红色文化传承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悄然兴旺,红色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今年以来,兴国红色文化传承培训学院就接到来自县内外红色研学和社会团体的培训业务三十多批次,院长陈卫红说:“风好正是扬帆时,这得益于县里大力实施的红色资料深度挖掘和融合整合工程,让我们这些有心从事红色文化传承的人在红色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有的放矢,大有可为”。
丰富的红色背景,便利的地理位置也吸引了不少外资进入兴国,投入到红色文化传承培训行业。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基地、军事夏令营等十几个中小型具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的政府和社会机构也陆续投入使用,红色文化传承和培训产业悄然兴起。
近年来,兴国县立足县情,面向全国,积极挖掘,整合资源,大力实施红色旅游“123”工程,通过推动红色旅游事业这个“引擎”来带动红色文化传承产业的兴起。一是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核心,打造了一个“苏区模范县”的品牌。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坚持文化研究与硬件建设并举、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步,深挖红色历史内涵,打造“苏区模范县”红色文化品牌。二是抓好与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结合、与现实工作相结合的两个结合。兴国县依托井冈山干部学院,通过借船出海、借梯上楼,抓好以长冈乡调查纪念馆为主的教学基地建设。高标准制订建设规划,完善基地基础设施,整治基地沿线村庄,形成了一批精品教学案例。通过接纳全国各地的学员培训考察,广泛传播兴国的红色文化。与此同时,兴国县把光荣历史、厚重的红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旅游景区建设、城区建设等工作融为一体,在现实工作中注重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在保护开发中推动现实工作。三是做好了研究、整合、建设三篇文章。兴国县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关心指导下,成立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研究会”筹建组,抽调专业人员组成研究机构,专门开展对苏区时期各项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作风的研究,深入挖掘、提炼我县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红色资源,打造了以毛泽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生态游线路、以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为主体的苏区作风教育线路、以红军第一兵工厂为龙头的苏区军事文化线路这三条精品线路;兴国县充分考虑周边县市及全省红色旅游中的定位,结合资源实际,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思路,分类别、分专题、分区域地分期分批分类实施,将红色资源的开发纳入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注重了项目建设的统一规划及红色旅游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衔接,有效避免在开发建设中重复投入。(图片来自网络)
|